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8日 16:51 1 admin

8年后的又一个盛夏,我再次来到了这座位于伊春凉水的防火瞭望塔上。太阳已落入视线尽头的山脉,天光云影山色同时趋近于黛色,风的呢喃正渐渐盖过鸟鸣。

我想,是什么助长了风势呢?是因为阳光带来的温暖正在散去吗?是因为夜幕即将降临吗?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黎明景观(2017年7月20日摄)。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最爱天空黑透前的蓝调时刻,这时天色的层次尤其丰富。从下往上看,地平线上一抹属于太阳的橘色未消,随后过渡至浅灰色。在我看来,今天与明天就自此分野。继续向上看,就到了大片深沉却又清透的蓝色,似乎带着一些对过往的追忆,却又那么自然地与更上方的黑色相接。

在蓝调时刻仰望天空,看黑色尽染直至笼盖四野,心绪似乎可以蔓延到无穷远无穷暗处。

两天前,我从燥热的城市向凉水林场奔赴而来。4个多小时的车程,驶入茂密林荫之间,亮丽的绿色自眼前铺展开来。打开车窗,抚摸清风如水,不觉间涤荡心间积落的尘埃。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角(2025年7月15日摄)。

我比谷教授晚一天来。车刚驶进林场大门,就看见他正带着二三十个东北林大的学生辨认路边植物的形态特征,而在8年前,我也是其中一员。那时,林业实习是主业,摄影是爱好。如今,摄影成为工作,对树啊林啊仍不舍眷恋。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谷会岩(中)教学生辨认植物形态特征(2025年7月15日摄)。

日落前,我离开教学住宿区进入林子,打算在瞭望塔顶的小瞭望室里再睡一晚。我背着水、相机,抱着毛毯和军大衣,气喘吁吁地爬上近40米高的瞭望塔,一抬头,正是夕阳无限好。林海在风中摇曳一直蔓延到远山,被裹在山风里满是凉爽和惬意。

今天的日落与8年前的那天真像——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我不禁给大学室友阿诣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屏幕那头他穿着一身白服在实验室做实验。我说你看这是哪?他一眼就看出是在“凉水”了。8年前那天下午,我和谷教授还有阿诣在塔顶一起看风景,我要留下来拍照,他们则在日落前下塔。谷教授担心我夜里一个人在塔上睡觉会冷,又让阿诣给我送来毛毯。这次再上塔,我已经有了经验,提前准备好了保暖措施。我试着回想那时我们在塔上具体说了些什么,却什么都没能记起。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落景观(2025年7月15日摄)。

披着军大衣盘腿写作到此,抬头已是繁星漫天。我把相机支好开启定时拍摄,回到瞭望室中,把毛毯铺在地板上躺下。环顾四周,室内一片漆黑,把窗外的星空衬得尤其明亮,北斗七星在正前方闪烁,北极星于不远处指引着方向。风渐渐大了,闭上眼静听枝叶摇动的声音,人也随着瞭望塔微微晃动。此刻,我的身下是无边轻舞的森林,头顶是深邃璀璨的夜空,四周充斥着命运之风的呼啸,而将要迎接我的是日出与崭新的一天。我似乎融入了自然,成为了空气中的一个氧分子、一缕风、一片树叶,慢慢在天地摇篮之中安睡。

8年前,我在睡前写下“落日枕侧 星河窗前”,那对高远天空的向往,是对梦想成真的期盼。8年后,我写下“卧风而眠 林海泳涵”。

新华走笔丨凉水瞭望塔上,相隔8年的两个夜晚

这是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座防火瞭望塔上拍摄的星空(2017年7月20日摄)。

凌晨3点50分,闹钟准时响起。天色已经放亮,窗外是密布的阴云,大雨即将倾盆而下。由于前一天已经查过天气,我本并不期待能看到灿烂的日出。起身推开瞭望室的小门,竟意外发现,正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在重重云雾之后,仍倔强地映红了一片云彩。检查拍摄了一晚的相机,取景器中云雾涌动与斗转星移同时进行,夜与日的轮转被浓缩成数百张照片与十几秒的延时摄影。我收拾好随身携带的东西和被擦拭明净的身心,满足地走下瞭望塔。(谢剑飞)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