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6日 13:54 3 admin

9月的第三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专机罕见地降落在乌拉尔山区的工业城市彼尔姆。他的目的地是联合发动机公司(UEC)的核心装配车间。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在后续报道中,将此次视察称为“对国家航空工业心脏的一次直接脉搏测量”,意在展示最高领导人对高端制造业的关切。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这场看似常规的视察,在一周后迎来了实质性的后续。

俄第一副总理丹尼斯·曼图罗夫在一场关于航空工业发展的会议上,向包括塔斯社在内的媒体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俄罗斯已做好准备,向中国新一代宽体客机项目(C-929)提供“一揽子关键系统解决方案”。

这份清单堪称“豪华”,涵盖了最先进的复合材料主翼和尾翼的结构件制造技术,以及被视为俄罗斯航空工业骄傲的PD-26发动机的全套供应与技术支持。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曼图罗夫强调,俄方在此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并期待与中方进行“开诚布公的协作”。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技术盛宴”,其时机却显得异常微妙。

回溯C-929项目的历程,它诞生于2017年中俄联合开发的初衷,但合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20年前后,双方就曾因技术知识产权归属、市场划分等核心问题产生分歧,导致项目合作模式几经调整,甚至一度传出“分家”的消息。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最关键的变化发生在最近两年,中国商飞(COMAC)在C-929项目上的自主化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公开报道,至2025年8月,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复合材料机翼样件已完成静力试验,其关键指标表现优异。

而为C-929配套的长江-2000(CJ-2000)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也超出了许多国际观察家的预期,已进入密集测试阶段。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因此,俄方在此时递出的“橄榄枝”,尽管分量不轻,但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试图挤上一列即将驶离站台的列车。

其实,二十一世纪初,中俄在军事和航空技术领域的合作,基本是经典的“资源互补”模式:中国提供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急需的资金,俄罗斯则输出相对成熟的武器装备和航空技术。

苏-27战斗机的引进、伊尔-76运输机的合作,乃至早期在民用客机领域的探讨,都带有鲜明的“俄授中学”色彩。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彼时,俄罗斯掌握着显著的技术优势,在合作中握有较大的话语权。时移世易,当前的情境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这场合作的底层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第一,就是俄罗斯开放的“压箱底技术”价值已大打折扣。

PD-26发动机(及其发展型PD-35)无疑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王牌,其研发目标直指远程宽体客机市场,旨在与罗尔斯·罗伊斯和通用电气的同类产品竞争。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然而,受制于经费、技术瓶颈以及近年来西方严厉制裁导致的精密零部件和材料进口困难,PD-35的研发进度严重滞后。

有航空工业界人士透露,截至2025年初,其关键可靠性测试仍未完全达到预设节点。

反观中国的长江-2000发动机,虽然启动时间较晚,但依托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持续稳定的高强度投入,进展迅速。在关键的高温涡轮叶片材料、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等方面,中方不断取得突破。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此消彼长之下,PD-26/35技术对于中国的吸引力,已从过去的“不可或缺”降格为“参考借鉴”或“备选方案”。

俄方希望借此打入C-929供应链,更多是出于为自身技术寻求商业化出口、挽回研发成本的现实考量。

而地缘政治的巨大压力是驱动俄方采取行动的“催化剂”。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空前严厉的制裁,其范围深度触及航空制造业的根基。

波音和空客停止了对俄的技术支持与零部件供应,导致俄罗斯民航机队维护困难,本国航空制造业更是面临“断链”风险。

普京总统亲自视察UEC工厂,既是向国内展示提振高端制造业的决心,也是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宣示俄罗斯仍保有相当的技术实力。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在这种背景下,向中国C-929项目开放核心技术,就是希望通过深化与中国的技术捆绑,来缓解自身面临的外部压力。

再者,中国市场的自主步伐让俄罗斯产生了“再不入局就彻底出局”的紧迫感。

俄方的姿态看似慷慨,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决策者而言,恐怕更多是引发一种冷静的评估。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建立自主可控的大飞机供应链体系已经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坚定的执行力,外部技术的“输血”正在转变为可供选择的“营养补充”。

以最核心的复合材料为例,飞机主翼和尾翼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新一代宽体客机的标志。在过去,这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但经过十余年的集中攻关,情况已彻底改变。

而俄方提供的PD-26技术,固然有其长期积累的经验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对比参照,但要想让中国放弃已经投入巨资并看到曙光的自主路线,转而全面依赖外部供应,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供应链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决定了中国必然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C-919项目的经历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它让中国意识到,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中,关键环节也可能因为非商业因素而突然中断。

因此,在技术更复杂、战略意义更重大的C-929项目上,“自主可控”不再是口号,而是贯穿始终的行动准则。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中国建立的不仅是一个产品研发项目,更是一套旨在替代国外技术的国内供应链生态系统,而这套系统包括材料、工艺、标准、软件和人才。

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中国虽是以市场需求倒逼技术突破,但已经走出一条“开放型自主”路径。

只有拳头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保护自己!

观察者网:2025-09-25:俄罗斯副总理:计划向中国飞机提供重型发动机

普京亲自“督战”,向中国开放“压箱底技术”,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