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秘境遗珍“拐洞叁”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1日 14:13 3 cc

文/张新富


儿时常听大人说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叫“拐洞叁”,长大后知道了它是位于毛河山谷中的703变电所的简称。

在那特殊年代,用数学代码标识的机构和单位往往与军事和保密相关,它显得简单,有力且心照不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国家把沿海到内地划为一二三线,其中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韶关以北的内陆地区叫大三线,各省级的山区建设的战备机构单位叫小三线。安徽的很多小三线就安排在大别山区。为适应这种战备需要,国家于1970年3月立项在桐城山区建一座军民两用的110千伏变电所,并就用立项时间为代号叫703变电所,口头用电信术语就呼作“拐洞叁”。国家当时的三线建设是战略转移和战斗储备,建设地点的选择遵行:靠山,分散,隐蔽原则。

桐城地处大别山西南山势倾降区域,峰峦分列,有很多瀑,涧,河,潭,形成了很多由西北的东南的并流溪谷,其中发于碧峰山的披雪瀑飞流直下,“不阴常雨,盛暑犹雪”,“山静似太古” 。明人林胤泸春游于此后有诗云:“绝嶂千峰合,清溪一径通。听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胧胧。”清代文学大师姚鼐游后称为“吾邑之奇”。该瀑出口下游漫过大块青石河段,此段河谷俗称大石板。此段河谷有溪水傍阳侧东流,其阴侧山峰壁立,下有一傍山谷蔽静之地,完美体现了三线建设的原则:藏于山坳,傍山而建,远离交通主干道,被茂密的林木所掩映。从天空俯瞰,几乎无法发现它的存在;即便走到近前,也难窥其全貌。

它沉默地伫立着,它的使命就是在特殊时期,为更核心的战备设施输送光明与动力。该变电所在作为为小三线战备服务淮备的同时,为桐城的经济社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95版《桐城县志》记载:该所1970年8月兴建,1972年9月建成,容量26000千伏安,供应县城和46个乡镇393个行政村用电,为县内供电中枢。

秘境遗珍“拐洞叁”

时光荏苒,烽烟散尽。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以及新时期的线路升级与电网布局调整,这座变电所完成了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价值从不因尘封而褪色。近几年,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它,终于发现了“拐洞叁”独特的魅力。它那“靠山、分散、隐蔽”的特点,在当下已化作了环境清幽、远离喧嚣、别具一格的佳境。其实在古时龙眠山就是隐逸秘境,曾有“河墅,暑雪楼,太古山房”等别业山房散布其间。桐城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结合703的特色,通过建设者富有创见的设计改造,保留了历史痕迹,升级了基础设施,已打造成精品民宿。粗犷电网支架与精致的室内设计形成强烈对比;曾经的巨大的变压器基座,巡检走廊变成了观景露台,推开窗户便是满目苍翠。

如今,当你走进“拐洞叁”,溪水淙淙,青山掩翠,碧池映天,雅音悠然。既能触摸到那段“备战备荒”岁月的厚重历史印痕,感受到那一代人的奉献情结与火红年代的温度;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舒适与山野自然的宁静。它从一个战备设施,成功转型为一处承载记忆、提供休憩的文化地标。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