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溯溪玩水为何成生死救援?记住这些保命知识,不让“探险游”变“遇险游”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7日 10:51 1 cc

随着新兴户外运动——溯溪在厦门的发展与普及,每年的7月至9月,厦门岛外许多河道狭窄、水位较浅的溪流成了户外爱好者溯溪玩水、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然而,近段时间正值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期,溪水水位变化无常,个别溯溪之旅却变成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就在上周六,两批游客跟着网上攻略,分别前往厦门岛外不同的两处山区溯溪,不料途中暴雨突袭,溪水暴涨,纷纷被困,救援队紧急驰援。

导报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推荐厦门岛外玩水胜地的帖子很多,这些溯溪地点大多散布在峡谷、山林溪畔,“城里人”游客对当地环境很难有准确认识,一旦遇上暴雨突袭、溪水暴涨,该怎么办?导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次参与山体水域救援的厦门星晖救援队、厦门北极星救援队等多家专业救援力量。

常遇到哪些险情?

上游强降雨下游水位上涨

8月2日下午5时36分,6名游客沉浸在厦门某山谷的峡谷探险中,全然未料危险正悄然逼近。暴雨突然倾盆而下,峡谷内的溪水瞬间暴涨,汹涌的洪流迅速阻断了游客的退路。他们被困在了峡谷瀑布旁的一处打卡点上,四周水流湍急,情况危急,直到公安、消防、救援队赶到,才化险为夷。

溯溪玩水为何成生死救援?记住这些保命知识,不让“探险游”变“遇险游”

救援人员在山区水域开展救援任务。

参与救援任务的星晖救援队队长吕良强介绍,复盘这次救援过程,发现游客没有提前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当天小溪上游山区的强降雨,引起溪水的水位暴涨。同时,游客没有提前做好路线规划,遇到水位不断暴涨,内心慌了,加上前期攀爬时体力透支严重,无法回到安全点,就只能在上方蹲着等待救援。

吕良强表示,今年6月到7月他们参与的救援任务,因为山体水域水位上涨而导致的突发险情就有3起,星晖救援队出动后,共救出被困人员14人。

吕良强分析,雨季来临后,山区的降雨情况复杂。“有时脚下这段溪流的山头还有阳光,但是溪流上游山头的空中却黑压压一片,那边可能已经下大雨了。上游水量突增,很快就会顺流下来,抬高下游的水位。水位突然上涨的情况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有可能是半个小时,也有可能只要几分钟。”

山区信号不好定位不清楚

吕良强提醒说:“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当暴雨天气来临后,溯溪的许多山区角落是没有通讯信号的,手机用不了,定位不清楚,这会增加被困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同时也给救援任务带来许多挑战和难度。”

在救援队看来,大多数溯溪导致的被困,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被困的很多游客,大多对他们的行程不了解,出行前没有关注天气预报,雨季进山涉水没有携带应急装备和物品,也没有专业的领队和向导。领队的作用在于帮他们做一些游玩路线的引导和规划,以及处理突发情况。”吕良强说。

溯溪玩水为何成生死救援?记住这些保命知识,不让“探险游”变“遇险游”

这样的山涧小溪可能在一场雨后就变成奔涌洪流。

玩溯溪要注意哪些?

不建议下午进山溯溪

8月2日,4名游客跟着网上攻略在杉际内溯溪游玩,于当天14时30分开始上山,没想到半路遭遇暴雨,溪水暴涨,被困在溪边无法前行,遂选择报警求助。厦门市北极星救援队冒雨夜行,历经5小时艰难救援,将4人安全转移。

参与救援的厦门北极星救援队队员余冬梅复盘了这次案例:“这批游客在时间安排上就存在问题,溯溪一般建议早上进山开始玩,不太建议下午进山溯溪。因为下午2点进山的话,6点多就天黑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是不够玩的,一旦贪玩就会呆到天黑才下山,而天黑以后下山的危险因素比较多。”

若预报有雨不要进山

余冬梅说,救援队总结了多次救援案例,得出结论:“天气预报如果说有大雨的话,是不建议进山去溯溪的。从2024年至今,北极星救援队总共接到了12起跟溯溪相关的救援行动,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突降暴雨,水位上涨,没有前进的路线,也没有办法原路返回。还有一些因为山路湿滑,导致摔倒受伤,需要救援。”

为什么大雨天会成为溯溪活动的大忌?“它会有几个风险。第一,下雨容易造成石头湿滑,造成意外摔伤。第二,下雨会造成溪水水位突然上涨,甚至暴涨,时间非常快。第三,下雨有可能会引发小型的山洪暴发,还有落石之类的危险。所以不建议下雨天进峡谷溯溪。”余冬梅说。

选择跟能力匹配的路线

在救援队看来,溯溪是有门槛的户外活动。余冬梅建议:“要选择跟自身能力匹配的路线。千万不要说上网看到一些网红的小众路线,就觉得可以去尝试,这个可能跟自身的能力没办法匹配。不要穿棉质的衣服,因为它湿水了以后特别难干。要准备防滑的溯溪鞋、戴防撞的头盔和手套,这些都是需要的。”

遇到危险怎么办?

吕良强提醒,当前正值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避免在暴雨或地质灾害预警期进山。

溯溪中突遇险情,应该如何逃离呢?吕良强说,如遭遇山洪应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向两侧高地逃生,无法逃离时尽可能抓住大树、岩石,避免被冲走。若被卷入洪水,尽量抓住树木、救生圈等漂浮物。若被困高地,及时拨打119/110求助。

探讨

是否该为“任性”埋单?

近年来,厦门户外爱好者、任性驴友探险被困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救援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甚至需要动用数十人、甚至紧急出动直升机进行救援,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救援资源,也让救援过程充满危险。那么,究竟应不应该让这类被困人员承担部分费用?要不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处罚?

法律人士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应构建一个“既要救命不犹豫,也要任性必付费”的现代救援体系,对“任性者”处罚,对“意外者”包容。

福建典格律师事务所林毅彬律师介绍,国内一些地方已陆续出台有偿救援的规定。早在2018年7月,安徽黄山就颁布实施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这是国内首部建立有偿救援制度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救援收费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补偿救援成本,而是希望借此给更多人警示和提醒,让珍贵的政府和社会公共应急救援资源用于关键时刻。

“可探讨考虑有偿救援制度需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如对虚构险情、过度求援者收取惩罚性费用(正常费用的两倍至三倍)或纳入旅游信用黑名单。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冒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救援需求,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林毅彬说,“欧美国家通过保险制度来处理类似问题,特别喜欢冒险的‘驴友’会提前买保险,遇险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救援队付费。”

林毅彬认为,可以推行“商业性有偿救援+公益性救援”相结合的模式,平衡效率与公平、市场与伦理,但其落地执行有赖于清晰的边界划分、资源协同机制等,最终目的是通过协同救援,构建一个“既要救命不犹豫,也要任性必付费”的现代救援体系。

来源:海峡导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