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守护千年绿脉,打卡古树名木,感受古蜀文化…… 中国平安在四川推动乡村振兴“上大分”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9日 18:53 3 cc

从成都东站出发,乘高铁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剑门关站,再乘车二十分钟左右,即可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翠云廊古柏道。

还未进入园区,两行大字映入眼帘,异常夺目——“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走在古道上,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一眼望不到头,其中就有7803棵古柏,高大挺拔、树干粗壮,树龄普遍在数百年至上千年,最古老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翠云廊古柏树也被誉为“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为推动绿色发展,保护这些“蜀道上的绿色活化石”,中国平安创新开发出古树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翠云廊(剑阁段)上的这群“蜀道古柏”披上了平安“盔甲”。

守护千年绿脉,打卡古树名木,感受古蜀文化…… 中国平安在四川推动乡村振兴“上大分”

▲高大挺拔的古柏树。

全方位风险保障,守护绿色“活化石”

据史料记载,翠云廊古柏树的栽植始于秦汉时期,当记者触摸这些千年古树,内心瞬间泛起波澜,仿佛时间在穿越,古今并非久远,这是多么厚重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古柏树保护最大的难点是资金问题,除了病虫害,高温高湿和雷电天气也会导致古柏的枝干开裂、折断,需要专人定期的清理和救治,单纯依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企结合以及社会力量的持续关注和帮扶。”9月23日,中国平安将“乡村振兴大讲堂”直接开在了古柏树保护的现场,面对记者的疑问,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崔剑斌如是说。

2024年7月23日,中国平安就首次向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捐赠了30万元的古树名木责任保险,总保额达5930万元,为7803株古蜀道古柏提供保险保障。

回想起那次结缘,崔剑斌由衷地赞道:“中国平安的一行人前前后后来了好多次与我们一同商讨,他们非常专业、细心,把我们所能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最终签订的古柏救治综合保险方案是一份非常详尽的古柏保护计划。”

2025年7月17日,平安财险广元中心支公司再次向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捐赠人民币30万元,用于支持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助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守护千年绿脉,打卡古树名木,感受古蜀文化…… 中国平安在四川推动乡村振兴“上大分”

▲中国平安为成都古树名木捐赠专属风险保障。

就在“平安乡村振兴大讲堂”在翠云廊举办后的第二天,9月24日,中国平安在成都举行“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这一次的动作更大,提出为成都市9452株古树名木捐赠总保额超1.7亿元的专属风险保障,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全国最美古树群”之一的杜甫草堂古树群,其藏经楼后有2株千年古银杏,彰显出草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西蜀古典园林的秀美和雅致。

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曹阳在活动现场向记者透露,此次超1.7亿元的古树专属风险保障,内容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等风险,为古树名木的救治、修复提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护救治赔款资金支持。同时,若因古树倾倒、折断等导致第三方人身或财产损失,“平安也将依法承担保额内的赔付责任,切实为古树名木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他强调,中国平安为古树构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赔付”的全链路风险保障体系。

文旅打卡新玩法,跟着古树去旅行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自2023年以来,中国平安在全国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守护行动”,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大文章。2024年,平安启动“我为古树上保险”计划,创新推出古树名木救助保险,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机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已在全国为超过2万棵古树名木提供风险保障超3亿元,覆盖广东省江门市小鸟天堂、山西五台山、四川广元翠云廊(剑阁段)等多个古树名木聚集地。

2025年7月,平安还启动了古树健康管理计划,通过设立专家组、开展古树体检和风险预防,建立科学保护体系,持续践行绿色金融理念。

古树名木还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救治,中国平安不仅仅只是落实保险保障,更是在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下,打造“保险+科技+文旅”服务模式,并协同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将古树资源转化为文旅景点,切实做到保护“绿水青山”、传承中华文化。

守护千年绿脉,打卡古树名木,感受古蜀文化…… 中国平安在四川推动乡村振兴“上大分”

▲遇见最美成都古树线路宣传栏。

此次在成都举行的“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就同步开展了“跟着古树去旅行”的文旅主题活动,中国平安联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将古树名木聚集地打造成旅游打卡路线,设置的四条线路中就包括了以银杏古树为主题的“百花潭唐代银杏-杜甫草堂古银杏-望江公园银杏”。

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让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深入人心,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中国平安表示,此次“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的成功举办,也为9月29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启动的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增添了注脚,丰富了内容。

“科技农险”激发提质增效

对于古树名木的保险保障,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认为,力求做到预防为主,救助为主,赔付只是底线,最终要达到古树名木防、救、赔的保护闭环。

这一过程就不能不提“平安鹰眼系统”,该系统的DRS3.0版本为古树管护提供自然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赋能政府主管部门和巡护员开展古树名木常态化保护。

曹阳告诉记者,依托平安自研鹰眼系统,提供雷达气象和地面站点等三位一体化气象监测,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灾害预警信息,AI电话提示提供灾前精准预警服务并匹配防灾指引,便于巡护员快速应对灾害预防。

“平安鹰眼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雷达监测等多项技术,集成了数字化风险地图、卫星影像平台、精准灾害预警等功能,能够实现对古树名木健康和周围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在四川,除了为古树上保险,中国平安还结合农险行业发展特点,构建了差异化农险经营发展模式,聚焦农业保险和农业产业链,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农险发展战略。

据平安产险四川农险部业务室经理柳德军介绍,依托科技优势,构建农险作业“线上化、智能化、电子化、数据化”的“四化管理服务模式”,先后开发了“平安爱农宝”APP、“好帮手”APP等平台,实现了农险业务全流程无断点的线上化作业服务。

他提到,利用“‘千里眼’视频查勘、生猪智能称重、养殖险闪赔”等科技手段和工具将科技与标准化流程结合,降低虚假理赔风险,助力提升农险工作质效。

2025年4月,乐山市白马镇养殖户肖女士在平安投保育肥猪保险,5月遇到猪只死亡时,肖女士按照传统模式,等待查勘员上门查勘、填写纸质资料。但天气炎热,猪只发臭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在查勘员推荐下,肖女士决定尝试自助快赔。6月11日,4头育肥猪死亡出险,肖女士报案后自行拍照上传,通过AI识别后智能定损,当天结案支付到账,以往3天到账的赔案,这次仅需几个小时,理赔质效大大提高。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回顾近年来中国平安在四川产业帮扶、科技兴农、古树保险的经验和成效,真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9月22日至23日,由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率领的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组走进四川,奔赴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马边县)和雷波县,前往重点帮扶村、帮扶企业、县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资金捐赠、消费帮扶等活动。

作为平安在川定点帮扶重点地区马边县的荍坝镇金华村和民主镇小谷溪村,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及平安等企业的帮扶下,金华村实现了从“五难村”(行路难、吃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增收难)到“新农村”的转变,小谷溪村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调研过程中,中国平安还在马边、雷波两地捐赠乡村振兴资金超300万元,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活水,让“新农村”升级为“致富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在四川地区共建立98个党建共建点,实现四川全省地市州全覆盖,惠及18万农户。

中国平安重点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和优势资源,助力当地交通改善、产业升级,牵引优势医养资源、公益资源持续流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是让农村变得更美、更富、更有活力,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中国平安表示,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始终不渝贡献平安力量。

晶报记者 曾令松/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阎建伟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