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2025年11月6日6版)。转角的“口袋公园”绿意葱茏,让市民开窗见景、推门见绿;升级后的路网四通八达,根治了常年困扰的出行“顽疾”;...
2025-11-08 0
老话常说,看人看相,听话听音。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将来能不能成事,有时候还真不用看他挣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你跟他聊上几句,瞧瞧他为人处世的那个劲儿,心里大概就有个谱了。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玄,但其实不迷信。就像咱们看一棵树,树根扎得深不深,叶子有没有精神,一眼望去,八九不离十。这人啊,身上要是带着下面这三个毛病,那多半就是没啥大本事的征兆,准得很!
头一个毛病,是光会抱怨,从不琢磨自己。
这种人,你肯定见过。家里有,单位里也有。日子过得不如意,工作干得不顺心,他从来不想想自个儿哪儿做得不对,头一个动作就是张嘴抱怨。天不好,地不好,公司不好,领导不好,同事不好,连楼下卖早点的师傅少给了他半根咸菜,都能成为他一天不顺的理由。他那张嘴啊,就像个坏了阀门的水龙头,整天“哗哗”地往外倒苦水,负能量多得能淹死一屋子人。
我有个远房亲戚,就是这么个主儿。年轻时分在个厂子里,觉得待遇低,整天骂领导有眼无珠,嫌弃同事会拍马屁。后来厂子效益不行了,别人有的自学技术,有的琢磨着做点小买卖,他倒好,整天蹲在门口晒太阳,骂完厂长骂市长,好像全天下都欠他的。结果呢?厂子真黄了,那些早早行动的人,有的成了技术骨干,有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呢?年纪大了,技术没有,门路也没有,只好靠着点微薄的补助过日子,见了人还是那套老话:“唉,我这个人啊,就是太实在,不会耍心眼,要不早混好了!”

你瞧,他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外头的原因。在他眼里,自己永远是对的,是这个世界错了。这就像一个人走路掉进了坑里,他不怪自己没看路,反而跳着脚骂那个挖坑的人,骂路政部门管理不善。骂完了,气顺了,可他还待在坑里,下一个坑,他照样能掉进去。因为他压根没想过要长点记性,要学着看看路。有本事的人,遇到坎儿了,也会骂娘,但骂完了,他会蹲下来看看这个坑有多深,想想下次怎么绕过去,或者找块板子搭过去。而不是坐在坑底,指望别人来拉他。

第二个毛病,是做事拖拉,总想着“明天再说”。
“明天开始一定好好锻炼!”“等下周有空了再学那个软件。”“这个计划不错,等我准备充分了再动手。”这些话,听着熟不熟?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没本事的人,最擅长给自己找“明天”这个借口。他们把事情想象得像山一样难爬,总是在山脚下徘徊,就是不肯迈出第一步。总觉得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再等等,再等等。这一等,就把机会等没了,把热情等凉了,把自个儿等老了。

这就好比春天该播种了,他嫌地里有石头,嫌天气还不够暖和,想着等明天再把石头捡干净,等后天天气更热乎点再下种。结果左等右等,别人的苗都绿油油一片了,他地里的草还没锄呢。眼看着别人秋天丰收,他只能两手空空,反过来安慰自己:“今年年景不好,算了,等明年吧。”明年?明年他大概率还是老样子。

真正有能耐的人,不是不怕困难,而是明白“万事开头难”。他们信奉的是“现在就开始,干起来再说”。就像学游泳,你在岸上把动作比划得再漂亮,不下水,永远学不会。呛几口水怕什么?扑腾几下,慢慢就会了。事情都是在做的过程中,一点点完善的。你先得有个粗糙的开头,才能有精致的后续。总想着要准备得完美无缺,那基本上就等于啥也别干了。时间不等人啊,你拖拖拉拉的时候,那些行动派早就跑到前头没影儿了。

第三个毛病,是死要面子,不懂得弯腰。
中国人讲究脸面,这没错。但过分要面子,就把自己给框死了。没本事的人,往往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请教别人问题,怕显得自己无知;接受别人的帮助,怕显得自己无能;尝试新东西失败了,怕被人笑话。所以,他们宁可不懂装懂,宁可硬撑着受罪,也不肯放下身段,去学、去问、去求助。

我认识个老手艺人,做传统点心的,手艺确实不错。后来市场上出现了新式的烤箱,做点心效率高,花样也多。不少老师傅都去学了,结合老手艺,做得风生水起。劝他也去学学,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那老法子是祖传的,用那洋玩意儿,跌份儿!让人笑话!”结果呢,买他点心的人越来越少,店面最后只好关张。他的“面子”,最终连“里子”都输掉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你看那成熟的稻穗,总是低着头的;空心的稗子,才趾高气扬地挺着。真正干大事的人,从来不觉得向别人学习是丢脸的事。他们目标明确,为了达到目的,该请教就请教,该合作就合作,该认错就认错。面子是虚的,把事情做成,把自己变得更强,那才是实实在在的“里子”。就像水一样,它没有固定的形状,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低洼就填满它,正因为懂得“弯腰”,所以最终能汇成江河,奔向大海。那些硬邦邦、不肯变通的,早晚会被冲刷淘汰。

所以说,一个人要是沾上了以上这三条:遇事光抱怨不反省,做事总拖拉不行动,为人死要面子不灵活。那他的日子,大概率是会越过越窄的。这跟运气关系不大,主要是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出了毛病。

反过来看,那些能把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的人,身上都有相反的特质:他们遇到问题,先想解决办法;决定要做事,立刻就开始;为了成长进步,不在乎一时的脸面。这些道理,说穿了并不高深,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谁都明白。可为啥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就是因为改掉老毛病,需要毅力,需要勇气,不如抱怨、拖延、摆架子来得轻松舒服。

可这舒服,是暂时的,它透支的是未来的可能性。人啊,要想活得有点出息,还真得时不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起眼却要命的小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比烧香拜佛,指望天上掉馅饼,实在得多。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相关文章
《内蒙古日报》(2025年11月6日6版)。转角的“口袋公园”绿意葱茏,让市民开窗见景、推门见绿;升级后的路网四通八达,根治了常年困扰的出行“顽疾”;...
2025-11-08 0
中新网拉萨11月8日电 (记者 赵朗 由西藏自治区文旅厅主办的2025藏医药康体文化之旅推介会8日在拉萨举行,活动旨在深度推介融合藏医药养生智慧与西藏...
2025-11-08 0
近日,随着气温降低,中俄界江黑龙江嘉荫段迎来流冰期,当地群众俗称“跑冰排”。万千冰排簇拥奔涌,宛如一幅流动的冰雪画卷。从空中俯瞰,江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
2025-11-08 0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与长城结缘20年,我和团队在长...
2025-11-08 0
滨州日报/滨州网上海讯11月5日至6日,滨州市代表团亮相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借助这一全球瞩目的经贸平台,推动多项产业合作落地,并集中...
2025-11-08 0
十月的三晋大地,霜染太行层林,风拂汾河秋波。当举国同庆的欢歌穿过古村落的炊烟,当街头的援手传递无声的善意,当异乡的山西人扛起担当,这片土地以最炽热的方...
2025-11-08 0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6日讯 走进淄博高青黄河楼,这座黄河最后一道湾的“活态博物馆”,以54.64米高度、9层结构复刻黄河脉络。馆内千件藏品诉说治黄智...
2025-11-08 0
■编者按:文旅融合发展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治文旅资源特色鲜明,文旅产业大有可为。今起,本报推出“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高地”专栏,报道我市用好比...
2025-11-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