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08日 01:51 1 admin

小时候,大人们总喜欢讲,人这一辈子,走南闯北,到头来呀,心里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那片田地和小院。也许你在外面见过大世面,吃过山珍海味,可一到傍晚,还是忍不住想起家里那锅冒着热气的饭、地里刚摘下的蔬菜和邻居家的狗吠声。就像我常听邻居大娘说:“人活着,得有个归处。”这话,我直到看见毛致用的故事,才算真的明白。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其实,咱们国家自古就有“隐士”那一套。古人讲的“归隐山林”,可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洒脱。一茅屋一亩田,听起来像是诗,但也是真的不少人的理想。我读过陶渊明的诗,他有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据说后来连县官都不愿做了;诸葛亮也被说成埋头菜地,不理会谁家的天下风云。可真要到了生死、名利关头,有几个人能真的撇得下?说句实话,这世道,踩进官场的,好像多半都脱不了身。

但偏偏有那么些人,心里不装名利场的风雨,手里不攥权杖。当初怎么来的,还能怎么走。不客气讲,这种人少,但只要真有,过了几十年,总会被人念叨一声。毛致用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一辈子也学不来的“还乡人”。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2019年3月初,春寒料峭。清早,乡下人还在灶台边削着红薯皮,许多人却因一个消息沉默下来——毛致用老人走了。没有太多轰轰烈烈,只说他平静地合上了双眼,像田野间一阵风。说来奇怪,这种人离开了,倒是比许多领导人更让人惦记。大概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像我们乡亲吧。

毛致用的出生年份,正好是湖南岳阳城里闹腾得厉害的时候。抗战的年代,城里不少家庭清贫,却谁家孩子都像捧着宝似的。岳阳那地方,多水又多雾,也难怪后来毛致用的人生,总像水磨过一般耐看。他家虽说不上富裕,但家里老两口死心塌地让他读了几年私塾。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拼爹拼不上”,只能拼命。说来也怪,老岳阳那片乡下,真出过不少硬骨头,或许是水土养人。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小时候的毛致用,每天背着布书包,不管下雨还是出太阳,踩着泥巴路来回。私塾的先生脾气不好,乡里娃娃却都想着进屋能学俩字儿。学业刚有点起色,家里突遭变故。他那阵子,没有放弃过,只是少了书桌,就多拿几块砖头垫着念书。有时候,三更半夜,他还点着灯用算盘敲数学题——这事,他后来自己说起来时只是抿嘴笑笑,但乡亲们直言“他那时候就像认了死理。”有些人就这样,命运捉弄也得不到他一个眼神。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那一年,是1951年。他二十二,已经算是过了“青年学生”的年纪。要说当时的新中国,万事待兴。政府里缺人,尤其缺实干的年轻人。拿到进政府上班的通知书时,毛致用的母亲哭了,睁着红眼说:“娃啊,不容易。”岳阳乡下一时间沸腾了,“咱们村里出干部咧!”小小的辉煌,许多年后,他自己不再提起,但老乡们一直记着。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进政府以后,毛致用先当个小秘书。自古实在人干活吃亏,抄材料、跑腿、熬夜,没有一件轻松的。午饭常常省了,晚上在灯下啃一本小册子——这不是读书,而是上级发的政策文件,一点点往脑子里摁。下班后还能看到他一个人偷偷在走廊上练习公文写作,老同事后来回忆:“他骨子里有用不完的劲头。”多年以后想想,这样的性格,到了哪个岗位都不容易出乱子。

时间很快走到六十年代。湖南乡下闹饥荒,水源成了县里人最大的麻烦。水库修不修?调研报告摞了一摞,好几个领导都拖着脚步,不愿担这个风险。毛致用听了农民的诉苦,那天傍晚他披着一身露水一路跑去县委,和几个实干干部在案头研究到深夜。民间说“仅凭一个嘴皮子可不行”,他索性第二天换上旧衣裳,和工人一起下工地,说干就干。土方机器不够,他就带头用铁锹铲泥。水库建成后,十里八村的老人都说,“这小毛能行!”有农户挑着腌菜、鸡蛋上门致谢,毛致用哪收得下?他真拎着那篮子回乡下老母家的时候,老人多少次叮嘱:“不能白拿村里人的东西。”毛致用在县里年头不少,可这股乡情,他一直都没丢。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没过几年,组织看中了他。他被调进省委大院,碰上的就是当时的大领导华国锋。据说第一次见面时,华国锋闻听“毛致用”三个字还问:“这名字不算常见,却已在我耳边好几回了。”羁绊从此结下。华国锋多少懂基层出身的艰难,对毛致用特别信任。慢慢地,湖南省委不少难打的“硬骨头”项目,都交到他手上。闹粮荒的那年,是他出台了“科学轮作”这一招,据说农技员还没行动,他已经提前半个月进了地头。外面下大雨,田里泥巴糊脚,他弯下腰直喊“快快快”,弄得一些干部直夸“毛书记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七十年代末,轮到毛致用升为湖南省委书记,算是真正挑起大梁。可他人没学会摆谱。老同事说,他至今喜欢出门骑旧自行车,顶多冬天加双厚手套。省里开会,他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头发斑白,衣服简单。单位食堂师傅都记得,他能把家乡“剁椒鱼头”吃剩的骨头剔干净才走。有人问他:“不担心别人说你寒酸?”他总笑着说:“咱这儿人多,省下点饭给后边人留。”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毛致用被调任江西。本地老同志回忆,那时候江西经济落后,每年财政紧巴巴。但他主政期间却咬紧牙关,每到关键节点,他总搬着矮凳去田间地头调研。有年洪水,南昌周边几个县眼看要被淹,毛致用竟冒着大雨跑了好几个受灾点,回到指挥部时,裤脚泥浆没洗净。后来高速公路项目一推进,江西GDP居然悄悄攀到了全国前列。这个转折,多年以后回看,还觉得不可思议。有老百姓说:“毛书记管事,那叫值!”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毛致用已经将近七十岁。按理说这个年纪人早盼着退休,回家抱孙子。他偏偏被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这一职,要论风风光光,可以写进家谱;可对毛致用来讲,更多的还是责任。1998年那场大洪水,他早该在家安享晚年,却依然拄着拐杖跑去灾区,和当年的小年轻一样顶着风雨。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可日子终究是要回归泥土的。他终于还是决定,卸下一身的职务和光环,回到自己老家的岳阳西冲村。曾经省城门口的红旗轿车被他换成一辆破二手自行车,自家的土路上还常常能看见他背着锄头,挽裤腿下地。帮村里清理沟渠,转悠到谁家帮个手,遇见小孩放学回家还扔过去半块红薯。邻家老太太直呼“我就当他是隔壁的老毛。”活得比谁都平实、自在。

朋友来串门,他总热情招呼:“别见外,进屋喝口水。”可一聊起自己当年官场的事儿,他就使劲摇头,甚至避开话题。有人好奇:这么大官一点儿架子没有?他只是笑道:“我就是个种地的,官再大,归根结底都是吃这片土长大的。”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他有一条规矩——绝不收受乡亲送的鸡鸭米面。乡里人悄悄议论:“他还是那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时,遇见哪家真有难,他不是塞钱,就是出主意帮忙。人说主政一方终归心有余,毛致用干脆把村里的路桥维修和灌溉渠排好,他自己掏腰包,办事痛快,倒叫不少大城市来的干部都自愧弗如。

晚年,毛致用身体不太行了。邻里见他拖着病身还下地忙活,总劝他多歇歇。“我不过就多种几蔸地,”他说,“能为乡亲添碗饭,也就心安了。”2019年那年春天,毛致用病倒,医院床边放着他最喜欢的一把草帽。再也没有背影晃到黄昏的田垄上。消息传回村里,村口青石路边,老老少少都悄悄红了眼。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说到底,我们敬佩毛致用,不仅仅因为他做过多大的官,而是他最后还是回归了农人本色。许多人说,世上不缺厉害人物,但始终怀着赤子之心、始终和土地亲的人,实在不多。

常想,一个人一辈子能够“不忘初心”,在江湖走过、风雨历尽后,依然觉得洗手种地、陪老母同坐门前,看鸡犬相闻,是最值得守护的幸福。毛致用这样的人,也许正是我们乡村百姓心里最踏实的一盏灯吧。

他是华国锋的接班人,一心为国操劳官至副国级,晚年回家乡当农民

你说,人这辈子,什么才重要呢?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