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11月7日晚,2025宜宾市基层治理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三届长江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活动(以下简称“两节”)在四川省最...
2025-11-08 0
普京高调展示“海燕”与“波塞冬”两款新型核武器,美国随即试射“民兵3”导弹并宣布重启核试验。
是核军备竞赛的危险重启,还是大国博弈下的战略平衡术?
大家好,小汉这篇观察,就来拆解这场惊心动魄的核威慑游戏。

最近,全球目光都被美俄之间的核博弈牢牢吸引。
两个核大国的隔空较量不断升级,让国际社会捏了一把汗。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硬表态更是直接回应美国的核威胁。
这场围绕核武器的博弈,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安全格局。
俄罗斯近期在核力量展示上动作频频,先是两款新型核动力武器相继试射成功。
随后总统普京亲自为研发人员授勋,释放出强烈的战略信号。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10月26日,俄罗斯官方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
仅仅三天后的10月29日,另一款“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也官宣完成试射。
11月4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这两款武器的研发团队颁奖时明确表示。
它们能确保俄罗斯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
这两款武器的性能堪称“顶尖”:
“海燕”的射程超过世界上所有已知导弹系统,打击精度高,且西方目前没有防御这种武器的手段。
“波塞冬”则能高速航行,潜水深度可达千米,速度比所有现代水面舰艇都快得多。
除了这两款刚试射成功的核武,俄罗斯的核力量更新计划也在稳步推进。
普京透露,“榛树”中程导弹已开始批量生产和部署。

“榛树”中程导弹
“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年内将进行实战测试,明年正式投入战斗值班。
11月1日,可搭载“波塞冬”的新型核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也举行了出坞仪式。
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俄罗斯在核领域的硬实力。

“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
外界分析,俄罗斯此时密集展示核力量。
一方面是证明自己在核打击体系上的技术创新和重大成果。
另一方面也是回应北约的军事威慑和美国的反导体系。
表明这些外部压力不会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
就在俄罗斯高调展示新型核武后,美国很快做出了回应。
10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
由于其他国家的试验计划,他已指示美国国防部对等启动核武器试验,“这一过程将立即开始”。
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毕竟自1992年以来,美国就没有进行过核爆炸试验。
不过,11月2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出来“降温”,表示特朗普下令恢复的核试验并不包括核爆炸。
只是“系统测试”,不会出现蘑菇云。
相关测试是为了确保核武器除核爆炸外的其他环节能正常运作,验证新替换的核武器性能。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
即便如此,美国的举动依然被视为核博弈升级的信号。
11月5日,也就是特朗普宣布重启核试验后的第六天。
美国空军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根据美方公告,这枚导弹通过E-6B“末日飞机”的机载发射控制系统启动。
飞行约6759公里后命中马绍尔群岛的试验场,试射目的是评估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和作战准备水平。
作为美军唯一现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列装,射程达1.25万千米,可携带3枚核弹头,目前美军现役约400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国今年第三次试射该型号导弹,前两次分别在2月19日和5月21日进行。
美方在试射前提前向俄罗斯通报了相关情况,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表示。
俄方不会参加军备竞赛,“三位一体”核力量已完成更新,继续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
但就在同日,普京召开联邦安全会议,明确表示如果美国或其他条约缔约国进行核试验。
俄方必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研判后提交建议方案。
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更是直接提议立即准备全面核试验。
称北极新地岛核试验场可短时间内启用。
这场核博弈看似是美俄之间的“你来我往”,背后却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对俄罗斯而言,展示新型核武、准备核试验反制。
本质上是应对北约军事威慑和美国反导体系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北约持续东扩,美国打造“金穹”空天防御系统。
俄罗斯需要通过强化核威慑来维护自身安全空间。
而“海燕”“波塞冬”这类新型核武,正是打破现有战略平衡的关键筹码。
美国的举动则更多带有政治施压和战略试探的意味。
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面临国内对核力量老化的担忧,“民兵3”已服役40余年。
美国正研发新一代“哨兵”导弹替代,此时试射可安抚国内和盟友。
发射井中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核试验议题向中俄施压,争夺战略主动权。
但美国的核基础设施其实存在明显短板。
冷战后核试验预算逐年减少,维护体系依赖旧技术,短时间内难以开展真正的核爆炸试验。
这也是特朗普后来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普京强硬回应后,突然呼吁美俄中三国制定“无核化计划”。
声称“核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应该带头减少核武器”。
这种180度转弯,并非出于和平愿景,而是意识到继续强硬可能面临三重压力:
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引发国际孤立、刺激中俄加速核力量建设、加剧北约内部分歧。
因此选择战术撤退,试图通过谈判重新掌握主动权。
国际社会对这场核博弈的担忧日益加剧。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自1996年通过以来,虽未正式生效。
但美俄等核大国已三十年未进行核爆炸试验,如今这一默契面临破裂风险。

一旦核试验重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可能效仿。
导致核扩散和地区军备竞赛,全球核裁军机制也将面临崩塌危机。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保持清醒立场,一贯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反对任何国家恢复核试验,同时拒绝被卷入美俄核裁军谈判,坚持“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
目前中国核弹头数量约600枚,远少于美俄的六千余枚,始终没有参与军备竞赛的意愿。
而是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共同安全”理念。
当前美俄核博弈虽剑拔弩张,但双方都保持着一定的克制,没有突破“核爆炸试验”的底线。
美国试射“民兵3”提前通报俄方,俄罗斯虽下令准备核试验,但未设定具体截止日期。
都为局势留有余地。
这种“台上互怼、台下默契”的模式说明双方都清楚核战争灾难性后果,不愿真正走向全面对抗。
未来一段时间,美俄核博弈可能会在“试探—反应—谈判”的循环中持续。
一方面,俄罗斯会继续推进核力量现代化,“萨尔马特”导弹的实战测试和部署将成为新的关注点。
另一方面,美国的“哨兵”导弹研发和新型“末日飞机”列装也会稳步推进。
双方的核力量更新竞赛不会停止。
但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低当量核武器部署、“末日武器”实战化等动作可能打破战略平衡,误判风险随时存在。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若未能续约,全球核军控体系将进一步瓦解。
国际社会期待美俄两国能保持理性,通过对话沟通建立更完善的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局势失控。
这场围绕核武器的博弈,本质上是零和思维与共同安全理念的碰撞。
在核阴影笼罩下,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唯有放弃核霸权思维遵守国际规则,通过多边合作维护战略平衡,才能让世界远离核战争威胁。
美俄作为核大国,肩负着特殊责任,它们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全球安全的未来走向。
相关文章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11月7日晚,2025宜宾市基层治理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三届长江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活动(以下简称“两节”)在四川省最...
2025-11-08 0
绵阳文旅2025-11-08 09:31:1211月9日绵阳九洲长虹队将在德阳市体育公园体育场客场对战德阳重装队德阳重装队VS绵阳九洲长虹队球队还没见...
2025-11-08 0
当北国的寒风卷起漫天雪花,兴安盟阿尔山正悄然化身为一座梦幻的“温泉雪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只有森林的呼吸、雪原的脉动和温泉的氤氲。这个冬天,一场...
2025-11-08 0
(本文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上一篇被标注了包含故事情节,无奈之下,我只得主动标注故事存在虚构演绎)大年初一的早上,下了几天的雪还未融化,五点吃过饭,妈妈挑...
2025-11-08 0
2025年11月初,李现被多名网友目击在西藏库拉岗日徒步(海拔4700米),同行者为知名摄影师Links。从贡嘎机场至喀庆拉山,途经羊湖最佳观景点;徒...
2025-11-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