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4日 19:09 1 admin

上周甲骨文和OpenAI搞出个大动静,签了份五年期的合同,金额直接飙到3000亿美元,这消息一放出来,华尔街立马沸腾了。甲骨文股价当天就涨了36%,创下公司史上最大单日涨幅。连他们CEO拉里·埃里森都借着这波涨势,短暂当了回世界首富。说实话,这波操作看得我都愣了,但热闹劲儿过去,我身边不少盯科技圈的朋友都在嘀咕:这事儿真能成吗?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甲骨文的AI翻身仗

甲骨文以前在云服务领域一直没跟上趟,其他对手早就跑在前头了,这次能搭上OpenAI,关键一步是他们CEO埃里森主动找了英伟达的黄仁勋。靠着这层对接,甲骨文攒了不少顶级英伟达GPU。这些硬件成了敲门砖,让它一下子挤到了AI基础设施的核心圈子里。

我翻了下甲骨文最新的财报,里面显示合同总额已经到了45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今年到现在,公司股价也涨了45%。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它是靠AI打了个翻身仗。但老实讲,我总觉得这翻身有点悬,整个公司的好行情,几乎都绑在OpenAI这一个客户身上。这就像把家底押在一张彩票上,看着风光,其实风险早埋在底下了。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本来想觉得这是“风口上的聪明决策”,但后来发现不对,AI现在确实是资本热捧的方向,甲骨文能抓住机会补短板,眼光是有的。可风口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可能快。光靠一份大合同撑着,后续要是OpenAI那边出点岔子,甲骨文这波涨势怕是很难稳住。

不过话说回来,甲骨文这波操作也让不少人眼红,但越是眼红,越得看清合同里的门道,这3000亿的单子,真能按计划走完吗?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3000亿的履约坑

先看两组关键数据,甲骨文那4550亿的“剩余履约义务”里,大部分都来自OpenAI的3000亿合同。但OpenAI现在年化营收才120亿,这合同金额差不多是它年营收的25倍。搞不清的是,OpenAI明明收入就这么点,怎么敢接这么大的单?

更关键的是,“剩余履约义务”不是板上钉钉的收入,客户想延迟交付、重新谈条件,甚至取消部分协议,都是允许的。《华尔街日报》和《TheInformation》都报道过这事儿。很显然,这份合同里的“水分”可不少。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我之前看过麻省理工做的一份研究,说现在生成式AI项目已经投了400多亿美元,但95%的试点项目都没拿到实质回报。这情况让我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那会儿也是企业估值炒得老高,实际赚钱能力根本跟不上。现在AI领域好像也在走这条路,大家都盯着风口投钱,却没多少人踏实做落地。

说实话,甲骨文把这么大的财务压力压在一个“没足够钱付款”的客户身上,真并非明智之举。万一OpenAI后续资金跟不上,或者甲骨文自己的数据中心建不及时,这份合同很可能就成了“空头支票”。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合同里的风险摆得明明白白,行业里的专家和投资者也坐不住了,各种声音吵得挺凶,有人说这是泡沫顶峰,也有人持不同看法。

泡沫论的正面刚

AI专家加里·马库斯从2023年就开始说AI有泡沫,这次他直接在Substack上写,甲骨文和OpenAI的合同就是“泡沫顶峰”。他还算了笔账,甲骨文市值快到万亿了,一周涨了近50%,居然是靠一份“没约束力、对方还付不起钱”的合同撑着,比以前的泡沫还荒诞。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不光是他,科技作家埃德·齐特龙也在博客里吐槽,他说这俩公司就是用没法履行的合同误导市场。他还提到,OpenAI要想付这3000亿,未来四年得筹2500亿,而且甲骨文根本没能力及时建好配套数据中心。说实话,这账一算,确实让人觉得这合同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

连OpenAI前政策研究负责人迈尔斯·布伦戴奇都在社交平台上疑问,他说OpenAI连营利性转型都没批下来,怎么敢承诺3000亿的合作?投资者奥菲尔·戈特利布也跟着问,甲骨文要花钱买芯片、背更多债,OpenAI年营收才100亿,却要每年花600亿,这根本不现实。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是泡沫,有部分分析师说,AI技术还在迭代,说不定后续能消化这些风险。但我觉得,就算技术能进步,当前的问题也绕不开。OpenAI除了跟甲骨文的合同,还跟博通签了100亿的芯片合作,又在搞治理重组筹钱。可它营收就那么点,这么大的窟窿怎么填?

如此看来,这事儿其实暴露了AI行业的一个大问题,资本太狂热,大家都盯着短期收益炒估值,却忽略了商业的基本逻辑。赚钱得有实打实的营收支撑。甲骨文靠一份高风险合同股价暴涨,OpenAI靠大合同撑场面,可一旦资金链断了,最后埋单的可能还是普通投资者。

从互联网泡沫到AI狂潮:甲骨文与OpenAI正在复制历史错误?

AI技术本身是好东西,但行业要是一直这么“虚火”,很可能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大家还是得冷静点,别被短期的股价和大合同迷惑,多看看企业的实际能力。毕竟,能落地、能赚钱的技术,才是真的有价值。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