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7日 17:53 3 admin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苏麟的故事,要从一首只有两句的诗说起。

这首诗你一定听过,甚至很可能在小学课本或老一辈人的口中不止一次听到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就这两句,不多不少,流传了快一千年。更神奇的是,这竟然是苏麟一辈子唯一流传下来的诗。

有人说他是史上“最懒”的诗人,也有人说他是“最聪明”的诗人。可不管怎么看,这两句诗背后那段充满人情冷暖和政治智慧的小故事,才是真正让这首诗活下来的原因。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这两句诗,是在“请命”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候的杭州还没今天这么热闹,但已经是个重要的城市了。苏麟就在杭州管辖下的一个小县里当“巡检”——说白了,就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基层官员。

这年头,要想升职就得靠推荐,而推荐权基本都掌握在地方大员手里。苏麟的顶头上司,正是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对,就是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

当时,范仲淹在杭州当知州,风头正劲,提拔了不少身边的能人。可苏麟因为常年在外跑事务,跟范仲淹几乎没打过照面。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眼看着别人一个个被提拔,自己却连个机会都没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但苏麟没去抱怨、没去找人托关系,更没写血书。他只做了一件事:写了两句诗,然后借“请教”之名,亲手交给范仲淹。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表面是诗,实则是话。

意思浅显但意味深长:那些离您近的,自然容易沐浴光辉,我们这些远在外地的,也希望能被照拂一下。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范仲淹看懂了

范仲淹是什么人?朝堂上能跟文彦博掰手腕,边疆上能抗西夏出奇兵,对苏麟的这两句诗,他当然一眼就看明白了。

他没生气,反而笑了。

不但笑了,还认真了解了苏麟的履历和政绩。结果发现,这人确实有能力,只是因为岗位偏远,才一直被忽视。于是,范仲淹当即决定:提拔!

苏麟就这样,凭两句诗让命运拐了个弯。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后人都说苏麟“懒”,因为他一生没留下任何其他诗作,唯独这两句流传下来。可真的是懒吗?还是他知道,有些时候,一句话说对了,胜过千言万语?

这两句诗后来被无数人引用,渐渐演变成了成语“近水楼台先得月”。它的意思也从最初的“关系近的人容易得好处”,延伸到了官场、职场,甚至今天的生活场景里。

其实早在宋代时,这两句诗已经被当时的文人广泛传诵。后来《清夜录》这本笔记书把它记了下来,才让后人知道了苏麟的名字。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诗人试图给这两句续写后两句,想把它变成四句完整的绝句。结果大家写来写去,都觉得画蛇添足,不如苏麟寥寥两句来得有力。

比如有人写: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一朝凤阙承恩宠,方觉人间别有春。”

听着也还行,但明显“味儿”变了,少了那种不动声色的委婉、多了点刻意讨好的味道。所以这首诗最终还是以原来的两句最为经典,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诗的背后

我们今天看这件事,最值得琢磨的是什么?不是“写诗有用”,也不是“靠关系升职”,而是:如何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让自己被看到。

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苏麟没去拉关系、送礼、走后门,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礼貌但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而且他选对了方式,也选对了时机。

这放到今天的职场,一样适用。有时候你做得再多,没有曝光就等于白做。但关键是,怎么让别人看到你,又不会让人觉得你在炫耀或抱怨?苏麟给了一个完美的示范。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