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个曾经备受游客喜爱的古老国度,如今竟成为了黄赌毒俱全的黑暗深渊,其恐怖程度甚至远超缅北?提到缅北,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诈骗园区泛滥、治安混乱...
2025-10-22 0
机场里繁多的商业体。
顾客购买青海特产。
机场一角。
顾客选购文创产品。
机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以“中华水塔、三江溯源”为核心理念的主景观雕塑。本报记者 罗 珺 摄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门户,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下称“西宁机场”)T3航站楼如一只展翅的黑颈鹤,正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青海的故事。
作为青海省“十四五”重点工程,西宁机场不仅是连接省内外的交通枢纽,更是文旅融合的展示窗口与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从“中华水塔”雕塑的灵动到雪豹“凌十三”的憨萌,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到青海特产的走向世界,西宁机场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文旅融合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文旅融合:航站楼成为青海文化“会客厅”
走进西宁机场T3航站楼,仿佛踏入一座浓缩青海人文与生态的博物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溯源”为核心理念的主景观雕塑,用蓝、黄、红三色飘带象征长江、黄河、澜沧江,自穹顶倾泻而下,营造出“水天相连”的视觉震撼,让旅客刚踏入机场,便直观感受到青海“三江之源”的地理重要性。
中指廊的“青海之眼”圆形大屏循环播放可可西里藏羚羊、青海湖鸟岛等生态影像,将高原的壮美风光定格为旅客离港前的难忘记忆。
在文化元素的呈现上,T3航站楼实现了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的跨越。
“出发大厅里,藏羚羊、牦牛雕塑以写实手法还原高原生灵形态,而雪豹IP‘凌十三’艺术装置则凭借萌态造型成为网红打卡点。这只身披‘雪山色’皮毛、带着粉色肉垫的雪豹,是公共艺术家黄飞春以青海濒危野生动物雪豹为原型创作的形象,不仅意在唤起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更成为西宁敞开友好怀抱的象征。”青海机场公司航站区管理部运行管理中心运行监察员靳凤雪介绍。
为了让文化“可带走、可互动”,机场推出雪豹创意登机牌、爪印地贴、主题安检通道等设计,9月返场发放的6万张雪豹登机牌,发放次日便被抢空,社交媒体上满是旅客的晒图与好评,“没想到机场登机牌能这么可爱,一下子就记住青海了。”成为高频评价。
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让航站楼充满人文温度。东指廊的互动皮影装置,让旅客能亲手操作,演绎河湟皮影故事;候机区座椅融入藏族彩绘与马家窑彩陶纹饰,花盆复刻青海出土的彩陶盆样式,让远古文明与现代人隔空对话。
9月25日至26日,机场开展的“传承匠心 非遗焕新T3”文化体验工坊,更是将非遗魅力推向高潮——静态展区展示国家级、省级非遗手工艺品,活态体验区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旅客沉浸式体验河湟剪纸、丹噶尔皮绣技艺,汉服爱好者则身着传统服饰,在唐蕃古道主题展板前重现汉藏文化交融的千年记忆。
从T2航站楼到T3航站楼,西宁机场的文化建设完成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的升级。T2仅在到达厅设置小型唐卡展示区,而T3将热贡唐卡、河湟皮影、马家窑彩陶等元素纳入“一芯、一环、多带”的设计体系,通过“地理意象具象化、文化脉络场景化、技术手段艺术化”的策略,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体验空间。正如青海机场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张渊文所说:“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旅客在出行中感受青海文化,让航站楼成为青海向世界展示魅力的‘会客厅’。”
商业赋能:特色产品成为经济发展“新名片”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为西宁机场商业发展注入新活力。T3 航站楼整体商业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涵盖140多个点位,现阶段已引进21家商业公司,业态包括简餐、西式快餐、图书数码、特产便利、文创产品等,其中本地品牌占比65%,方便旅客“把青海味道带回家”。
在T3航站楼的青海特产店里,现烤牛肉干、手撕牦牛肉、青稞饼、藜麦饼等产品香气四溢,青海酸奶、藏红花、奶制品等特色产品销量持续向好。“很多旅客都是慕名而来,我们的牦牛肉选自玉树,肉质紧实,每天能卖出上百斤。”店员热情地介绍。
而作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代表的龙羊峡三文鱼,更是成为“明星产品”,8月份营业额约14万元,其刺身、烟熏、去皮鱼块等多样化产品,既便于携带,又融入生态理念,深受旅客青睐。
航站区管理部商贸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凤超说:“为推动商业高质量发展,西宁机场以‘青悦行’服务品牌为抓手,创新商业管理模式。一方面,注重‘体验式消费’,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场景,如非遗文创店通过讲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旅客购买意愿;另一方面,强化‘精准化布局’,根据旅客需求优化业态分布,在候机区增设特色餐饮点位,在到达区扩大特产销售区域,让商业服务与旅客出行动线无缝衔接。”
从经营数据来看,T3航站楼自8月7日投运一个月内,青海特产店、手工艺品店、本土特色餐饮店销量领跑,充分体现外地旅客对青海本土品牌的认可。这种认可不仅带动了商业营收增长,更助力青海特色产品实现“品质提档升级”,推动青海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变,让特色产品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航空联动:物流通道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如果说文旅与商业的融合是西宁机场的“内功”,那么航空物流的突破则是其赋能区域经济的“外功”。依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战略,青海机场公司与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以下称“物流青海分公司”)携手,以航空物流为纽带,打通青海特色产品走向全国、飞向世界的通道。
青海地广人稀,优质农畜产品对运输“鲜度”要求极高,而航空物流“快、稳、安全”的优势恰好契合这一需求。为绘制青海产业地图,工作人员深入各地调研,掌握祁连藏羊、门源牛羊肉、柴达木枸杞、玉树牦牛等农畜产品的存储量、加工量、品牌信息,筛选适合航空运输的品类。针对民航运输“运价高、难上门”的痛点,物流青海分公司推出“航空+冷链”模式,购置5辆厢式货车,与顺丰签订冷链保障协议,为客户提供“门口到门口”服务;同时,主动与航空公司协调专项运价,部分产品运价甚至低于陆运,并减免提货费、冷库使用费,大幅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在多方努力下,青海三文鱼率先走出国门。2024年11月21日,第一批龙羊峡三文鱼通过西宁——曼谷航线运抵泰国,摆上当地高档海鲜餐厅的餐桌。为确保运输顺利,物流青海分公司业务主管张丽君克服语言障碍,通过与曼谷廊曼机场沟通,确认冷库温度符合三文鱼2-8摄氏度的冷藏要求,最终实现青海三文鱼“出国首秀”。截至今年9月16日,西宁机场以三文鱼为主的国际货物运输量突破100吨,预计全年达130吨,较2024年增长13倍,同时国内绿色农畜产品运输量达1.2万吨,计划全年完成1.6万吨,同比增长12%。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物流发展提供更强支撑。今年8月,西宁机场三期货站投运,面积达1.9万平方米,新增冷藏库、冷冻库、保鲜库,可满足牛羊肉、高原冷水鱼、冷凉蔬菜等不同温控需求货物的储存;原有货站改造为国际库后,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据介绍,“十五五”期间,青海机场公司与物流青海分公司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合作,通过“强网络、提品质、延链条、促融合”,为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综合物流服务。
从文旅融合的“软实力”到商业物流的“硬支撑”,青海机场公司正以全方位的创新实践,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空中桥梁”。该公司有关人员表示,未来,随着更多文化活动的开展、商业业态的升级、物流通道的拓展,青海机场公司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航空为翼,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同时,为青海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青藏高原的特色魅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记者感言
以“枢纽之力”激活文旅经济双循环
罗 珺
当青海三文鱼从龙羊峡的碧波中跃出,经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下称“西宁机场”)的冷链物流飞抵曼谷餐桌;当雪豹“凌十三”的萌态登机牌成为旅客朋友圈里的“青海符号”;当“中华水塔”雕塑前的合影定格为人们对三江源的初印象——西宁机场早已超越传统交通枢纽的定义,成为串联青海文旅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超级节点”。
枢纽的价值,在于打破空间壁垒,更在于重构资源链接的逻辑。过去,提及青海,人们想到的是遥远的高原、壮丽的风光,却也常因“山高路远”的交通限制,让文旅体验与特产输出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西宁机场 T3 航站楼的投运,正是以“文化嵌入空间”的巧思,让交通枢纽变身“文化会客厅”:从河湟皮影造型的卫生间标识,到互动体验的非遗工坊,从循环播放生态影像的“青海之眼”,到承载高原记忆的文创产品,每一处设计都在消解“过境” 的匆忙感,让旅客在候机间隙就能触摸青海的文化肌理。
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不仅让机场成为青海文旅的“第一触点”,更将短暂的出行过程转化为深度的文化感知,为青海文旅产业拓展了“前序体验空间”,实现了“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如果说文化元素的植入是西宁机场激活文旅经济的“软实力”,那么航空物流的突破则是其撬动区域经济的“硬支撑”。青海的优势在生态、特色在农牧,优质农畜产品如三文鱼、牦牛肉、冷凉蔬菜等,对运输的“鲜度”与“速度”有着极高要求。
数据最具说服力:三文鱼国际运输量一年增长13倍,国内绿色农畜产品运输量稳步提升,这不仅是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生动成果,更印证了航空物流对区域特色产业的“赋能效应”——它助力青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青货出青”从愿景变为常态,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文化枢纽”,西宁机场的转型,证明了枢纽不仅是“通道”,更可以成为“平台”与“引擎”——通过文化赋能,让地域特色焕发生机;通过物流升级,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多业态融合,让“流量”真正沉淀为区域经济的 “增量”。
我们希望,未来,西宁机场能够为更多地域依托枢纽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希望青海能利用飞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更多西宁机场这样的“地方会客厅”“经济文化枢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激活文旅经济双循环,为青藏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编辑:刘海钧;
相关文章
你能想象吗?一个曾经备受游客喜爱的古老国度,如今竟成为了黄赌毒俱全的黑暗深渊,其恐怖程度甚至远超缅北?提到缅北,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诈骗园区泛滥、治安混乱...
2025-10-22 0
据环球网报道,10月14日,中国对美船舶特别港务费政策生效当天,美国美森航运旗下“Manukai”号货轮缓缓停靠宁波港。这艘2003年建造、载重237...
2025-10-22 0
“师父”俩字,在相声圈比结婚证还脆,一掰就碎。 1980年冬天,北京地安门内大街那间小茶馆,侯宝林当着一圈同行把马季介绍成“我孩子”,话音没落半年,收...
2025-10-22 0
62岁阿姨三个月从怕水到500米蛙泳不带喘,血压直降30,医生直接减药。 泳池里最怕听到一句我这么大岁数了。 上周北京朝阳水立方早场,一位花白头发大姐...
2025-10-22 0
纵览客户端讯(见习记者何晨曦)10月22日下午,石家庄法国日系列活动“中法文旅合作发展对话会”在滹沱宾馆举办。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峰珍、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
2025-10-22 2
10月26日 当彝家雄鹰遇上攀枝花 硬核对决谁与争锋 观赛之前 来一趟德昌 这个秋天 不止有金黄的稻浪在安宁河畔铺展 还有绿茵场上跃动的汗水与交织的呐...
2025-10-22 0
电视剧《繁花》里,陶陶为帮阿宝创业,卖了结婚戒指凑本钱,这幕在现实里真有翻版。2010年,27岁的谢嘉做了个让身边人咋舌的决定:卖掉杭州老家的房子,把...
2025-10-22 2
10月19日,失联70天的27岁男子蔡磊,终于找到了!谁也没有想到,爬个山人会丢了,家属又是搜救,又是悬赏,却依旧没有消息。如今人已经找到,确认遇难,...
2025-10-2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