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小烟头,大考题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6日 22:52 3 admin

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因一面鲁迅手持香烟的“网红打卡墙”成为舆论焦点。墙上绘着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的画像,本是再现历史原貌的艺术创作,却因部分游客投诉“宣传吸烟”而卷入争议漩涡。

小烟头,大考题

幸运的是,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第一时间发声,从历史真实性、思想内涵等角度诚恳说明,及时甩出历史实锤,从迅哥儿抽烟是时代印记到画像背后的精神内核一顿硬核科普,才让这场香烟风云成功反转。

这面墙引发的波澜看似荒诞,实则给基层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舆情冲浪必修课。在这个人人都是段子手的时代,任何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可能瞬间推到流量的聚光灯下,变成舆论海啸,咱们得学会用网感冲浪,用地气接招!

# 舆情应对的“快”与“慢”

快在响应,慢在走心。在短视频3秒就能引爆全网的时代,犹豫一刻,事态就可能扩大数倍。基层需要建立“舆情雷达”,7×24小时扫描本地抖音、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研判。发现某条吐槽的视频突然点赞破万,别犹豫,马上研判、马上启动应急响应。

但“快”不是盲目求快。快的前提是“准”——快速核实情况,快速回应的前提是准确掌握事实真相,弄清楚事件来龙去脉,把握群众真实诉求。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群众真正的诉求是什么。这就需要平时建好突发应急响应机制,明确“谁负责、谁核实、谁发声”,避免事发时手忙脚乱。

而比“快”更见功力的,是“慢”的艺术。这个“慢”,不是拖拉,而是下足深耕细作的功夫,是沉下心来和网民沟通,把道理藏在故事里,把态度融在细节中,真诚回应社会关切。就像鲁迅研究会的回应,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讲清了历史语境和价值立场,让人信服。

# 基层舆情的“防”与“治”

防在平时,治在及时。真正的高手都是未雨绸缪的预言家,舆情应对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在于平时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里去,在于工作执行前多想一步、多问一句“群众和网民会怎么想”。

要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倾听,把网络当成发现问题的“千里眼”、倾听民声的“顺风耳”。定期开展“网络问政”,主动发布正面信息,积极宣传基层亮点工作,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去沟通。

用案例库打造舆情剧本杀,总结本地区、本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梳理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闭环管理和应对模板。定期组织干部进行舆情应对培训和演练,提升现场应答、信息发布、危机处理等实战能力。

# 沟通表达的“情”与“理”

情在理先,理在情中。舆情回应最忌冷冰冰的官方“八股文”。要善于用网言网语,注重情感交流,让群众感受到真诚和温度。光煽情没用,在说明情况时,要善用数据、案例和事实说话。对工作中的失误,要敢于坦诚面对,及时纠正;对于不实信息,要坚决辟谣,澄清谬误;对于合理诉求,要诚恳接纳,积极解决。最重要的是保持言行一致。网上作出的承诺,网下必须兑现;网上表明的态度,网下必须体现。唯有说人话、讲真事、露真情,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 从“烟火”中见真章

鲁迅先生曾说:“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话搁在网络时代更贴切。每个ID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每条评论都可能是改进工作的金点子。

每一次网络舆情的圆满解决,都应是推动工作改进、赢得群众信任的契机。基层干部当从这场“香烟风波”中汲取智慧,把每次舆情当成开卷考试,用快来止损,用慢来治本;用情来破冰,用理来服众。只有把网络硝烟变成治理烟火,才能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真正赢得老百姓的点赞!毕竟,咱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摆平舆论,而是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在网络世界里,感受到被看见的温度,触摸到有担当的力度。

来源 | 舆见简阳

编辑 | 叶雨舟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夏渝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小烟头,大考题

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在看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