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行走世界|蒂塔诺山上,回望中世纪余晖

排行榜 2025年11月07日 05:18 1 admin
行走世界|蒂塔诺山上,回望中世纪余晖行走世界|蒂塔诺山上,回望中世纪余晖行走世界|蒂塔诺山上,回望中世纪余晖

圣马力诺,有着袖珍小国特有的偏安一隅,又怡然自洽。

搭乘Trentalia(意大利铁路公司)列车从米兰驶往东南方向的里米尼时,沿途往窗外望去,远处隐约可见一座不高的山头,依稀错落分布一些低矮房屋。

那不起眼的山头,便是此行的目的地。

如果说紧挨圣马力诺的小城里米尼还洋溢着浓郁的意式风情,色彩绚烂奔放,那走进最古老共和国圣马力诺,恍若穿越回了中世纪。

这座被意大利环绕的国中国,面积仅61平方公里。虽然不大,但依蒂塔诺山而立,让圣马力诺得以将精华浓缩在垂直空间里。据说,圣马力诺的国父是一位名叫马力诺的石匠。公元4世纪,为躲避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迫害,他逃到蒂塔诺山筑屋定居。后人则以“圣马力诺”命名这片土地。自13世纪建国以来,圣马力诺历经千年依旧立于亚平宁半岛东部。在晦暗的中世纪、烽火四起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其以微弱之躯,靠纵横捭阖之术,以一种很别扭的姿态嵌在了意大利的皮囊里。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圣马力诺人用国父的话回应:我们不要别人一寸土地,也不给别人一寸土地。

圣马力诺小到难以容下铁路和机场,每日往返里米尼与圣马力诺的大巴是它与外界联结的少数纽带,一旦错过,就得多等一个半小时。这像极了圣马力诺的气质——不慌不忙,自顾自地坚持着传统。到达圣马力诺已是下午。彼时,落日余晖洒满了蒂塔诺山,建筑群呈现一片金黄。游客并不多,反而添了几分遗世独立之感。

圣马力诺沿山体盘旋,导航地图在这里往往失灵。于是,下车后便只凭直觉,拖着行李随山势攀行,一路却将这个国家的迷雾慢慢拨开:这里没有红绿灯,转弯进入老城区时,仅靠屈指可数的警察指挥交通,石道两旁是面积不大的商店。有趣的是,这里的商店橱窗琳琅满目——圣马力诺人需要在逼仄和有限的空间中,传递最丰富的信息。最有名的当属邮票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一样,同样精致迷你的圣马力诺,用邮票弥补着上天的忽视。

走进老城区,中世纪画风扑面而来。整座城市没有一丝现代痕迹,行走在略带雾气的狭窄小巷中,脚下的石阶曲折而狭窄。不多久便到了自由广场,小得有些不起眼。两旁一边是肃穆的圣方济各教堂,在暮色中透出柔光,木制雕像凝视人群,神情既庄严又怜悯;另一边是外立面砌上石砖的旅舍,圣马力诺的蓝白色国旗从阳台探出,在风中摇曳。不大的核心区域,却排列得合理井然。由于处于蒂塔诺山头,在圣马力诺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俯瞰四周的意大利地界。

夜宿山中旅馆,此时游客大多已下山散去。窗外灯火稀疏,安静得像被时间封存。山间雾气笼罩,清新自然。我意识到,袖珍古国的浪漫,正是那抹中世纪的“余晖”。

次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便拾石阶而上,通往圣马力诺最负盛名的三塔,也叫三座要塞或者古堡,分别是瓜伊塔,切斯塔和蒙塔雷。在旅社前台办入住时,当地人自豪又兴奋地向我们介绍着他们的国家象征,耐心比画着游览三塔的路线。不到十分钟,便抵达建于11世纪的瓜伊塔,也是三塔中最古老最出名的。这里曾被用作监狱,外表粗犷坚硬,如今成了俯瞰意大利的绝佳观景地。眺望远处,在薄薄的雾霭之下,东面是平静的亚得里亚海,北、西、南三面则是绵延辽阔的平原,红顶白墙的房屋点缀其中,尽收眼底。

三座古塔以城墙相连,沿城墙行走至切斯塔时转身回望,瓜伊塔在云雾的掩映中忽然定格。不经意间发现,这里就是圣马力诺的最佳取景地!

回程时的小插曲更让人哭笑不得,却也感受到了圣马力诺人的松弛。询问博物馆工作人员返回里米尼的大巴在哪,得到自信又肯定的答复。但到了后却发现此地弃用许久,只得无奈按新指示在雨中奔走。到了正确地点后,大巴却在十秒钟前已拖着尾气驶离。但幸运的是,当地人顺路将我们捎回里米尼。

圣马力诺在旅欧游客的路线中,往往只是附带,又或是只花上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只为打卡。但是,静下心来,你会感受到,圣马力诺似乎由内而外都透着某种不会妥协的清冷和纯粹。这样的姿态,不会被时代裹挟,也不会被历史遗忘。

原标题:《行走世界|蒂塔诺山上,回望中世纪余晖》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畅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钦韩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