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1日 11:58 3 admin

前言

最近,汽车圈发生了一件震惊众人的大事,小米汽车竟然召回了116,887辆小米SU7标准版!

要知道,小米SU7自上市以来总交付量也就20万辆左右,这次召回的数量几乎相当于大半年的产量。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一消息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米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智能驾驶系统的“软肋”

小米这次召回,直接把问题指向了自家智能驾驶的核心功能,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官方说法是,在一些“极端特殊场景”里,这个功能可能没办法及时地识别、预警,甚至处理不了突发情况。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要是驾驶员没能及时接手,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风险。

这事儿想想就后怕,毕竟开车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智能系统要是“掉链子”,可不是小事。

那到底啥是“极端特殊场景”呢?

可不是平时堵车跟车、正常车道保持那类常规情况,而是那些不常见,但一旦遇上就特别危险的“冷门状况”。

比如说,好好开着车,突然从路边绿化带里窜出辆“马路杀手”,下暴雨的时候,有人突然冲到马路上等等,这些情况对智能驾驶系统来说,简直就是“难题”,稍微反应不过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据业内工程师说,小米SU7标准版没装激光雷达,只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来感知路况,遇上这些复杂情况就有点“力不从心”。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系统虽然能在0.3秒内发现障碍物,但要等0.8秒才会触发刹车,可咱们人类驾驶员,平均反应时间也就0.6秒。

别觉得0.2秒差别不大,在高速上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这0.2秒就能让车多冲出去6.7米,差不多两个车位的距离,这距离有时候就能决定会不会出事。

辅助驾驶系统是行业通病?

其实不光小米,不少车企都在辅助驾驶系统上栽过跟头。

就说这个月,美国的造车新势力Rivian也宣布召回两万多辆汽车,理由也跟小米差不多。

就是因为是它们的“免提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在有些时候没法正确认出前面的车。

再往前看,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有名的车企,也都因为辅助驾驶系统有类似毛病召回过车。

这说明啥?现在的这项智能驾驶技术,本身就有不少局限。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它根本没法完全代替人开车,顶多算个“帮手”,驾驶员必须时刻盯着,随时准备接手。

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也说了,L2级辅助驾驶说到底还是个辅助功能,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能力是有上限的。

碰到那些少见或者复杂的路况,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万无一失。

这就像给车装了个“智能助手”,可这个助手还没“长大”,关键时刻还得靠车主自己拿主意。

背后隐忧:车企的“快与慢”

这次召回,也让咱们看到了更深层的问题。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买车可不是买个玩具,一辆车通常要开10到15年,不能只盯着买车时的优惠,或者被那些花里胡哨的科技配置迷了眼。

有些车企要么是经营压力大,要么是想快点推出新车抢占市场,在测试验证环节就可能“走捷径”,甚至缩减流程。

就拿小米来说,为了实现“三年量产”的目标,它的测试里程跟传统车企那些动不动就千万公里级别的路试比起来,确实差了不少。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这就可能导致一些潜在问题,在量产初期没被发现,等车卖到消费者手里,毛病才慢慢冒出来。

另外,车企宣传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跟咱们用户实际理解的,可能差了一大截,这就是常说的“认知鸿沟”。

工信部也做过调研,现在市面上的新车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都配备了带L2级辅助驾功能,可实际经常用这个功能的车主还不到5%。

绝大多数的车主因为担心系统出故障,开车的时候都不敢完全交给系统,一直保持着“半接管”的状态。

这说明啥大家对这些智能驾驶功能,心里其实根本没底。

对小米汽车来说,这次大规模召回,短期内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

消息一出来,股价就跌了,一度超过2%,品牌名声也受了影响,更重要的是,11万车主的信任得慢慢修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有消息说,已经有车主建了维权群,商量着要怎么维权,甚至有人已经萌生了退车的念头。

但往长远看,这或许也是小米从“科技公司”变成“成熟车企”必须经历的一课。

汽车是复杂的工业品,不是看起来好看、配置炫酷就行,要做到真正可靠,总得经过一次次改进和打磨。

比起捂着问题不解决,小米主动召回处理,也算是负责任的做法。

结语

小米召回汽车也给咱们咱们消费者提了个醒。

在咱们买电动车的时候可得更谨慎,多了解车子的真实性能,弄清楚可能存在的风险,别被那些炫酷的宣传冲昏了头。

小米急召11万辆SU7!占总交付量近6成,智能驾驶成 “夺命隐患”?

对投资者来说,像小米这样有学习能力、能整合资源,还有不少用户基础的公司,长期来看还是有价值的,可能还是不错的“股权资产”。

但要是想买车,不妨等等,看看产品经过更多市场检验和改进后,再做决定。

毕竟安全不是小事,靠谱的产品,总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