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7日 14:56 2 cc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自古便是毕节通往黔中的必经之路。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千百年间,河上一直未有桥梁,往来人马车辆全靠木船摆渡。”黔西市大关镇主任科员张光鸥介绍。据《黔西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一位以贩卖川盐为业的梅姓富商,曾耗费巨资雇人花数年时间打造数百块大石墩,欲在鸭池河上架桥,但终未成功。当地人称之为财主桥。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清代筹建鸭池河桥留下的石墩。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黔西、大定(今大方县)、毕节一带,需要强渡鸭池河,在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河面上搭建起一座长约100米,宽2米的浮桥,让两个军团1.8万余名红军战士顺利渡过鸭池河。“这是鸭池河上出现的第二座桥,也是第一座能真正让行人安全通行的桥。”张光鸥说,人们后来称它为红军桥,它不仅为红军顺利强渡乌江提供了保障,更在开辟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红军渡口。

新中国成立后,鸭池河迎来了桥梁建设大发展的时代。1958年7月,由苏联专家米丘林带领团队援助修建的钢索吊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贵州修建的第一座钢索吊桥,结束了鸭池河依靠渡船运送车辆的历史。这座桥也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援建桥,成为鸭池河上的第三座桥,为了纪念这位专家,鸭池村改名为丘林村。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援建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鸭池河上的桥梁建设步入快车道。“20世纪80年代,为了方便运输电厂大坝的施工材料,当地在鸭池河上修建了一座临时施工吊桥,这是这条河上的第四座桥。”张光鸥介绍,这座临时吊桥不仅为电厂大坝施工提供了便利,还有效缓解了当时鸭池河大桥的堵车问题,不过随着施工结束,这座临时吊桥已被拆除。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临时施工吊桥。

1995年,321国道清毕路段启动改造工程,施工方在鸭池河铁索吊桥旁新建了一座钢混拱桥,并于1997年正式通车。这座桥的建成,结束了鸭池河上车辆只能单向过桥的历史,它便是鸭池河上的第五座桥梁。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第五座桥梁结束了鸭池河上车辆只能单向过桥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鸭池河上的建桥工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张光鸥说,2014年8月,贵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启动,鸭池河大桥作为其中的关键工程同步开工,2016年7月正式通车。这座大桥全长1450米,主跨达800米,是当时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成为鸭池河上的第六座桥;同年,成贵铁路建设中需要跨越鸭池河,施工团队又于2019年建成一座中承式空腹钢混结合提篮拱桥,这座桥的跨径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世界第一,成为鸭池河上的第七座桥。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第六座桥是当时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

如今站在鸭池河畔,抬头可见一座座“钢铁巨虹”横跨河面,低头能望见当年的“红军渡口”静静伫立。丘林村的歌声仿佛仍在鸭池河上方回荡:“丘林那个桃花满山红,红军那个路上果子香”。从临时搭建的木质浮桥到现代化的钢桁斜拉桥,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如今成为文旅发展的热土,鸭池河上的七座桥,已超越了交通设施属性,而化为一首跨越时空的精神赞歌。

桥瞰黔景·世代通达 | 鸭池河七桥迭代破险阻

鸭池河上的第七座桥的跨径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世界第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图/受访者提供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姜雨熙 王子琪 实习生 胡妤

二审/姚曼 陈江南

三审/黄蔚 陈曦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