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另辟蹊径”别成“另辟险径”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8日 16:51 3 cc

国庆中秋假期到来之际,出游大军将再次出现,景区“堵堵堵”是可以预见的事。这个时候,一部分游客为避开传统景区“人挤人”的局面,会选择前往深山或滩涂寻求小众体验。然而,这类“另辟蹊径”的旅行方式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记者近日从宁波市公安局获悉,9月以来类似警情全市已有11起。(9月27日《宁波日报》)

“另辟蹊径”别成“另辟险径”

表面上看,游客走进深山滩涂,是为了亲近自然、远离喧嚣。但这些“非传统景点”缺少完善的道路、通信与救援体系,一旦遇险,极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一些游客错误地以为,带上手机导航,就能万无一失。殊不知,在深山密林,信号盲区比比皆是;在潮汐滩涂,环境变化瞬息万变。人们本想“走不一样的路”,却往往忽视了自然的力量与风险的常识。这类案例频频发生,反映出一种普遍心理:追求“独特”与“与众不同”,却低估了“另辟蹊径”潜藏的安全风险。

走进自然,本应获得宁静与惬意;若把自己置于险境,不仅个人蒙受风险,也给公共救援带来巨大压力。救援力量固然会竭尽全力,但一旦发生意外,等待救援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放大危险,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现实中,小众体验、“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导致的悲剧,在不同地方不止一次发生过。

“另辟蹊径”本无错,探索自然也值得鼓励。但任何时候都要敬畏自然、尊重常识。探索的前提是理性,而不是盲动。若连最基本的准备都没有,却一味追逐所谓“独特体验”,那就是把自己推向风险。要知道,任何一次盲目的“探险”,都可能牵动社会资源。避免无谓冒险,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今天,旅游市场日益多元,人们对个性化、小众化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无论走多远、走多“特别”,安全都必须排在第一位。旅行归根结底是为了放松身心、增添美好回忆。与其把自己置于险境,不如在安全保障下去发现美、体验美。外出旅游守住安全底线,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一种文明素养和公共责任。(孙维国)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