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27日 08:52 1 cc

临桂区是广西桂林市市辖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老城区西面,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桂林市雁山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桂林市政府驻地、桂林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临桂区先后获“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自治区“双拥模范”等称号。主要景区有新区水系景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李宗仁故居、十二滩漂流、在水一汸景区、花坪云溪谷等等。#广西#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临桂县建置历史悠久,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郡,今临桂县境属桂林郡。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始安县(含今临桂县和桂林市区),隶属零陵郡,此乃临桂县行政建置之始。东汉改称为始安侯国。三国时复称始安县,沿用至隋。唐至德二年(757年,一说贞观八年,即634年)因始安县附廓桂州而改名为临桂县,此为临桂得名之始,此后一直沿袭到清代。五代至清,州、路、府治所均设在临桂县,时称“西南会府”、“桂都首邑”。民国元年(1912年),临桂县被撤销,直属桂林府。民国二年(1913年)又撤府复县,更名桂林县,隶属漓江道(后改桂林道)。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方复临桂县名,此后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临桂县属桂林专区(后改桂林地区),1983年划归桂林市,成为市辖县。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据考证,始安县设立时,县域范围含今桂林市区及临桂、兴安、灵川、阳朔、永福等地。南朝宋常安县(今永福、融安、鹿寨县地)并人始安。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分置临源(今兴安县地)、纯化(今永福县地)、永福、福禄(今桂林市东部及灵川县东南部)诸县。贞观八年(634年),福禄并入始安县。龙朔二年(662年),又析始安置灵川县,始安县所属北部地区(今临桂五通、保宁、中庸、宛田、黄沙一带及今龙胜各族自治县)划归灵川(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即943年后该地区析置为义宁县)。至此,始安县域(唐至德二年即757年改名临桂)大致为今桂林市区、临桂县中南部及灵川东南部一带。此后直至元、明、清三代,县域范围大体未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出城区及近郊设桂林市,县域范围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后,县域范围屡有变化。1954年6月,灵川县并入临桂县。1961年6月,复置灵川县,原属临桂的大圩、潮田划归灵川,而1951年并入灵川之原义宁县区域划归临桂,县域范围由此定型至今。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22日,县境解放,隶属桂林专区(后改桂林地区)。1954年6月,撤销灵川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桂县。1961年6月,临桂、灵川分治。1983年10月,县从桂林地区划归桂林市管辖。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临桂县撤县设区。

行政区划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县分东、南、西、北4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附郭、东乡、西乡、南乡。其中附郭领1图9厢,东乡领28图,西乡领38图,南乡领25图。清末,改设临桂城、大圩乡、良丰乡、六塘乡、秧塘乡、两江镇。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前期,承袭清末旧制。民国22年(1933年)设9区、82乡(镇)、807村(街)、7464甲。其中城区辖八桂、东附郭、西南附郭、北附郭、太沙5乡及白龙、南区、西文、凤北、东江5镇;大圩区辖上慧、大雄、龙福、宜正、万全、柘木、助顺、三滩、草坪9乡及大圩、熊村2镇;潮田区辖亨庆、灵溪、南溪、左溪、右溪、十合6乡及海洋镇;良丰区辖葛塘、副东、同新、大中、大埠、东泰、东上7乡及良丰镇;六塘区辖诚正、康义、狮子、泰平、仁寿5乡及塘头、六塘上镇、六塘下镇3个镇;会仙区辖马皇、中心、集思,广益、出奇、制胜、七合7乡及马面镇;秧塘区辖明德、黄山、凤凰、金湘、庙头、二塘、油麻7乡及明新镇;两江区辖悦德、山口、天保、永德、花岭、茶洞、渡头、罗城、德礼、人和、高瑞、九合12乡及苏桥镇;界牌区辖民权、大湾、五鼎、保定、保和、镇定、德成、怀德、怀任9乡。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29年(1940年),撤销区。全县置龙福、万正、三顺、海洋、左右溪、熊村、亨庆、灵溪、十合、草坪、良丰、会仙、矮山、马面、大埠、大中、界牌、太平、四塘、两江、渡头、秧塘、庙头、永德、凤凰、苏桥、山口、清平、康义、塘头、茶岭31乡及大圩、六塘2镇。

民国38年(1949年)7月,设立大圩、潮田、六塘、会仙、两江、秧塘6区,辖33乡,384行政村。

1949年11月22日,临桂县解放。12月建立大圩、潮田、六塘、会仙、秧塘、两江6个区政府。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0年3月,桂林市东郊区临竹、彭家岭、李家山、新建、西南、同心、横塘、渡东、周江、垤马、卫庄、龙门等行政村,穿山村属之关家屯,以及南郊区全部村(街)划归临桂县,成为临桂县龙门、柘木区。10月,龙门区并入柘木区。同月,各区改以数字排列:一区(大圩)、二区(柘木)、三区(两江)、四区(秧塘)、五区(会仙)、六区(六塘)、七区(潮田)。12月,县政区调整为一(大圩)、二(柘木)、三(两江)、四(渡头)、五(苏桥)、六(秧塘)、七(四塘)、八(会仙)、九(良丰)、十(六塘)、十一(南边山)、十二(潮田)、十三(熊村)区,辖410个行政村。

1951年8月,临桂县第五区(苏桥)划入永福县;撤销第十三区(熊村),增设海洋为第五区;灵川县漓源区划入临桂县海洋区。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2年10月,柘木区划入桂林市,潮田区改称第二区。同月,改区、村建制为区、乡建制。临桂县设11区109乡。其中大圩区11乡,两江区8乡,渡头区9乡,秧塘区9乡,四塘区9乡,会仙区11乡,六塘区9乡,良丰区9乡,南边山区8乡,潮田区12乡,海洋区14乡。

1954年6月,灵川县并入临桂县,全县划17区、188乡(镇)。

一区(大圩):辖大圩镇及潜经、茯荔、一德、敢兴、草坪、秦岸、上桥、高桥、朱家、熊村、南积、西马、涧沙乡;

二区(潮田):辖潮田、毛村、留村、大境、寨底、深井、旺塘、南圩、新寨、龙坪、乐育、黄泥江乡;

三区(雁山):辖良丰、罗安、何家、羊田、江口、兴隆、周家、大埠、邦山、副黎、东下、上联乡;

四区(六塘):辖六塘镇及诚桂、保联、岩岭、广洞、罗塘、道莲、塘头、东山、朗联、南新、玉联、永中、升平、小江乡;

五区(会仙):辖会仙、大联、睦洞、四联、五合、新立、寺山、同助、新民、矮山、大湾乡;

六区(四塘):辖四塘、界牌、和平、太平、镇定、自信、大约、横山、江西、独峰、沙塘、洲村、水口、坪田、二塘、兰塘乡;

七区(两江):辖两江镇及高妙、白岩、车梁、宝山、保全、山口、信果、城联、宿棠、江洲、渡头、花岭、富合、上宅、永合乡;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八区(五通):辖五通镇及北塘、浔江、榴塘、上祥、河沙、伍家、罗江、莲塘、油麻、罗城乡;

九区(仁和):辖塔底、合峰、江门、天庆、黄沙、滩头、蓬莱、临江乡;

十区(宛田):辖中庸、九合、三合、瓮洲、六合、中江、江泉乡及柳厄瑶族自治区(乡级);

十一区(公平):辖板屋、岩山、五美、元舟、松柏、和平、流峰乡;

十二区(定江):辖定江、塔山、金陵、宝路、乐和、法源、大安、莲花、麒麟、大面、莫家、六灵、双洲、王家、木马、甘棠乡;

十三区(潭下):辖潭市镇及大泉、河边、大庙、老街、枣水、塘西、三合、大义乡;

十四区(九屋):辖西岭、黄梅、兰田、梭奈、易家、塘社、祠堂、美洲乡及南坳瑶族自治区(乡级);

十五区(灵川):辖三街、同化、路江、五福、六合、普贤、溶江、正义、溶流、大塔乡:

十六区(灵田):辖灵田、四联、永镇、长岗、东田、力水、惠林乡;

十七区(海洋):辖海洋、大庙塘、小平乐、国清、江尾、水头、彩爵乡。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7年11月撒区并乡,县设大圩、雄村、潮田、旺塘、黄泥江、海洋、小平乐、雁山、大埠、六塘、大江、南边山、会仙、马面、秧塘、四塘、庙头、两江、渡头、茶洞、五通、保宁、中庸、黄沙、宛田、定江、潭下、公平、大庙、九屋、兰田、大面、灵川、溶江、灵田35乡。

1958年8~9月,将35乡调整为五通、宛田、两江、公平、九屋、潭下、红专(庙头)、定江、灵川、灵田、大圩、潮田、海洋、雁山、六塘、会仙、四塘17乡,随即撤乡建立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将17个人民公社调整为大圩、熊村、潮田、旺塘、黄泥江、海洋、小平乐、灵田、雁山、六塘、南边山、庙头、四塘、会仙、马面、渡头、茶洞、两江、五通、保宁、黄沙、宛田、公平、潭下、九屋、兰田、定江、大面、灵川、秧塘30个公社,下辖451个生产大队、3512个生产队。4月马面公社并入会仙公社。10月雁山公社划入良丰农场(1961年6月划入桂林市)。

1961年6月,临桂、灵川分治。临桂县设六塘、小江、南边山、塘头、会仙、矮山、马面、秧塘、四塘、界牌、庙头、两江、信果、渡头、茶洞、江洲、五通、仁和、保宁、黄沙、宛田、中庸22个人民公社及六塘、五通2个镇,辖295个生产大队2540个生产队。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62年3月,增设太平公社。8月,建区,撤销大队。全县设南边山、六塘、会仙、四塘、庙头、两江、茶洞、保宁、五通、中庸、宛田、黄沙12个区,辖129个公社,3293个生产队。

1963年4月,南边山、中庸、黄沙区撤销,分别并入六塘、五通、宛田区,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为115个。

1966年4月,撤区,全县设南边山、六塘、会仙、四塘、庙头、两江、茶洞、渡头、五通、保宁、宛田、黄沙12个公社及五通、六塘2个镇。6月,原115个公社划为154个生产大队。同年,以“破旧立新”为名,将庙头、会仙、保宁公社分别改名东风、红旗、红星公社(1973年恢复原名)。

1969年2月,五通、六塘镇改归五通、六塘公社辖。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3年1月,增设临桂镇。至年底,全县设12个公社,1个镇,领162个生产大队、3110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全县设南边山、会仙、庙岭、渡头、保宁、四塘、茶洞、中庸乡,宛田、黄沙瑶族乡及临桂、五通、六塘、两江镇。其中公社改乡(民族乡)9个,公社改镇3个,新增乡1个。

1990年,县辖14个乡(镇)、161个村公所、4个居民委员会、1045个村委会、3066个村民小组。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6年,临桂县辖6个镇、8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庙岭镇、会仙镇、南边山乡、保宁乡、四塘乡、中庸乡、渡头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县政府驻临桂镇。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7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会仙乡,设会仙镇。

2001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将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为临桂镇,原临桂镇、庙岭镇所辖的行政区域全部归临桂镇管辖,临桂镇政府驻原临桂镇政府驻地。

2000年—2003年,临桂区辖5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4年临桂县辖4镇9乡:临桂镇、五通镇、两江镇、六塘镇;南边山乡、会仙乡、四塘乡、茶洞乡、渡头乡、中庸乡、保宁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

200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调整临桂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保宁乡,整建制并入五通镇,五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渡头乡,整建制并入两江镇,两江镇政府驻地不变。2005年底,全区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3年,临桂区四塘乡改镇建制为四塘镇。

2014年辖临桂、五通、两江、会仙、六塘5个镇和四塘、南边山、茶洞、中庸、宛田、黄沙6个乡,全县有44个圩集,161个村(社区),1224个自然村(屯),3094个村民小组。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5年,临桂区政府对下辖乡镇进行行政区划微调整,中庸、南边山改为镇建制。

2017年9月28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临桂区茶洞乡等3个乡改为镇建制的批复》,茶洞乡改为镇建制,并挂牌。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8年末,临桂区下辖9镇2乡:临桂镇、南边山镇、六塘镇、会仙镇、四塘镇、两江镇、茶洞镇、五通镇、中庸镇、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辖161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1354个自然村。

2020年末,临桂区设9镇2乡:临桂镇、南边山镇、六塘镇、会仙镇、四塘镇、两江镇、茶洞镇、五通镇、中庸镇、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辖161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1354个自然村。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广西临桂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目前临桂区设乡镇11个,分别是临桂镇、南边山镇、六塘镇、会仙镇、四塘镇、两江镇、茶洞镇、五通镇、中庸镇、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下辖村民委员会161个,社区26个,居民委员会3个。全区有自然村1336个。

大美广西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