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9日 15:45 1 admin

刚踏上克里特岛的土地,我第一站就往拉西锡高原的Dikteon洞赶,传说这里是宙斯的诞生地,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神谱》里有过记载,提坦神克诺索斯为保住王位,会吞掉自己的孩子,宙斯的母亲瑞亚正是躲在这里生下了他。

本来想进洞看看古代祭祀的痕迹,来之前查过资料,知道从米诺斯时代到罗马时代,人们往洞里供奉过不少祭品,像金首饰、小塑像之类,现在这些文物都存放在克里特首府伊拉克利翁的博物馆里。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可到了洞口才发现,这里堆着水泥,工人围着脚手架忙碌,说是在做加固整修,暂时进不去。

老实讲,一开始我挺失落的,觉得白跑了一趟。

但当我转身站在洞口往下望,拉西锡高原的田野铺得整整齐齐,风里带着橄榄树的淡味,忽然又觉得这种“遗憾”反而成了收获,神话里的神总带着距离感,可眼前的风景是实实在在的,能摸得着风,看得见田野,这种真实感比隔着玻璃看文物更触动我。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后来才知道,克里特还有个Ideon洞,也说自己是宙斯出生地,连专业的旅行指南都没敢断定哪个更真,看来就算是神的“老家”,也得靠人慢慢琢磨。

从Dikteon洞下来,沿着海岸线往马塔拉走,这地方藏着另一个和宙斯有关的传说,他化作一头公牛,驮着腓尼基公主欧罗巴从这里上岸。

我本来以为这里会像神话描述的那样,带着点庄严的神秘感,结果到了才发现,海滩边的小酒馆亮着灯,侍者端着烤鱿鱼在桌子间穿梭,轻快的音乐飘得老远。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旅馆老板娘帮我拎行李时还问,怎么只住一晚,至少得待三天才算真正的度假,她的橄榄树小院对着山,露台上摆着藤椅,一看就是为夏天来的游客准备的。

说实话,这种反差还挺有意思的,神的故事停留在遥远的过去,可这里的人正热热闹闹地过着当下的日子,神话与现实就这么自然地凑在了一起。

离开马塔拉,我去了克诺索斯,传说中关押牛头怪米诺陶诺斯的“迷宫”,站在遗址里,阳光照在那些红黑相间的立柱上,有点晃眼。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本来想顺着回廊走,亲身体会下“凡人走不出去”的迷宫感,可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劲,那些修复后的壁画太新了,和旁边斑驳的残垣断壁完全合不到一起。

后来查资料才了解到,当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斯挖掘这里时,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想象,连有名的“持蛇女神”陶像,都是用好几块碎片拼接而成的。

搞不清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到底是米诺斯文明原本的遗址,还是伊文斯根据神话构建的“迷宫”?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很显然,考古研究需要一定的想象来填补空白,但过度的主观想象,可能会盖住历史的本来面貌,这大概就是克诺索斯最让人纠结的地方。

从克诺索斯往南走,就到了菲斯托斯,它是米诺斯文明里地位仅次于克诺索斯的宫殿遗址。

跟克诺索斯比,菲斯托斯安静多了,没有那么多鲜艳的修复痕迹,断壁就那样静静地立在山坡上,背后的山顶还飘着零星的雪。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本来想找找有没有像克诺索斯那样的壁画,结果没找着,倒偶遇了一只黄猫,它尾巴翘得老高,跟着我从王后卧室的残基走到仓库的遗址。

后来才知道,这里出土过著名的菲斯托斯圆盘,是用黏土做的,直径大概15厘米,两面都刻着螺旋状排列的符号,有人物、动物,还有工具图案,可直到现在,没人能弄明白这些符号的含义和用途。

如此看来,米诺斯人好像故意给后人留了道难题,线形文字A还没破解,又多了个菲斯托斯圆盘的谜题,但也正是这些没解开的疑问,让菲斯托斯多了点让人反复琢磨的劲儿。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菲斯托斯之后,我去了哥提那,米诺斯文明衰落之后,到了罗马时代,哥提那取代菲斯托斯成为克里特的首府,还接管了马塔拉这个港口。

在哥提那的剧院后面,我看到了《哥提那法典》,它刻在一块大石板上,上面的字密密麻麻。

本来以为会是些古代的宏大道理,结果凑近一看,讲的居然是婚姻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权这类事,和现在人操心的问题没多大区别。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法典旁边有棵枯了的悬铃木,牌子上写着“宙斯与欧罗巴的爱巢”,传说两人从马塔拉上岸后,就是在这棵树下孕育了后代。

可这棵树已经没了生机,树枝干巴巴的,还挂着些瘪了的果实,在风里显得格外冷清,这趟克里特旅行,我没解开线形文字A,也没分清哪个才是真的宙斯诞生洞穴。

本来想循着神话找到点“确切答案”,但后来发现,克里特的魅力根本不在“找到答案”。

从菲斯托斯到克诺索斯,在神话与废墟间,一个素净一个鲜艳

你站在克诺索斯的回廊里,能想到忒休斯靠线团走出迷宫的故事,也能看到伊文斯修复的痕迹;你在马塔拉的洞穴里,能想起60年代嬉皮士在这里弹吉他的场景,也能想到罗马时代这里作为墓穴的用途。

它不是一个贴着“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冰冷标签,而是一个能坐下来听故事的地方,神的故事、人的故事,都藏在这片土地的褶皱里,等着有人慢慢逛,慢慢懂。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