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特稿:从格子间到青山下 中国年轻人下乡找另一种可能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4日 10:55 1 admin

作者:周岳翔

特稿:从格子间到青山下 中国年轻人下乡找另一种可能

“85后”青年卓莉(左)和男友从上海迁居至浙江安吉余村,在当地经营骑行主题的咖啡馆兼民宿。 (周岳翔摄)

在浙江安吉余村的青山绿水之间,一对“85后”情侣经营着一家骑行主题的咖啡馆兼民宿——蓝房子。

三年前,他们因热爱骑行,从上海搬到200多公里外的余村,最初改造了一栋老房子作为骑行俱乐部,后来拆除重建,花了近一年时间打造如今的这栋三层小楼。

主理人卓莉告诉《联合早报》,余村周边地形起伏,是骑行爱好者心中的爬坡圣地。吸引他们留下的,不只是理想的骑行环境,更是生态宜人、节奏悠闲的农村生活。

“我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到绿水青山,对我个人身心愉悦是很有帮助的。”卓莉的男友这样形容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

两人一致认为,余村的生活质量并不比城市低。卓莉直言,“在这里不用担心生活水平会大幅降低”,日常所需便利齐全,城乡差距远没有外界想象的大。

类似的下乡故事,也发生在“90后”的鲍靖文和张航身上。

三年前,这对好友从杭州搬至余村。他们租下一栋带院的三层房屋,总面积约460平方米,年租金仅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800新元),而在杭州,这笔钱可能只能租到一个单间。

在鲍靖文看来,乡村并不意味着落后,就拿网购来说,同处浙江的杭州和余村,好些快递一样都是次日达。

她和张航目前的主业是自媒体创作,副业则经营梅酒酿造。鲍靖文说:“我以前天天坐在格子间上班,现在整个户外就是我的办公室,创作氛围非常好。”

她带记者参观了家中的一个小房间。那原本是作为直播间,如今却更像一间酒库,房间里整齐摆放着大小不一的自酿梅酒罐,每个罐子都挂有标签,标明酿造时间和配方。

自酿梅酒原本只是鲍靖文的个人兴趣。每次在家举办社交活动时,她都会请朋友试喝,“尝着尝着,大家就开始衍生需求想跟我买”。这也让她看到商机,于是去年与余村一家酒厂合作,将梅酒的制作流程标准化,并实现商业化销售。

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吸引1200新村民

卓莉和鲍靖文都参与了余村在2022年启动的全球合伙人计划。这项计划围绕文旅、文创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引入外部人才。据了解,目前已有60多个项目落地,吸引超过1200名“新村民”在余村常驻办公,人数已超过当地原住居民。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谦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正出现一股“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主动选择下乡,尤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京津等都市圈周边乡村最为明显。

他分析,这一现象既受高房价、就业焦虑、生活失衡等城市推力的影响,也有来自乡村的拉力作用,如优越的生态环境、新兴的产业机会,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乡村CEO为年轻人下乡提供机会

研究中国乡村振兴的土生管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陈晶晶也观察到:“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好,大家找个工作都不容易。”

他认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及各地积极招揽乡村CEO,为城市人下乡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

乡村CEO又称农村职业经理人,主要协助农村管理产业和经营服务。据中国媒体报道,广东部分地方政府试点聘请乡村CEO,提供15万元起的年薪,外加村集体绩效分红。

但陈晶晶强调,越来越多选择下乡的青年,并非为了务农,而是希望在生活成本更低、生态环境更宜居的乡村,探索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许多城市人其实羡慕农村能住上大房子,环境又好,生活质量并不差。因此,只要一个村子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生活配套设施,就有能力吸引自由职业者、创意人才和数字经济从业者落脚。

陈晶晶本人就以新村民身份,在浙江余杭的青山村定居了五年。当地像他一样的新村民有上百人,有人住了七八年,甚至超过10年,大多数都是租住村民的房屋。

在这波城市人下乡潮中,也不乏喜爱四处为家的数字游民,他们往往是自由职业者,无需到公司打卡,只要联上互联网就能远程上班。

数字游民社区构建青年生态社区

创业者许崧与合伙人阿德近年来分别在浙江安吉、安徽黄山和福建武夷山打造数字游民社区,设置了共享办公区和宿舍区,满足数字游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所需。

不过,许崧受访时强调,这些社区的目标不仅限于服务数字游民,而是希望构建青年生态社区,吸引更多青年回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他说,许多年轻人原本就向往乡村生活,但如果独自入住农户家中,往往难以适应;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生活,更容易建立联系、融入当地生活。

卓莉便坦言,若当初余村没有数字游民社区,她可能难以顺利启动项目。“我不可能(一直)住宾馆,对不对?我也不可能去村民家租一个房间住。”

特稿:从格子间到青山下 中国年轻人下乡找另一种可能

在余村生活近三年的鲍靖文,介绍自酿梅酒如何从个人兴趣变成副业。(周岳翔摄)

不过,乡村虽然环境宜人,生活成本较低,生活节奏也更慢,但对这些新村民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平。

在余村生活近三年的鲍靖文直言,农村生活其实也很“卷”,要想真正留下来,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三分钟热度是坚持不了的。

她强调,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闭环造血能力。“如果自己不造血的话,你在哪都吃力,都有压力的。”除了依靠自媒体及广告收入,她也正努力在网上销售商品,个人研发配方的梅酒便是其中一项主打。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