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3日 14:49 3 cc

2025北京文化论坛即将在东城区启幕,这座兼具千年文脉与科创活力的城区,正以多元文化产业实践迎接盛会。

作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的重要一环,从昔日的“诸市之冠”到今天的文化消费新地标,隆福寺通过数字科技激活历史记忆、多元业态重构生活方式,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千年历史可触可感

在隆福大厦一层的中鼎XR艺术空间,首展《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正打破传统观展边界。借助XR大空间技术,1:1复刻敦煌秘境,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入画人”。指尖轻触,莫高窟藻井的青金石蓝仿佛在掌心流转;转身的瞬间,玉门关的商队从身旁穿梭而过。8K超高清画质精准还原每一处历史细节,飞天衣袂的金箔纹路清晰可辨。同期推出的《觉醒的敦煌:神兽出动》则以九色鹿、青鸟、翼马、守宝龙四大神兽为主角,通过互动叙事让文化知识自然浸润,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均能在趣味探索中感受中华美学的深邃魅力。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全时空间数字艺术中心则凭借《尘封的帝国》LBE大空间VR项目,构建出一个穿越千年的秦朝世界。占地450平方米的VR体验区内,720度环绕的虚拟现实空间彻底打破物理限制。观众戴上VR设备,便可“亲临”烽火连天的古战场,步入恢宏的地下宫殿,甚至参与以秦朝六博棋为灵感的智慧博弈。据了解,该项目借助LBE技术,将线下实体场地与数字虚拟叙事深度融合,实现了文化IP、VR体验与数字衍生的复合场景构建。《尘封的帝国》自开业以来收获超高人气,全时空间也在引入更多主题作品,丰富体验内容。9月20日,暑期热映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衍生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新鲜上线,玩家化身取经团的小妖怪之一,与熟悉的电影角色并肩作战,亲历原作中未呈现的剧情。未来,全时空间将继续推动“科技+文旅+消费”的规模化发展,突破传统VR体验馆的单一功能,建立技术、场景与生态的三重壁垒。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此外,在2025年服贸会亮相的“藻井璇穹·星河共筑”数字艺术展,同样源自隆福寺的文化肌理。该展以隆福寺天宫藻井为灵感,通过C型LED曲面屏与镜面反射,营造出“天圆地方”的无限延伸空间。观众可通过平板DIY创作个性化藻井,将传统建筑美学转化为即时交互的数字体验。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隆福寺在文化科技融合上的核心思路:不让技术流于炫技,而是使其成为观众与传统对话、参与文化创造的桥梁,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变得可触可感、可互动可消费。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多元业态有机融合

胡同里生长的“无界文化场”

隆福寺街区作为“以文化为引领、以多元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文化消费街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构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科技互促、消费与体验并重的复合型生态空间,并非简单将新业态填充于旧建筑之中,而是通过精密的空间叙事与业态策展,形成了一种具有生长性的文化场域。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隆福寺在城市更新中敏锐地把握了“胡同肌理”这一空间基因,原有曲折的街区动线、院落尺度和历史痕迹被保留,同时巧妙植入了当代文化场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对原有建筑功能的创造性转化:原隆福大厦后勤区蜕变为臻元美术馆,曾经的医务室化身为苏苏越南菜餐厅,老旧车库则成为单板滑雪品牌BURTON的中国首店。这种“修旧如旧”与“破旧立新”并存的空间蒙太奇,形成了一种“胡同里的未来感”,既尊重了地方记忆,又为街区注入了活力。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在业态组合上,隆福寺突破了传统商圈按品类分层的惯例,构建出兴趣导向的立体消费场景。骑行文化爱好者不仅可以在Frienday、7mesh等店铺选购有科技含量的专业装备,更可以加入其组织的胡同骑行社群,将消费行为延伸为生活方式与社交连接。同样,BURTON单板滑雪店、山水户外、遨托邦Outopia等户外运动品牌形成垂直集群,吸引的不仅是购物者,更是运动前沿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播者。这种设计使隆福寺超越了单纯的购物场所,成了一个由共同兴趣驱动的文化社交枢纽。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5月举办的“隆福户外戏剧汇”是这种多元生态的集中展现。它打破传统剧场边界,将中心广场、街区露台乃至开心麻花A99剧场等新型演艺空间整合为一个“立体舞台”,将京剧《贵妃醉酒》嵌入智能互动场景,借助动态捕捉技术让机器人的舞步与音乐共振。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包含百余家摊位的市集活动。这种“戏剧+科技+商业”的复合模式,实现了“前店后剧”“边逛边看”的无界体验,不仅提升了街区的文化吸引力,更形成了强烈的消费转化能力。正是这种对“多元生活方式”的深度理解和创造性构建,将隆福寺打造为一个持续生成文化内容、社交机会与新鲜体验的开放性平台。

承古启今守正创新

历史文脉焕发新生

从昔日的庙会市集到如今的文化街区,隆福寺的更新之路并非简单的复古或推倒重来,而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历史在当代活态传承”的创造性实践。隆福寺在规划与设计中,始终注重对历史记忆的“恢复”与“传承”,将六百年的市井烟火气与当代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起源于明景泰年间庙会小吃市集的隆福寺小吃店,迁至位于东四北大街的新址后依然保留着国营时期“先购票后取餐”的传统服务模式,每日供应豆汁、焦圈、门钉肉饼等百余种地道小吃,其古法发酵的豆汁和现炸现售的焦圈,成为老北京饮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北京稻香村在隆福寺开设的寻宝馆则以古代礼器“盉”“爵”为灵感设计点心陈列,顾客可通过AR扫描解锁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将传统的食品售卖升级为一个融合味觉、视觉与科技的文化叙事空间。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市集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是隆福寺的一大亮点。清朝至民国时期,隆福寺曾是京城最重要、最热闹的庙会之一,1952年建成的东四人民市场迅速成为北京一大核心商业区,如今,热闹的市集基因依然根植于此。今年春节期间,作为隆福寺新春艺术节的核心IP,新隆福人民市场巧妙地将传统庙会的“福禄寿喜”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消费场景。66位创意摊主带来“好吃的福”(京味炸酱面配AR互动餐具)、“好用的福”(榫卯结构文具)与“好玩的福”(数字玉猪龙盲盒),使古老的市集形态进化为融合交易、体验、社交的复合型文化场域。

2025北京文化论坛|隆福寺街区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篇章

隆福寺的创新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制,而是建立在对文化基因深度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隆福寺的实践表明,真正的传承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让历史基因在科技与艺术的催化下,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当代体验,让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在当下生活中继续流淌、生生不息。

策划:郭佳 郑娜娜

文字:马昕竹

图片:张传东 林萱 闫文 方非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