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6日 20:52 1 admin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其中23年又是在山东度过的,山东是李白当之无愧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仗剑行侠遨游天地之间,隐居徂徕徘徊于尘世之外,畅饮泛着琥珀光的兰陵美酒;在这里,他与杜甫高适携手同游,纵情海岱之间的奇山秀水,放浪形骸于诗酒风流之中……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济宁太白楼

1

李白在山东生活23年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初夏时节,济宁正是水波潋滟、树绿荷香、碧叶婆娑的景色,这天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缓缓驶来。车上坐着36岁的李白,眉头微蹙,疲惫中略有几分茫然。他看着车外的风景,细细打量这座绿意盎然而又陌生的城市。来济宁之前,李白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入赘湖北安陆许家。然而,李白却遭到许家过继堂兄的百般刁难和霸凌,岳父母过世后,家产被堂兄霸占,李白只好到济宁投亲。“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就是他对这段糟心时光的回望,他放弃了在安陆已生活了十年的家园,携结发妻子许氏和女儿平阳辗转迁居济宁任城。

李白为什么迁居任城,《旧唐书·李白传》中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李客)为任城尉,因家焉……文中说,李白是山东人,父亲李客是任城尉,但这一记载似乎经不住学者的推敲。李白在任城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六父”也就是六叔父,举家迁移山东是投奔做任城县尉的“六父”而来,而从兄则在汶上为官,在任城居住五年后他又移居鲁郡瑕丘(今济宁市兖州区)。他未曾预料自己会在山东生活23年,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也难怪史籍记载出现错讹,连好友杜甫都曾在诗中写道:“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直接把李白当成咱“山东老乡”。李白在数十首诗中明确表述了长期寓居济宁地区并且家寄泗水的事实:“我家寄东鲁……因之汶阳川”“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片土地为李白提供了一片丰饶的文学沃土,李白在这里留下了众多遗迹和不朽诗篇。如今,济宁十一县市区都有李白到过的记载或传说,随处可见有关李白的文化符号:太白楼、浣笔泉、太白晚眺,太白楼路、太白广场、太白小区……成为见证历史的文化地标。

在济宁,李白的故事很多。开元年间,李白寓居任城时,其住所院中有一清澈泉眼,每日提笔作诗后,他都会来泉眼洗笔浣墨,这个泉眼也因此成为济宁古八景之一——浣笔泉。兖州泗河金口坝之北有青莲阁,李白号青莲居士,在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几十首著名诗篇。他在青莲阁写下著名的《东鲁门泛舟》,描写了兖州城东门外泗河的美丽景色:“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太白湖位于南四湖最北端,原来叫北湖,为纪念李白改名为太白湖。这里有李白所作《任城县厅壁记》碑,是应任城县令贺知止(贺知章族弟)之邀而作,此文是李白传记类文章的代表作。李白在文中探究了任城的渊源和历史沿革,满怀深情地记述“地博厚,川疏明”之壮美,城中“香阁倚日,石桥横波”之繁华。

2

徂徕山的隐居生活

李白十五岁就练了一手好剑术,仗剑任侠,来到任城后,更是跟随被称为“剑圣”的裴旻学剑。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裴旻是东鲁人,后迁居任城,剑术高超,名震一时。李白一生仗剑走天涯,他在《侠客行》中所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霸气侧漏,充满对侠客精神的赞美与向往,尽显狂放不羁的侠客之风,也表达了渴望能干出一场轰轰烈烈、快意恩仇的壮举,让人触摸到盛唐最炽热的魂魄。

泰安的徂徕山,号称泰山的姊妹山。李白虽抱有经世济民之志,但同样有隐逸山林之心。公元736年冬天,李白在徂徕山结识了山东名士、孔子三十七代孙孔巢父。第二年冬,由于六叔父任职期满离开任城,李白开始与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等人隐居在徂徕山竹溪,时称“竹溪六逸”。他们在此啸傲山林,举杯邀月,酣歌纵酒,怡情自然,同时也将隐居当作一条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六逸同隐的竹溪,峰峦叠嶂,山溪淙淙,由于溪水的冲刷,长约百米的山石上呈现竹子一般的纹路,攀上竹岩,能看到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自此沿溪而行,有因“竹溪六逸”得名的六逸堂故址。李白曾写下《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其中“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等句,形象地记载了李白等人在竹溪生活的情景,也体现出他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成为千古佳话,“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竹溪附近独秀峰上有李白题刻的“独秀峰”石刻,下面有金代大学者石震和党怀英金大定十年(1170年)的石刻:“徂徕居士石震,过独秀峰览太白遗刻,有感题于后,婿党怀英偕行。”石震和党怀英翁婿二人认定“独秀峰”三个字是李白题刻。而今的竹溪,溪流潺潺,风月无边,让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古风遗韵。

“五岳独尊”的泰山,人文与自然风光雄伟壮丽,历史文化博大浩瀚。李白在徂徕山隐居时,于天宝元年朝拜泰山,可惜正赶上天气不好,他没有看到日出,但他还是为后世留下举世闻名的《泰山吟》六首。诗人用奇妙的想象与夸张,表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笔法绘出了东岳山水的空灵阔达,同时流露出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彷徨。

东鲁是李白生活多年的地方,《李太白全集》中有50多篇是在东鲁而作,很多诗中都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眷恋之情。在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到“沙丘”这个地名,像《沙丘城下寄杜甫》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那么,和李白有着密切联系的沙丘城是哪里呢?

专家考证发现,唐朝兖州被称作瑕丘,有些文人为了避开“瑕”字的消极意义,称之为沙丘,1993年泗河兖州段出土的“北齐沙丘城佛造像刻石残碑”,现存于兖州市博物馆。沙丘城碑上有“以大齐河清三年(564年),岁次实沉,于沙丘东城之内”一段文字,据此可知,在北齐时兖州(瑕丘)就有沙丘之称,印证李白在诗中多次提到的“沙丘城”就是兖州,这一碑刻是李白移居兖州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六父”离开任城后,在堂兄弟李凝、李冽帮助下,李白在兖州东门外安家。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苟且与无奈。741年李白曾迁居泗水南陵居住,之所以移居,与他的家庭生活有关。737年,李白妻子许氏生下长子,取名“伯禽”,740年许氏病故后,平阳、伯禽两个孩子都还小。李白与刘氏仓促再婚,婚后生活并不圆满,因为李白不务仕途经济,更不屑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整天沉迷山水诗酒。在刘氏看来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徒,刘氏不安于室,更不给他带孩子当保姆,不久便离异。741年,经任城主簿卢潜做媒,李白与云定兴的曾孙女海石榴成婚。云定兴是隋朝废太子杨勇的老丈人,隋朝时期著名将领,唐太宗李世民初入军伍曾跟随云定兴征战,入唐后云定兴任右武卫大将军,封归德公。他死后,葬在南陵。

李白与海石榴颇有渊源,他学剑期间,曾住在南陵老友张叔明家,与她娘家是近邻。李白暗恋鲁女,曾写诗《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婚后,二人举案齐眉,感情和睦。但前妻刘氏醋意大发,三番五次到李白家里闹事,家庭纠纷弄得鸡飞狗跳,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诗仙面对“野蛮女友”该有多么狼狈。741年底,在张叔明指点下,李白携妻子儿女迁居汶阳南陵村,还在附近的西园村买了地,盖了酒楼。乔迁大喜之日,李白大摆宴席,招待从弟李幼成等亲邻好友。李白写《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并有答谢卢潜和张叔明的《赠任城卢主簿》及《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等诗,留下了“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等名句。

3

兰陵美酒郁金香

“酒仙”斗酒诗百篇,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一千多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酒密不可分,山东的美酒让他忘记了乡愁,焕发出诗歌的浪漫神韵,也散发着醇香醉人的酒气。他的生命与酒相互交融,“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举杯痛饮,诗仙的人生不再拘泥于百年的光阴,有酣畅淋漓的美酒作伴,也定有激昂万古的豪情。

太白楼即“太白酒楼”,坐落于城区古运河北岸,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李白曾居住在酒楼前面,成了这里的常客,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贺兰氏酒楼也因此名声大振。李白畅饮高歌,曾在此写下传世名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纵沉着、悲愤狂放的感情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笔墨酣畅中尽显豪迈洒脱的情怀,具有震烁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李白去世近百年后,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今天,太白楼院内仍留有一方李白手书“壮观”碑刻,在雄健浑厚中展现出飘逸洒脱之风。太白楼前矗立的诗仙李白雕像仍在举杯邀明月,一杯一杯复一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登楼远眺便可一览运河两岸的壮丽风景与济宁的城市风光。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五月,李白写下人们熟知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浓郁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透澈,让人一听就醉了。故旧离别之悲、他乡羁旅之愁,在令人陶醉的兰陵美酒面前,都被冲淡了。诗人因美酒流连忘返,愉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多次携友到汶上东北部水牛山游览观光,欣赏北朝摩崖石刻,后来人们为纪念李白,把该山命名为“太白山”,汶上东门曾被人们叫做“慕白门”“醉白门”。《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描写了在汶上东楼醉酒的场景,竭力回味才想起昨夜情景:“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天天喝,天天多,酒杯一举乐呵呵。结果喝得衣冠不整巾帽戴倒了,还喝得失忆断片了,半夜咋回去的都不知道。

在汶上,《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一诗还留下“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的名句。中都一位久仰李白盛名的官员携斗酒双鱼到旅馆拜访李白,席中,李白诗兴大发,作此诗以酬谢。通过对鲁酒光泽悦人、汶鱼惟妙惟肖的描写,使人体味到中都小吏和诗人之间的情真意切,以及酒后那份暖心的小确幸。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在不羁与洒脱中,李白用生命与诗酒铸就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浪漫传奇。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