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严春林|大美河西走廊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07日 19:23 3 cc

大美河西走廊

严春林

河西走廊,这个狭长的地理走廊,它横亘于中国大西北,东起甘肃的乌鞘岭,西至新疆的星星峡。东西长达12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里到上百里,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犹如一条绸带横亘在祁连山北麓和阿拉善高原之间。

打开中国的版图,甘肃的地形就像镶嵌着宝石的玉如意,而河西走廊则是玉如意上最亮眼的部分。珠链串联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座2000多年未曾更名的城市,每座城市都有着丰富多彩、传颂不完的故事。

这是一条集沙漠、戈壁、丹霞、雪山、冰川、森林、草原等众多极致风光为一体的走廊,还是一条集石窟、长城、边关、古诗、古城等众多文化遗产于一身的文明走廊。

河西走廊南边紧靠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北边毗邻大沙漠,这片土地自古便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华夏文明向西拓展的脊梁骨,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如同一部描绘了2000多年战火与驼铃声的文明史诗。

这走廊,不独是地理位置上的通道,更是历史上的交通和战略要冲。汉唐时期,走廊是通往西域之咽喉之道;明清以来,是巩固边疆安全之主要屏障。匈奴、月氏、乌孙、突厥等游牧民族曾在此纵横驰骋;汉使、商旅、僧侣、将士等中原人士又在此长途跋涉,东来西往。一条走廊,实际上也是半部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史,战争史。

如今火车、动车穿行于此,窗外祁连雪峰依旧,而烽燧残墩间,已再无胡马嘶鸣。然其战略地位,从未弱减。新丝路之倡议,使这条古老通道再现生机,输油管道、西电东送线路、兰新铁路、312国道 ,连霍高速,皆循此道而向西去,通向欧亚大陆。河西走廊对于我们中国,犹若人之咽喉,咽喉畅则气息通,走廊通则国运盛。

自东而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依次排列,它像四颗明珠镶嵌于河西走廊之上。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也称凉州。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带领1万精锐骑兵快速出击,六天时间连续打垮了五个匈奴部落。此战为中原王朝与匈奴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彻底扭转了中原的局势。汉武帝为了彰显大汉的军威,在原来休屠王的地盘上设立武威郡,这便是武威地名的来源。城内有雷台寺,台下出土铜奔马,也就是郭沫若先生命名的马踏飞燕,它昂首嘶鸣,三只蹄子腾空,一只蹄子轻轻踩着飞燕身姿,疾驰之态栩栩如生。此物现在为中国旅游标志,游人到此,无不驻足瞻仰。

还有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是翻译《金刚经》的大德高僧。公元383年被后凉国主吕光强行带到武威,在此居住了十七年。他白天讲经,晚上逐字逐句的翻译经文,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不仅创造了新的文体。而且还统一了菩提舍利这些佛教名词的译名,让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更快更广。而且他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果不其然,他去世火化时,真的留下了金刚不坏的舌舍利。现在依然保存在鸠摩罗什寺的舌舍利塔之中,使那时的武威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最后还有凉州会盟纪念馆,它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大历史。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第四任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与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此举行“凉州会盟”,议定西藏归顺条件,萨迦班智达发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自此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

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是汉武帝设立张掖郡时的命名典故,意为张开国家臂膀控制河西走廊,贯通中原与西域的通道。城内有西夏国寺---大佛寺,内卧释迦牟尼涅槃像,长三十四米,为亚州最大室内卧佛。佛首枕右手而卧,面容安详,眼微闭似睡非睡。每逢佛的诞生日,信徒云集,香烟缭绕。

城南三十里有马蹄寺,三十三层的佛窟沿着悬崖逐层开凿,如同通往天上的台阶,古代匠人没有现代工具,全靠双手一锤一凿,将对佛教的虔诚刻进石头里面。石窟凿于悬崖,栈道凌空,险峻异常。传说格萨尔王的天马至此踏石留痕,故名马蹄寺。在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就在山丹的焉支山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万国博览会,吐蕃、吐谷浑以及高昌等27个国家的使臣抵达张掖。胡姬跳着胡旋舞,丝绸飘扬如彩虹。波斯商人带来的猫眼石在阳光下闪耀。集市上可以看到各国的奇珍异宝,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这将丝绸之路的繁华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有张掖七彩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的精华,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独特风貌闻名于世。这里的岩壁层理交错、沟壑纵横,红、黄、橙、绿、青、蓝、紫等色彩交织蔓延,宛如大自然亲手打翻的调色盘。日出或日落时分,阳光洒在起伏的山体上,色彩会变得格外浓烈鲜活——赤红如焰、金黄似蜜、黛青如墨,原本立体的地貌更像一幅被光影点亮的巨型油画,壮丽得让人忍不住驻足惊叹。平山湖大峡谷有“中国版科罗拉多大峡谷”之称,是西北戈壁上藏着的“大地裂痕”,以雄、奇、险、幽的峡谷地貌见长,尽显西北的苍茫与壮阔。

山丹军马场,是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六县,总面积达330万亩,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素有“丝路绿宝石”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后在此设立牧师苑,开启了2100余年的皇家牧马史,汉武帝曾在此实现“牧马强军”的征战梦,历代王朝均将其视为战略要地 。自汉朝至今,养马不绝,品种优良,是亚州最大的马场。山丹培黎学院,是国际友人艾黎所创建,为抗日战争培育了众多的技术型人才。临泽的羊台山,据传老子骑着青牛西行曾经在此居住并讲经;临泽的高老庄,大沙河遗迹,都是《西游记》中高老庄、流沙河的原型。高台黑水国遗址,经千年风霜的侵蚀都已残垣断壁,只能略见当年城廓。

酒泉,与霍去病有关,传说当时霍去病打了胜仗,汉武帝送来了御酒,他认为功劳是大家的,便将御酒倒入泉水之中与将士们分享,并将其命名为酒泉。现今是泉眼犹在,酒香早散。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关城建筑与附近的长城、城台等构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座关隘在荒凉的戈壁当中矗立了600多年,也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在明代出了嘉峪关,就是出国了。现在“天下第一雄关”匾额高悬,登雄关西望,戈壁茫茫,想当年戍卒望乡,不知洒下多少辛酸泪。

1939年玉门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在此产诞生,结束了中国无石油的历史。铁人王进喜也是从这里走出的英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东风航天城,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它见证了“东方红一号”等众多卫星、飞船的发射,承载着“两弹一星”精神等独特的航天文化,更是现代国之重器。还有玉门关遗址,春风不度之处,而今也是游人如织。

敦煌,四郡的最西端,这里曾经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悬泉置遗址出土了15,000多枚汉简和17,000多件文物,为世人再现了古代河西走廊发达的邮驿系统和边关制度。莫高窟保留了大量的壁画彩绘写经文书,被誉为闪耀世界的东方艺术明珠,是敦煌面向世界的名片。鸣沙山月牙泉千百年来沙水共生被誉为沙漠第一奇观。如今月牙泉畔,鸣沙山侧,驼队缓缓,铃声悠远,千年前的情景象仿佛重现。

河西走廊,自古文人墨客行经此处,莫不感怀赋诗。

汉时张骞“凿空”西域,虽无诗传世,然其开拓之功,为后世诗人咏叹之本。玄奘西行,过瓜州、敦煌,历险阻而志不移,《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详实。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尽了塞外苍茫;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道尽戍边凄苦。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另有一种豪迈。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抬棺西征,途经河西走廊,植柳千里。清代诗人杨昌浚写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之句,豪气冲天。清代林则徐贬戍伊犁,过凉州时写下“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有一番壮志未酬的伤感。

今日之河西走廊,正逢盛世。古丝路精神与新丝路倡议在此交汇融合,河西走廊一定会重现生机。

农业上,祁连雪水通过石洋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系浇灌着河西走廊内的土地,绿洲连绵,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物产丰饶。张掖玉米种子供应全国,号称张掖有种种天下。敦煌葡萄,远销海外。工业则石油、钢铁、新能源,各业并举。酒泉风电基地,白色风机林立,蔚为壮观;金昌镍都,为高新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交通方面,兰新铁路、连霍高速横贯东西,敦煌、嘉峪关、甘州机场连通南北。昔日驼队数月的路程,现在是高铁飞机朝发夕至。

旅游业更是持续喷井,莫高窟、玉门关、嘉峪关,七彩丹霞、大佛寺、马蹄寺、平山湖大峡谷、雷台寺、鸠摩罗什寺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数字敦煌项目,使千年艺术得以永久保存;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河西走廊之未来,必将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焕发新的光彩。古驼道旁高铁飞驰,烽燧台下光伏板列阵,石窟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边塞诗情与一带一路相辉映。这条走廊,将继续担当连接世界东西方的桥梁,见证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严春林,甘肃民勤人。曾在临泽县妇联、计生、卫生、人社等部门供职,现已退休。喜欢写作,在《张掖日报》、《枣林》刊物发表散文数篇 。)


严春林|大美河西走廊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