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聊诚评丨莫让文博讲解变味儿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3日 15:14 1 cc

来源:【聊城日报-聊城新闻网】

聊诚评丨莫让文博讲解变味儿

□ 张英东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游览,文博讲解需求随之水涨船高。据《人民日报》报道,部分“导游”讲解渲染封建迷信、随意歪曲历史、传播低俗内容,让历史文化在错误解读中变了味儿。

“这是镇馆之宝,谁摸谁怀孕!”“那幅壁画讲的是一个‘小三上位’的狗血故事!”……当诸如此类的低俗段子、迷信鬼话、宫斗爽文,被某些挂着“导游”胸牌的人当作“知识”,在故宫、秦俑、敦煌的千年文物前高声兜售时,历史不再是需要敬畏的文明年轮,而成了任人揉捏的“流量面团”。这种文化消费主义的狂欢,以“通俗化”为名,行“庸俗化”之实,将千年文明解构成低俗段子与野史秘闻的拼盘,不仅亵渎了历史尊严,更在公众认知中埋下扭曲的种子。

文博讲解本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考古学家用毛刷拂去尘埃,修复师用镊子拼接碎片,策展人用灯光与文字重构语境,最终由讲解员把沉默的器物唤醒,让公众在“一眼千年”中与祖先对视。然而,当部分讲解员把鎏金铜仙说成“长生不老药引”,把《清明上河图》降解为“北宋房价地图”,把盛唐女俑污名为“后宫撩汉攻略”时,历史被抽筋扒皮,只剩猎奇与笑料。当笑声淹没思考,谣言就会取代常识——去年某短视频平台“敦煌壁画鬼故事”系列播放量破2亿,留言区竟清一色为“求护身符”“原来菩萨也搞三角恋”。文化一旦沦为变味儿的摇钱树,公众的历史认知就会被一点点蛀空,民族的记忆坐标也会悄然漂移。

治理文博讲解“假俗乱”,靠“头痛医头”远远不够,需要使出打“七寸”的组合拳。一方面,准入“设闸”,借鉴导游证考核模式,采用“讲解员持证上岗”方式,将历史知识、讲解技巧、职业道德纳入必考科目,对违规者实施“积分扣减制”,累计扣分达阈值者吊销资质。另一方面,强化“主责”,由博物馆加强讲解服务的规范与监管,通过培训考核提升讲解质量,对违规讲解行为及时制止。

守护历史真相,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故乡。唯有让文博讲解回归“传播文化、启迪思考”的本质,才能让每一次博物馆之旅,都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编辑:苏永乐审核:刘 飞

本文来自【聊城日报-聊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