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十大品牌 2024年12月11日 16:51 1 cc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柳州日报

融水专刊




1.融水苗族自治县榜上有名

——2024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名单公示

近日,自治区民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办组织专家对全区申报2024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的对象进行集中评审并公示结果。在18个拟认定为2024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名单中,融水苗族自治县上榜。

据了解,千年古县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地名专名传承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或历史上虽有短暂变更但又恢复使用至今的。置县1000年(含)以上,且今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地名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高。古县实体文化应含有下列一个(含)以上特征:特征明显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且富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

融水在秦、汉时期,先后隶属桂林郡、郁林郡。南齐建元三年(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隋初撤齐熙郡,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东宁州改为融州,齐熙县改为义熙县;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融州,将义熙县并入始安郡。唐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

融水的地名文化是其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苗族文化深深影响了当地的地名文化。元宝山是我国华南第三高峰,主峰海拔2086米,山上主要景观有姑国池、岩踩晕瀑布、依娜秀女等(苗语音译),这些地名蕴含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此外,苗族的节日和庆典也常常成为地名的一部分,如苗年节、斗马节等。

融水的地名中还保留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记忆。老君洞是融州古八景之首,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洞流连忘返,因此得名“老君洞”。这个地名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历史传说的见证。与此类似的还有老子山。

融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自然景观也是地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水风景名胜区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贝江是融水的主要河流之一,蜿蜒于千山万壑之间,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贝江飞虹(铁索桥)、苗楼秀色、山湖叠翠等。

通过地名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融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融水是一个充满丰富民族文化的地方。芦笙音乐、芦笙舞蹈、苗族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非遗不仅在融水本地传承,还走出了大苗山,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提升了苗族群众的文化自信。

融水的地名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是苗族的重要标志,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通讯员 覃天阳


2. 心系群众事 呵护“致富果”

——融水纪委监委加强一线监督检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初冬时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油茶进入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上挂满了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村民们在油茶林、房前屋后忙碌,采摘、转运、晾晒油茶果……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有了种植补助资金,我对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该县大浪镇大德村水冲屯村民邓贵安一边采摘油茶果,一边对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邓贵安是大浪镇油茶种植专业户、致富带头人。“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们讲,我们将以最大的能力帮助你。”在几年前的一次监督检查时,大浪镇纪检干部向一筹莫展的邓贵安询问。

“树已老,果变小,这么老的油茶树亩产茶籽最多100公斤,收入也就是2000元,太不划算了!能不能教我们技术,指导种植新品种的油茶树?”邓贵安对当时走访的纪检干部说。

群众事,无小事,解决问题助发展。大浪镇纪委将邓贵安所提的问题向县纪委监委汇报,争取得到支持。同时针对用地、技术等方面问题,督促林业、农业等涉农部门组成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等形式,收集群众相关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我把杉树砍掉,改种新品种的油茶树,结出的果大、籽多、油足。”邓贵安说起几年前的大胆尝试,还兴奋不已。涉农部门定政策、出图纸、量地块、购种苗、教技术,邓贵安按季节试种了26亩新品种油茶。试种后第3年,亩收油茶籽15公斤,第5年进入丰产期,亩收油茶籽350多公斤。

“新品种油茶特别好,每年收成都差不多,没有大小年之说。”尝到甜头后,邓贵安将老油茶树砍掉,种下新品种油茶树。目前,他种植的60多亩新品种油茶树已挂果,年亩产值7000元左右。邓贵安说:“我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把经验传授给周边的群众,让大家一起发展油茶产业,一起增收致富。”

强监督,促落实,助民增收奔致富。今年初,邓贵安又增种新品种油茶树20亩。通过审批、公示等严格的监督程序后,按“双千”计划,他第1年每亩油茶树可领补贴2000元,第2、3、4年每年每亩分别可领补贴500元,总共可领补贴7万元。在邓贵安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群众纷纷种植新品种油茶树。目前,大浪镇累计新植油茶树1万多亩。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采取“室组地”“室组局”协作联动的方式,组织督查组人员走进深山老林、进入苗家侗寨,通过倾听群众心声、摸排问题线索、收集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围绕油茶种植、茶籽收购、茶油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奖补、销售渠道、款项兑现等,督促林业部门、村委、驻村工作队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相关人员进行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

“我们以专项监督为切入点,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特别是油茶产业奖补的监督,对于出现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让油茶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好载体,助力乡村振兴。”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对油茶产业监督检查40多场次,发现问题10个,已推动解决8个。目前,该县种植油茶树21.56万亩,预计年产量4717吨、年产值2670万元。(通讯员 龙林智 覃天阳




3. “单骑走融水”活动启动

——游客线上下单 定制巴士就近接送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苗族姑娘与张贴“单骑走融水”字样的汽车合影。

日前,“单骑走融水”活动启动仪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汽车站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融水文旅宣传力度,激发融水文旅消费潜力,推动“引客入融”走深走实,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无论您是在青云菜市、龙潭公园、窑埠古镇、五星商业步行街,还是市区某个柳州螺蛳粉摊位,只要您想到融水游玩,动动您的手指下单,就有车辆就近接送,让您真正实现‘单骑走融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融水汽车站站长龙海波在“单骑走融水”启动仪式上诚挚邀请游客到融水游玩。

多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工作,将其列为全县一项重点工作来推动,从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工作并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融水获得“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日前,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外地游客到融水旅游,融水文旅部门与泰禾集团融水公司合作推出了“单骑走融水”活动。融水汽车站通过智能网络、智能站场、多种经营等,开拓新的客运市场。此次“单骑走融水”活动的“定制客运”就是为游客量身定做的运输服务,游客线上下单,在市区即可就近乘坐定制巴士往返于融水、市区。 (通讯员 覃美 梁俊远




4. 举办篮球赛事 推动全民健身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比赛现场。

12月1日,融水苗族自治县首届“北部湾银行杯”男子篮球公开赛决赛在融水民族体育公园篮球场举行,进入决赛的队伍展开激烈角逐,观众热情高涨,现场热闹非凡。

赛场上,参赛队员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攻防转换得当,运球突破、快速上篮、精准投射……球员们默契配合,以娴熟的球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营造全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浓厚氛围。

据悉,此次活动时间从11月29日持续至12月1日,来自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柳城县、融安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平乐县,贵州罗甸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的8支队伍参加比赛。在为期3天的比赛里,8支队伍分小组进行循环赛,出线的队伍继续进行淘汰赛,决出前四名,分别获得奖金9888元、7888元、6588元、4588元。最终,三江队获得冠军,贵州罗甸队获得亚军,融水队获得季军。(通讯员 荣珍珏 蒙成


5. 裹上“防护衣” 织密“安全网”

——融水治理汽车站后山南侧危岩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近日,笔者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汽车站后山南侧危岩地质灾害点看到,现场有一群头戴安全帽、身挂安全绳的工人像“蜘蛛人”一样挂在陡壁上,分工有序地浇筑钢筋混凝土垫托加固危岩体,并将一张张金属网包裹住山石,织密“柔性防护网”(见上图)。

据了解,融水汽车站南侧山体与地面相对高差约127米,东侧山脚的朱砂路1号香山苑小区居民房屋依山而建,距离山体陡崖仅5米,山体南侧的金山丽园小区居民楼距离山脚仅7米,且该山体曾发生多起危岩崩塌滚落下山的地质灾害。为确保汽车站后山附近约110户、1200多名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融水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到现场勘查、研究,并制定治理方案。

施工单位中科华圣(北京)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忠海说:“针对汽车站后山南侧危岩地质灾害,主要采取静态破碎清除、人工清除、安装主动防护网加固、安装被动防护网防护等方式进行治理。”

据悉,汽车站后山南侧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今年6月下旬组织施工,目前工程量已完成三分之二以上,预计明年2月底完工。(通讯员 覃美 梁俊远 欧振波


6. 让“甜蜜”事业更加甜蜜

——融水推广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2024/2025年榨季,融水苗族自治县积极创新甘蔗收割新模式,在融水镇、永乐镇等地设立了3个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示范点,推广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完善甘蔗全过程机械化收获工作,助推“甜蜜”事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6日,在融水镇东良村的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示范点(见右图),一台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正开足马力作业,剥叶、切段、装载等工序无缝配合,原本需要多名工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台设备即可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正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媚说:“我们公司糖料蔗种植面积2000余亩,上了这套设备以后,工人每日作业量从1.5吨提高到约8吨,这让我更有信心,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融水大力推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召开现场会、购机扶持、机械示范等形式,在甘蔗耕、种、管、收等环节推广农机生产,帮助蔗农解决甘蔗收割环节劳动强度大、请工难、用工贵等突出问题。

“企业购买一套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费用约30万元,可享受50%政策补贴,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投入农业生产的信心,从根本上解决了甘蔗收割请工难、请工贵等问题。”该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龙海光说,接下来,融水将继续积极落实各项糖业利好政策,大力推广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济增长。(通讯员 龚远虹 龚祥友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文来源丨柳州日报

值班校对丨梁俊远

责任编辑丨梁立明

责任审核丨何 成

责任监制丨龚祥友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融水文化遗产、文旅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获柳州日报报道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