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6日 09:23 4 cc

走四方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孝义的街头雕塑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清乾隆《孝义县志》中关于孝义县名由来的记载

山西孝义,早就听说过这个县名(1992年改市)。总感觉名字充满正能量。一查,还真有来历:孝义在唐代以前本名永安县,因与涪州永安县同名,需更改县名。就在此时,唐太宗听到了永安县民郑信“割股奉亲”的孝行,于是下诏将永安改名为“孝义”。后来这里又有了“义虎救樵夫”的动人传说,更将孝义名称的感人内涵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时就想,能到这个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命名地方转一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这不,机会真的来了。我们4位同学驱车到晋西南旅游,正好经过孝义。一查地图,这里有个全国文保单位——中阳楼,于是导航前往。

当地图显示还有500米就到达目的地时,前行道路被封,通向中阳楼的主路重修,且无法绕路,只好把车停下,在废墟间穿行。东绕西绕,终于到达。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中阳楼坐落在老城十字街的正当中。十字街正在升级改造,大拆大建。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中央楼被铁栏四面封闭。不影响观瞻和拍照,但楼是上不去了。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清乾隆《孝义县志》中关于中阳楼的文字、图片记载

看了有关文字介绍,了解到中阳楼的概况。该楼始建于汉魏,因当时中阳县治设于此而得名,历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塌、清同治七年雷火肆虐,于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又两次大修,至今仍在岁月跌宕中顽强伫立。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它是过街楼形制,平面方形,边长12米,占地面积约146平方米,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以五彩琉璃瓦覆顶,楼高23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石砌台阶之上 。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中阳楼西面

全楼5层。底层通穿四向,明设楼梯,列碑刻。二层中建神台,曾列四方佛坐像(文革中被砸),承载宗教信仰;三层设莲花台,原塑观音大士泥像(文革中被砸),传递慈悲意蕴;四层中空无物,供游人眺望全城。顶高4米,吻高2米,琉璃脊兽铺砌,楼顶参天铁叉高耸,尽显雄浑气势,是集建筑、雕塑、石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的艺术瑰宝,更是孝义当之无愧的地标,柱地擎天,雄峙一方。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楼上的一些文字。这些字大都书写工整,雄浑有力,引经据典,言简意赅。中阳楼全楼南北双向悬挂14块牌匾,皆为书法名人手迹,每一块都似一扇窗,推开便能窥见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中阳楼南面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南向一檐下中匾“中和位育” 。“中和”倡导不偏不倚、协调适度的处世哲学与生活态度,“位育”强调万物各安其位、顺应发展。这四字,将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凝于匾上,寓意这里的人们向往和谐,祈愿天地有序、万物蓬勃,是对社会安定、民生顺遂的美好期许,也彰显着孝义人对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尊崇与践行。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南向一檐下侧匾“带汾水,襟霍山” :寥寥数字,勾勒出孝义独特地理形胜。汾水潺潺,滋养一方水土;霍山巍巍,赋予地域沉稳气质。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南向二檐下中匾“行孝仗义” :短短四字,道尽孝义千年传承的精神内核。“孝”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回馈,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根基;“义” ,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是面对是非善恶时的坚守与担当,是维系社会公序良俗的纽带。这既是孝义名称的生动诠释,又彰显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价值取向。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北向一檐下中匾“光被四表” 。“光”象征盛德善行,“被”是传播、覆盖,“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地。匾额寓意着孝义的美好品德、文化精神如光芒般远播四方,体现出这座城市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追求与自信。

北向一檐下侧匾“控云朔”“位中枢” 。“控云朔” ,“云”为大同,“朔”为朔州,点明孝义贯通北方重要地域,是交通、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位中枢” ,强调其处于四方中心位置,地理优势显著。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北向二檐下中匾“纵览四宇” :站在中阳楼四层,凭栏远眺,“纵览四宇” 四字恰如其分。它既描绘出登临此楼可将四方景色尽收眼底的开阔视野,更暗含一种胸怀天下的豪迈气魄。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南北四层檐下均有“中阳楼”匾 :简洁有力,直接点明建筑名称,在岁月洗礼中,成为孝义人心中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楼南向檐柱上,木刻对联“孝为人之本,义乃君子宗” ,墨底金字,格外醒目。

这是一幅典型的藏头联,上联以“孝”字起笔,下联以“义”字开头,嵌入“孝义”这一地名,同时道出了中阳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构思巧妙。短短10个字,既点出“孝义”之名的文化渊源,又以“孝”“义”为纲,传递了传统社会对个人品德与处世准则的根本要求,与中阳楼作为地方文化地标所承载的教化意义相呼应。

从这副对联到“行孝仗义”的匾额,孝义的每一处文化印记,都在诉说它作为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名称之中藏乾坤,“孝”“义”二字,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中阳楼东面

在漫长历史中,孝义人以“孝”持家,侍奉长辈、敦亲睦族,让家庭成为温暖港湾;以“义”处世,扶危济困、坚守正义,让社会充满温情与和谐。中阳楼作为文化载体,将这些理念高高悬挂,历经风雨,始终熠熠生辉,提醒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礼仪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行动,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中阳楼维修碑记

“危楼百尺经风雨,冷眼沧桑处不惊。”身处改造中的老街,望着被围挡的中阳楼,我深知,老城改造是机遇也是挑战。愿修缮者秉持“修旧如旧”初心,让中阳楼的文化脉络延续,让“孝”“义”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因为这座楼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孝义礼仪文化的根脉,守护好它,就是守护这座城市的灵魂,让后世子孙依然能在匾额对联间,读懂孝义作为礼仪之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行孝仗义”的故事,在时光中永远流传 。

孝义传统文化的不朽见证——山西孝义中阳楼参观记

孝义夜景

“百善孝为首,千德义当先”,愿这份“孝”与“义”,如中阳楼的基石,稳固而坚定,支撑着孝义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华章,让礼仪之邦的美誉,愈发璀璨夺目 。

(2025年8月25日晨,文中照片均为笔者拍摄)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