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15天两登Nature!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连续突破,新能源车要变天?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3日 23:55 3 admin

中国固态电池,又获新进展。


10月还未过半,先是清华大学团队在《Nature》解锁固态电池电解质新突破,紧接着中科院团队又在《Nature-Sustainability》扔下王炸——他们研发的全固态电池,不仅可以解决行业内老大难的问题,还可脱离实验室环境,帮助固态电池加速落地量产。


业内人士表示,依靠这一技术,国产固态电池量产的进度有望进一步加快,领先欧美与日本同行。


15天两登Nature!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连续突破,新能源车要变天?


中国科研团队,破解固态电池难题


全固态电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梦想”,它不含可燃有机溶剂,安全性甩传统电池几条街,还能搭配锂金属负极,实现超高的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与续航时间。


可这么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被同一个难题卡脖子:锂金属充电时会膨胀,放电时会收缩,像个反复鼓胀的气球,而坚硬的固态电解质没法像传统液态电解质那样“灵活补位”,一来二去,电池内会出现空隙。


这些空隙不仅会引发电流紊乱,还会使得电池出现裂纹,导致电池失效。


为了堵住这些空隙,过去行业的办法是:使用压紧结构,用装配工艺强行把电极和电解质压在一起。然而这不仅推高了成本,还埋下了隐患——万一运行中压力松动,固态电池便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


而这次中科院团队这次的操作堪称是“以柔克刚”。他们直接给电池装上了“智能修复界面”——动态自适应界面(DAI)。


简单说,就是让电池里的一种“碘化物离子”像小工一样,在电池工作时主动跑到有空隙的地方,和锂离子结合,形成一层软乎乎的缓冲层。这种缓冲层可以跟着锂金属的鼓胀和收缩调整形状,形成“智能弹性保护垫”,把空隙都堵得严严实实,这样就不用担心电池通道被挡、出现内部裂纹了。


15天两登Nature!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连续突破,新能源车要变天?

让人兴奋的是,这项技术并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可以直接落地!据了解,目前包括日本、欧洲等地研发的固态电池尚未攻克该技术。

国产技术,多领域爆发



15天两登Nature!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连续突破,新能源车要变天?



15天两登Nature!中国固态电池技术连续突破,新能源车要变天?

靠着突出的表现,一些欧美用户甚至主动抛弃传统速效小蓝丸方案,加价求购这一中国先进方案。


毫无疑问,在固态电池领域,我国如今也实现了类似的领先。以前说到固态电池量产,行业总说“还要等5年”“还要等10年”。


可现在,中科院团队的成果把固态电池“靠外力加压”变成了“靠材料智能修复”,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的小尺寸样品进化到到实际应用的软包电池——这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距离量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跟跑到领跑,新能源市场要变天!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背靠国产技术突破,我国距离固态电池量产已经近在咫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国内电池或汽车厂商此前均表示:要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到2030年彻底全面量产。


想象一下,未来的新能源车,电池充电12分钟就能满电,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再也不用担心冬天续航打折,更不用怕电池起火的风险,而这一切,正因为中国科研团队的突破。


以前,我们总在羡慕国外的技术领先。可现在,中国科学家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证明,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我们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这次固态电池的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中国科研实力的最好证明。或许用不了多久,当我们开着搭载中国造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时,就能真切感受到:这场由中国引领的电池革命,已经悄悄改变了世界。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