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明代军士垒石筑城,凤阳汉装丝线飞舞……右边,今日石板巷陌游人如织,地戏铿锵依旧……一座石头城,半部大明史,古今六百年,生生不息。...
2025-11-08 0
朱村,地处阳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南邻亿年火山地质公园,西接洪桥线,北靠新长铁路线,东隔朱村浜,与砻坊里为邻,现为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也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明时期就有“朱村”之名,现由前朱、中朱、后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家共84户近290人。其中前朱村现有村民26户,人家以丁姓为主。朱村丁氏系丁庄丁氏迁徙史中丁陌的后裔。宋绍兴三十年(1160)左右,丁氏宝臣支八十八世孙丁陌(字君义)由常郡观子巷迁居安阳山北之朱村,丁陌视为朱村丁氏第一世祖。
除丁姓外,前朱村还有陆姓等人家,前朱村陆氏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陆慷于武进洛阳陆家头徙居于此。
在前朱村一家名为“小院有喜”的院落旁,保留有一古井,名为“拗斗泉”。该井由阳山石叠砌口,井深6米、宽60厘米。泉脉来自安阳山,泉水清澈明底,口感醇厚,特别是此泉水煮粥,馥郁奇突,别有风味。在前朱村未通自来水之前,该泉水可供一村百姓饮用。
此外,前朱村内还有一条百余米长的“壕沟”,由阳山石堆砌而成,其旧时的主要作用是黄梅雨季、安阳山洪水下泄朱村浜的主要通道,兼有防盗匪之功能。如今该壕沟虽已不再承担泄洪作用,但它那潺潺东流的清澈山泉水,依然是村民们浣洗的银绸,是岁月沉淀的乡愁。
中朱村,曾名唐家巷,现有村民22户,人家以唐姓为主。据《安阳杨氏宗谱》记载,明代官员、神护乡(今阳山镇安阳山村)杨家村人杨璿的母亲朱氏为后朱村人,杨璿之妻唐氏为中朱村人。说明在明代早期,朱村就有朱氏、唐氏。而现在村民中的朱氏和唐氏,是否系明代后裔,尚待考证。
除唐姓外,中朱村还有丁、朱、刘等姓氏。
后朱村现有村民36户,人家多朱姓,其他还有陆、戴、许等姓氏。其中陆氏与前朱村陆氏同宗。戴姓、许姓则是近代渔民徙居于此。民国年间,戴姓已是工商业者,有戽水机船。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朱村东侧的朱村浜西岸,有一个古码头——下石码头,它曾是阳山石码头之一,更是阳山石业辉煌的见证者。
2000多年前,西汉大夫陸端发现安阳山石可作砻臼,于是教当地百姓开采,并制成石臼、石磨、猪食槽、牛食槽、打谷场的石碌碡等生活用具,后逐渐用于建筑业,如建房用的石柱、石柱础、石库门、石门槛等,建桥用的桥面石、护栏、廊柱等,健身练武用的石锁、石担、石抓子等,墓葬用的石磕、墓碑,辟邪用的“石敢当”等等,这些石器经由下石码头运销各地。
乾隆年间(1783年),经本地石匠开采打凿成的长方石条,被常州府征往浙江修筑海塘之用。因而朱村、孟安墩等地产生了一大批知名石匠,阳山也因“石”闻名。四十多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时,阳山石不仅是村民起房造屋中不可缺少的“奠基石”,更是成为他们脱贫增收的“致富石”。
忆当年,朱村浜里船来帆往,百舸争流,一块块阳山石从这里运往各地。这座下石码头,不仅代表了阳山石业的辉煌,更是承载阳山农民初尝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甜蜜记忆,见证阳山农村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一座丰碑。
相关文章
近日,八师150团博物馆(原农八师共青团农场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该馆由150团投资200万元,历时一年对兵团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年宫实施改造升级...
2025-11-08 0
顶端新闻记者 王莹莹11月8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关于2025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典型案例结果的公示。经各地选拔、推荐,确定郑州大剧院等为2...
2025-11-08 0
首次突破400万人青岛坐稳海上旅游北方第一全国前三!2025年11月8日12时58分,青岛海上旅游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青岛旅游集团牵头组建的海洋旅游联...
2025-11-08 0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县境东南与凉山州的冕宁县、盐源县接壤,西北与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雅江县、九龙县、康定市相连,西南与云南香格里拉市、玉...
2025-11-08 0
原标题:桦甸这个度假村,为何人气满满?桦甸市名峰生态度假村,历经15年沉淀,从单一旅游点成长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综合体。这个被桦甸本地人推荐的...
2025-11-08 0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查海随想一一听胡晓奇老师讲授的玉龙文化后之随想查海,你从远古走来,承载了八千年的历史文脉…你就象黄河之水天际来,把红山文化的悠悠岁月...
2025-11-08 0
记者获悉,继“王勃号”后,南昌公交文化IP再添重磅新作,以滕王李元婴及滕派蝶画为核心创意的“滕王号”文化主题铛铛车,于11月8日正式上线运营。这款...
2025-11-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