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排行榜 2025年11月10日 17:52 1 admin

11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气氛拉满”的发布会上高举一块亮闪闪的金属样品,宣称“美国自给自足新时代”正式开启。

他说,美国终于造出了25年来第一块“本土稀土磁铁”,再也不用怕被中国“卡脖子”。

这话一出口,掌声雷动。但这块磁铁到底能不能用?美国真的摆脱了中国稀土吗?

答案可能不如发布会那样热闹。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一块“样品磁铁”,能撑起多大的产业梦?

发布会的地点选在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县,一家名为eVAC Magnetics的工厂,这是美国为数不多敢在稀土磁体领域开工的企业。

贝森特站在厂房中央,手里举着那块“历史性”的磁铁,语气激昂,称这是“美国制造复兴的关键一步”。

现场确实挺有戏剧性,只是这块所谓的“稀土磁铁”并没有公布任何技术参数。它既没有说明磁能积、矫顽力这些核心性能指标,也缺乏任何第三方认证。

更别提量产能力、军用标准、环境适配等关键问题,通通没提。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根据美国主流媒体的说法,这块磁铁其实是“手工样品”,技术层面更像是“能做一个展示品”,而非产业突破。

业内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稀土原矿到高性能磁体,中间要走十几个复杂环节。“冶炼、提纯、磁粉制备、烧结、检测,每一步都难”,而美国在这些环节几乎都依赖中国。

以重稀土为例,美国虽有矿,但冶炼技术薄弱,磁粉结构控制更是短板。而这,正是决定磁体性能的“命门”。

换句话说,美国现在能挖矿、能喊口号,但要做出能上F-35战斗机的高性能磁铁,差很远。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更现实的问题是成本,美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中国同行的五十倍。用一句话形容:美国能造磁铁,但贵得离谱,还不一定好用。现在就宣称“摆脱中国”,有点像刚学会煮面就说可以开中餐馆。

贝森特当然知道这些技术难题,但他更清楚的是,这场秀不需要解决问题,它只需要制造情绪。

他要的不是磁铁能飞多远,而是这块磁铁能让多少人相信“美国制造回来了”。


谁在敲锣打鼓,谁在后院起火?

贝森特选择在中美第五轮经贸共识刚刚公布的第二天搞发布会,时机很难说是巧合。

就在几天前,中美刚就稀土、农产品等核心议题达成初步共识,气氛刚刚缓和一点,美国这边就突然上演“自主突破”的大戏,怎么看都像是在谈判桌上使的“心理战”。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长期以来,美国政界习惯于把中国的资源监管说成“战略威胁”。特别是稀土领域,美国媒体常常炒作“中国垄断”、“中国封锁供应”,仿佛中国随时会把稀土当作武器,对美国下狠手。

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明确列出使用审查机制,重点针对军用领域。这套制度适用于所有采购方,不分国别。

问题出在美国企业身上:有的在申报使用时“含糊其辞”,有的明明用于军工项目却隐瞒用途。被拒批,不是因为中国“卡你”,而是你不规矩。

贝森特却不讲这些,他讲的是“突破封锁”、“摆脱依赖”,讲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路线多么成功”。他把一块样品硬生生包装成了“未来制造业的起点”,再顺势把自己站到了“就业增长”的高地上。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这种话术并不新鲜。2026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贝森特作为财政部长,自然要为总统的连任造势。

稀土磁铁这个技术议题,成了政治叙事的道具。他展示样品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而是为了展示“信心”。

问题是,信心可以烧起来,但产业不能靠信心撑起来,美国目前依然有超过70%的稀土化合物靠进口,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而在磁体这块更关键的领域,美国自给率不到15%。如果没有完整的中游冶炼能力和下游制造体系,这块“磁铁样品”只能是个象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连《纽约时报》都发文质疑:这场发布会更像是“政治表演”,而非产业宣言。真正搞技术的人都知道,稀土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场秀解决不了。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是脱钩,还是找捷径?

从表面看,美国是在努力“去中国化”。贝森特说得很清楚,要实现“产业链安全”,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听起来挺硬气,但仔细一看,逻辑有点绕。

因为美国并不是真的想完全脱钩,它想的是“有选择地脱钩”。尤其是在军工领域,美国希望既能掌握资源,又能绕开规则,这也是为什么贝森特在谈判桌上频频拿“稀土卡脖子”说事,背后其实是在争取豁免。

更具体地说,美国希望中方放宽军工用途稀土的审查限制,让美方能更方便地采购稀土用在战斗机、导弹、雷达这些“高端设备”上。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而中国的立场也很明确:资源可以出口,但要讲规矩,不能让稀土变成打击别国的工具。

中国掌握全球90%的高性能磁体产能,不是靠“垄断”,而是靠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技术、规模和环保水平。这种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复制的,美国想“突围”,首先得补上技术短板,而不是靠政治姿态制造假象。

更现实的问题是,哪怕美国政府愿意砸钱,民间企业也得算账。目前美国本土企业在稀土磁体领域的投资意愿并不强。

一来回报周期太长,二来环保门槛太高,三来技术人才稀缺。想让资本耐心等待十年,只靠一句“国家安全”远远不够。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要脱钩,成本高得惊人;不脱钩,又不能在谈判桌上占到便宜。这就是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战略困局”。贝森特当然明白这一点,他的发布会本质上是在“制造信心”,而不是“制造能力”。

而这场“样品秀”背后的焦虑,其实是对中国稀土体系性优势的深刻认知。美国可以造出一块磁铁,但要复制一个完整的稀土生态系统,远不止一场发布会那么简单。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结尾

一块磁铁,掀起的不是技术革命,而是政治浪潮,贝森特的高调亮相,更像是为选票敲锣打鼓,而非为产业打基础。

真正的较量不在发布会现场,而在供应链的每一道工序上。在这场全球稀土博弈中,谁能掌握规则,谁才有资格主导未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