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潍坊临朐石家河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村民增收显著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6日 08:44 1 cc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通讯员 房丽红

“以前河边尽是杂草,下雨就淤堵;现在每天来这儿遛弯,水清树绿,比城里公园还舒坦!”秋日清晨,临朐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村民张大娘牵着孙子的手,沿着弥河步道缓缓前行,岸边芦苇荡漾,水鸟掠过水面,欢声笑语伴着潺潺河水流向远方。这条穿境而过的“母亲河”,曾是村民眼中的“烦心事”,如今却成了串联生态、经济与文化的“黄金纽带”,用一汪清水见证着石家河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潍坊临朐石家河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村民增收显著

“野河滩”变身“清水岸”

谁能想到,如今水清岸绿的弥河石家河段,曾是“河道狭窄淤塞、岸边杂草丛生”的模样?过去,淤堵的河道不仅破坏生态,每逢汛期还让村民提心吊胆,成了制约村庄发展的“生态枷锁”。改变,始于一场自上而下的生态攻坚——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将弥河治理列为“一号工程”,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整治”为思路,真金白银投入治水,给这条“母亲河”做了一场“全面手术”。

资金投入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2169万元用于弥河防洪治理巩固提升,8173米河道完成清淤疏浚与岸坡加固,筑牢了守护村民的防洪“安全屏障”;1280万元修建4处溢流坝,2800万元打造的2#橡胶坝成功拦蓄36万立方米清水,让曾经干涸的河段重现“连续水面”,泛起粼粼波光;1500余万元专项治理支流李张时河,彻底解决淤塞难题;近4000万元修建的14.6公里顺河路,既护住了河堤,又串联起两岸风景,成了村民休闲的“生态走廊”。

工程治理之外,石家河更注重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当地采用“自然修复+人工强化”的协同模式,在河道两岸种下垂柳、芦苇、粉黛乱子草,构建起生态缓冲带——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水质,让河流重新拥有“自我净化”的能力。针对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治从未间断,如今的弥河石家河段实现了全域“无阻碍行洪、无督办问题”。

潍坊临朐石家河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村民增收显著

如今再到弥河岸边,清水见底、鱼游浅滩,平整的步道与骑行绿道蜿蜒向前,白鹭、野鸭等水鸟陆续回归。清晨的鸟鸣与傍晚村民的笑语交织在一起,成了这条“母亲河”最动听的旋律。

规划打造30分钟旅游圈

“好风景”变现“好钱景”

“生态好,日子才更有奔头!”这是如今石家河村民最真切的感受。弥河的水清岸绿,不仅擦亮了石家河的生态名片,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当地以弥河为轴,规划打造30分钟旅游圈,划分出露营体验区、观赏打卡区、休闲戏水区、特色采摘区4大片区,让“生态优势”一步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潍坊临朐石家河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村民增收显著

今年夏天,弥河石家河段的沙滩露营基地在媒体上“火出了圈”——一块天幕、一顶帐篷、一桌农家菜,成了都市人周末逃离喧嚣的“标配”。即便入秋后天气转凉,清澈的河水与摇曳的芦苇依旧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为了放大露营效应,石家河推出实用露营地图,将周边商铺、农户等销售主体接入旅游环线:游客想吃新鲜蔬菜,能直接从农户菜园里采摘;想买土特产,村口的小店就有刚出炉的煎饼、晒干的花椒……游客的消费需求,直接变成了村民的“口袋收入”。

“游客多的时候,土鸡蛋、现摘青菜根本不够卖,我家烧烤店一天的收入能比平时翻好几倍!”村民笑着算起“生态账”。在露营经济的带动下,周边农家乐、土特产店生意兴隆,仅今年上半年,石家河的游客量就比去年增长了近五成。

不止露营经济,石家河还将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串珠成链”,打造“景观+产业”双标杆。河东蔡峪村的万亩甜枣基地,每到丰收季,红彤彤的甜枣挂满枝头,游客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品尝新鲜果实;河西的中草药、黄烟基地则绿意盎然,成了田园风光里的一道独特景致。“东枣西药”的产业格局,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扮靓了乡村风景,让“农事体验”成了石家河乡村旅游的新卖点。

丰富的文化活动

让乡村生活更有“滋味”

弥河的治理,改变的不只是生态面貌,更重塑了石家河村民的生活方式——“路畅、水清、村净、景美”成了日常,文旅交融的烟火气里,藏着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作为中共临朐县委诞生地,石家河将红色文化与生态风光巧妙融合,让乡村魅力更显独特。当地深挖红色资源,修复旧址建成红色记忆广场,把迎客广场、革命展廊、情景雕塑串联成线。如今,游客来这里,既能在弥河边露营赏景、采摘体验,又能走进红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接受精神洗礼。红色文化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生态风光让红色记忆更“鲜活”,二者碰撞出独特的发展活力。

潍坊临朐石家河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村民增收显著

石家河在河畔公园定期举办民俗展演、读书大赛等文娱活动,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就能看表演、参与互动;通过“走读行动”倾听民声,把群众提出的“增设儿童设施”“升级步道”等建议,一一转化为具体举措。如今的河畔公园,不仅是休闲胜地,更成了民生需求的“响应站”,孩子能在游乐区玩耍,老人能在树荫下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从“臭水沟”到“休闲乐园”,从“靠天吃饭”到“生态富民”,从“环境整治”到“文化赋能”,弥河的每一滴清水,都记录着石家河的变迁。这条流淌的“幸福河”,正带着石家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朝着村美民富的未来,奔腾不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