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5日 13:51 1 admin

前言

“他没造过一台手机,没研发一颗芯片,却坐拥千亿身家,靠的,是把中国土地当‘期货’炒。”

2025年3月,李嘉诚的长实集团计划将43个全球港口出售给美资贝莱德。

然而,特朗普威胁要“收回运河”并且中国的反垄断审查使得交易陷入暂停,紧接着,国家对长实集团展开了调查与清算。

李嘉诚身上围绕的“财富争议”愈演愈烈……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李嘉诚的“财富密码”

在公众印象中,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商业教父”,但细看其发家史,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从未真正参与过科技创新或实体制造。

他的财富大厦,几乎完全建立在一种被外界称为“时间差套利”的模式上:低价囤地 → 长期捂盘 → 政策红利兑现 → 高位套现。

这并非简单的“低买高卖”,而是一场精准的时间博弈。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他总能在城市扩张前夜,以极低价拿下潜力地块;然后故意放缓开发节奏,等待基础设施、人口流入、政策倾斜将地价推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后,再一次性抛售,赚取巨额差价

比如200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以极低价格拿下成都南城都汇项目,计划分8期开发,结果呢?16年过去,只建了6期。

等到成都南拓战略全面落地,区域价值飙升,他立刻将剩余地块打包出售,净赚38亿港元。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此举彻底激怒成都市政府,直接将其列入融资黑名单,一个城市对资本贪婪的最严厉“封杀令”。

再比如2016年,上海陆家嘴,长实集团刚建成“世纪汇广场”,这座位于金融核心区的地标建筑,还未正式运营,就被以200亿元的价格卖给中国人寿。

李嘉诚连一天租金都没收,转身走人。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这不是“卖项目”,这是把全部红利一次性兑现,北京、南京、广州……全国“大甩卖”。

2014年,北京“盈科中心”58亿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悄然转手,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高价套现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累计套现超2000亿元。

这笔钱,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GDP总量,就这样被悄然转移出境。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中央亮剑:囤地模式的“死刑判决”

李嘉诚能玩转这套游戏几十年,关键在于两个字:时间。

他赌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赌的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赌的是政策红利会如期兑现。

但2025年,风向变了,2025年初,中央明确提出:“坚决遏制土地闲置,推动存量资产高效利用。”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低价拿地、长期捂盘、坐等升值”的模式,正式被政策围剿。

深圳率先出台新规,对连续两年未动工的地块,政府有权无偿收回;对已开发但进度缓慢的项目,实施动态监管与罚款机制。

这一刀,直接砍在了李嘉诚模式的命门上,你不能再“等”了,不能再“拖”了。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政策红利的窗口正在关闭,套现的黄金期已经进入倒计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7月,长实集团突然宣布,在大湾区四城推出400套特价房源。

这些项目,大多源自1990-2000年代李嘉诚低价囤积的土地,如今,他不再“捂盘”,而是选择“低价快抛”。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惠州一房总价仅约40万元,月供1500元起,对香港中产极具诱惑。

为什么是“骨折价”?因为李嘉诚要的不再是“赚最后一个铜板”,而是确保资产安全退出。

他宁愿少赚一点,也要确保资金顺利离场,这正是他那句名言的极致体现:“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资本退场,谁来接盘?

李嘉诚的“撤退”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一场资本与政策之间的博弈。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中,香港买家成了最显眼的群体,他们纷纷北上抢购房地产,眼里只看见了“房价洼地”和“升值潜力”。

问题是,这些房子多半位于非核心区域,周边设施还未完全完善,产权年限因为早年开发的原因早已缩水。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这些买家真的是在买“资产”吗?还是李嘉诚巧妙设计的“接盘侠通道”?

曾几何时,大湾区的房价上涨,靠的是港资的注入、囤地和资本炒作。

然而,这一切正在随着中央推动的“产城融合”和“住有所居”政策逐渐终结。

政策明确表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保障性住房的推进,科技企业与实体经济的布局,都在给过去的资本运作带来挑战。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所谓的“炒地皮”时代已经不再可行,李嘉诚的大撤退,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市场。

2025年3月,他试图将旗下43个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作价数百亿美元,结果交易戛然而止。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而中国的反垄断审查也未通过,这一失败的交易成了资本信任危机的标志。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李嘉诚的“超国民待遇”时代,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个过程中,李嘉诚引发了诸多争议。

有评论指出,尽管他是华人首富,但其财富积累方式主要依赖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投机策略,而未能在社会上作出显著贡献。

这一观点虽然有些尖锐,却也反映了商业逻辑的一个侧面。

回顾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三个时代的红利:80年代英资撤退、90年代内地市场开放,以及土地财政政策。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然而,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共同富裕的核心战略,实体经济比资本运作更为重要,过去的“唯利是图”资本模式,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如果将李嘉诚与曹德旺对比,两人的财富差不多,但公众评价却天差地别。

曹德旺通过投资福耀玻璃工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被称为“实干家”。

而李嘉诚则因为资本运作留下了争议遗产。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资本必须与国家的战略同步,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否则,最终只会成为历史的过客。

结语

我们不否认李嘉诚的商业智慧。

但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创造了多少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神话”或许从未真正成立。

今天的中国,需要的不是“土地投机家”,资本可以流动,但良知不能缺席;财富可以传承,但责任必须担当。

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信息来源:南风窗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