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7日 15:54 3 admin

先给结论:若真驱逐中国学生,受创最深的不是北京,而是硅谷和常青藤——人才、学费与科研项目将一起蒸发。这一警告反映的是华盛顿在筹码匮乏时用的最上口要挟。

威胁的导火索是中国7月起对高纯度稀土加征出口许可,实质为管住加工环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电视上情绪失控,因为他清楚,美军F-35的永磁电机离不开这些氧化物。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稀土矿美国并非没有,加州芒廷帕斯矿石堆得像小山。问题在下游:分离、提纯和烧结工艺被中国企业用二十年沉淀到极致,美国试图重建却连续踩坑。

2019年五角大楼拨款2000万美元扶持本土精炼线,结果半年就因环保超标停工;今年又想拉澳大利亚合作,可运输成本比矿石利润还高。失算带来的焦躁,顺势投射到留学生身上。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数字摆在那:目前在美中国留学生27。7万,学费和生活消费每年贡献约310亿美元,相当于给美国高校送去一整个小型州的财政收入。

更敏感的是专业分布:近七成学生就读计算机、电子工程、材料科学,正是美国政府高喊要保持领先的领域。砍掉这批生源,无异于自削科研梯队。

一位斯坦福教授私下抱怨:去年实验室因为签证审查慢了三个月,两个项目直接被欧洲同行抢先发表。学术竞争没有暂停键,这才是真正的恐慌来源。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华盛顿内部也出现分裂。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喊“不是每个中国学生都是间谍”,商务部却同步起草限制算法软件出口名单。左手拉人、右手设卡,逻辑自相矛盾。

中国方面的步调则显得冷静。稀土管制、暂停部分农产品采购、提高美籍船舶港务费,看似分散,实则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抬高对手的系统性运营成本。

瑞士信贷的测算有力说明了这种成本:若美国完全失去中国稀土,需要在五年内投资约1200亿美元才能补齐全产业链,且产品价格会上浮35%。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可投资并不等于能落地。环保审查、地方游说、熟练技工缺口,每一项都是地面塌方。贝森特嘴里“简单粗暴”的反制,落到执行层就成了拖沓的预算案。

再看留学生议题。真正愿意为名校高价买单的大批量替代者很难找,印度与中东市场被美国高校摸了多年,增长潜力趋于天花板,连招生官都承认“吃老本”。

如果大规模取消中国签证,州立大学首当其冲。它们靠州政府拨款度日,财政紧绷多年,学费骤减后势必砍课程、裁教授。一条链子扯动全盘。

中国并非没有备选路径。英国、加拿大、新加坡近几年加快签证审批,吸纳了部分美国政策摇摆的红利。人才流向的变轨,一旦成型就很难折返。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于是出现耐人寻味的景象:美国政客一边口头威吓,一边在幕后游说高校别把信息公开得太吓人,以免劝退新申请者。政治声浪与市场逻辑互相拆台。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稀土只是一个按钮。更大的议价能力来自完整制造体系和消费市场。边际动作足以让供应商、物流商、投行同步感受到压力,这种“闷声加压”比高调制裁有效。

欧洲观察家评价道:当一个国家开始威胁驱逐付费型留学生,说明它的工具箱已所剩无几。真正的策略家会计算边际收益,而非情绪宣泄。


美国财长破防了:中国再不卖稀土,我就把几十万留学生全赶回去!

事到如今,选择其实很清晰——美国要么接受相互依存的现实,与中国谈可控竞争;要么在缺乏替代的情况下继续“掀桌”,结果是自己也无桌可用。风声可以凛冽,算盘得打清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