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围观“排倒数第一的博物馆”,为啥也挺有意义?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9日 08:50 1 cc

文|熊禹


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点,人们争相围观那些“出人意表”的博物馆。有的展出了白切鸡玉雕,活像一道菜;有的把塑料玩具车拿了出来,展示过去(几十年前)的精湛工艺;有的展出了互联网企业早期创业时的公仔;有的则把当年打工者的吃穿用品一本正经地摆了出来……由此,网民开玩笑说这些博物馆是在争夺“哪家排倒数第一”

围观“排倒数第一的博物馆”,为啥也挺有意义?

近些年博物馆游大热,在2024年有14.9亿人次打卡博物馆。人们去博物馆,当然是冲着那些震撼的展品,它们或是历史悠久,或是造型精美,有着非常动人的故事,勾起了人们的思古之幽情……这些,才是常规的博物馆期待,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来说,人们总想着博物馆都能拿出点上千年的镇馆之宝。


但也得承认,文物并不是平均分配的。文明发展是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一些非中原腹地的地方,未见得都能拿出那些足够震撼眼球的文物。由此,一些看似“凑数”的展品可能也就出现了。它们的时间并不久远,甚至很多人家还有,但也被摆入了博物馆。

围观“排倒数第一的博物馆”,为啥也挺有意义?

不过,这并不能说是博物馆不认真,相反,这些新奇的展品也有自己的价值。它在提醒我们一个并不久远的来路,甚至和今天的生活更加相关。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父母一辈的历史情境,这些民间视角,很容易就在时代演进中流失。拜现在遍地开花的博物馆所赐,这些被郑重地记录了下来。


更深一层地想想,这些稀松平常的物件成为文物,当然这意味着在馆方看来这“令人骄傲”,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认知和褒奖。就像那些打工者用品,展现的其实是无数中国人从草根开始奋斗,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故事;那些企业的产品和吉祥物,代表的则是中国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商业模式的历程,等等。


正是因为我们还在持续不断地写下“故事”,这些东西才成了“文物”,才有被记录的价值。文物对于我们的常见意义,似乎总是带我们往回看,去追溯历史;但如果也有“文物”(历史不够悠久,说是文物多少有点牵强),能够提醒我们不久的过去,甚至启发我们看向未来,这也是很难得也很宝贵的价值。

围观“排倒数第一的博物馆”,为啥也挺有意义?

未来,也许博物馆也会更加多元。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未来博物馆的数量还有望进一步增加,在这个大背景下,未见得每个博物馆都有那种典型意义的文物。但博物馆能从各自的角度,对我们所处的历史脉络和现实世界进行更多元、多角度地展现,这也是值得肯定的趋势。


在这样的视野下,去看“排倒数第一”的博物馆,其实也是公众与历史、与今天进行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提醒我们,历史并不只存在于宏大叙事和稀世珍宝中,也潜藏在那些日常、平凡,甚至曾被忽略的物件背后。


围观这些展品,不仅是一种猎奇,更是在重新发现我们共同的生活记忆。当这种记忆被一代代人保留、叙述和理解,它就会从“寻常物”变成真正的“历史”,也就为我们认识过去、理解当下、想象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