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景区经济的“舍”与“得”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3日 10:37 3 admin

鲁网10月23日讯(记者 王玉龙)彩叶斑斓的山径上,游客们踏秋而行,云海、飞瀑与层林尽染的景致尽收眼底——这场面并非国庆黄金周的专属,而是10月中下旬沂山风景区出现的异常火爆的错峰游场景。

“十一”假期后,当大多数景区进入传统淡季,位于潍坊临朐县的沂山风景区却因一项面向山东省户籍居民的免门票政策,迎来了意外的客流小高峰。

自10月9日政策实施以来,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7%,在10月18日、19日这个周末,接待游客更突破1.2万人次。其中,85%的游客来自山东省内。他们沿着彩叶斑斓的山径登高望远,在秋阳中欣赏沂山云海、飞瀑与层林尽染的景致。

景区经济的“舍”与“得”

免票激活市场,游客好评如潮

“原本计划国庆带父母来,担心人多雨多,没想到景区在节后送上福利。”来自潍坊奎文区的王女士一边为父母在百丈崖瀑布前拍照,一边分享她的欣喜。

此次沂山推出的免票政策参与方式简便。游客提前转发活动内容、凭身份证即可入园,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赢得广泛好评。

在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已突破2000万次。游客自发分享的登山体验、云海美景、瀑布打卡与彩林航拍等内容,持续为景区带来二次传播热度。

沂山风景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刘更新表示,“错峰出行+门票免费”的组合,精准契合了当前游客对“高性价比”出游的需求。

如果免票政策是“引流钥匙”,那么沂山绚烂的秋景与周到的服务,则是“留客之道”。

10月中旬,沂山进入一年中最宜登山的季节。从漫山橙红的5A主景区,到古柏映黄的东镇庙;从玉皇顶的云海晨光,到神龙大峡谷的彩林溪流,一步一景,美轮美奂。

“今年秋雨充沛,百丈崖瀑布水量较往年更为壮观,植被色彩也更加鲜明。”工作人员表示,景区还专门设置了“崖壁光影”“心形座椅”等多处网红打卡点,方便游客记录最美秋色。

为应对客流增长,景区同步优化服务保障:入口处开设“山东老乡免票通道”,有效缩短排队时间;各服务驿站与景点均提供免费热水、应急药品等贴心服务。这些服务细节,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景区的温暖与关怀。

除经典山水景观外,沂山近期上新的体验项目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今年8月,山东省首座千米悬崖秋千在沂山亮相。该设施建于海拔近千米的峭壁边缘,免费向游客开放。

随着机械摇臂将游客推向山谷,随之回荡于林海之上,强烈的视觉与体感冲击使其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门打卡点。

另外,森林深处的“沂山秘境·绿野仙踪”经过秋雨的润泽,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童话氛围;玉皇顶新设的“仙话窟檐”“禾心斋”“太清洞文化体验区”等项目,也有效延长了游客在山顶的停留时间。

这些项目满足了各类游客打卡拍照、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多元化需求。

“我们不仅希望游客‘免票进来’,更希望通过丰富的体验让大家觉得‘不虚此行’。”工作人员表示。

景区经济的“舍”与“得”

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

近期,不只是沂山,全国多地景区也推出了类似的免票政策。

最近,安徽天柱山风景区发布公告,宣布从10月6日起,面向主要客源地的合肥、阜阳、武汉等三地居民推出“一次购票,终身免费”优惠活动。

早在2015年,济南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就推出过“一次游园终身免票”的活动。

近年来,位于江苏的周庄多地景区也推出了“一次购票即可无限次免费入园”的举措。

这种“一次购票,终身免费”的政策,既是“还景于民”,也是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的体现。

长期以来,不少景区的高价门票,不仅令一些潜在游客望而却步,而且抑制了游客在景区及当地的消费支出,成为制约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一个瓶颈。

“门票依赖症”是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现阶段,摆脱“门票经济”,探索多元营收,显然更有利于景区和地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免票游”是笔“经济账”,门槛降低了,流动性提高了,有了规模效应,再加上良好的口碑,其实际效果和“薄利多销”异曲同工。

免票给城市带来了人气、流量,给餐馆、酒店、商场等行业带来了规模效应。这种模式对吃、住、行、购、娱等行业带来正向的外部性效应,城市整体受益。

有旅游行业的专家认为,“一次购票,终身免票”的政策,其实已代表一种行业趋势。对大部分传统观光型景区来说,游客的消费都是一次性的。若降低甚至取消门票,景区就能转变为可频繁到访的休闲文化场所,有可能激发游客的二次消费意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通过免票带动游客消费最典型的例子是杭州西湖景区。2002年10月起,西湖等景区实行了开放式管理。目前免费景点占总数的85%以上。一开始,免票政策使景区首年直接减少门票上千万元收入,并增加额外的维护成本。

但长期来看,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西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1.64万人次。

实践证明,“以周边补门票”的模式可为旅游产业新增更多经济效益。

景区经济的“舍”与“得”

“免票”与旅游产业链重构

当然,景区免门票也并非万试万灵,其具体政策需结合类型、配套等综合判断。

比如一些中小景区如果门票收入锐减,难以承担维护成本。热门景点因免票出现人流暴增,不仅会影响体验,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推出“免票”政策的九如山景区也曾坦言,景区一度出现因游客增多而造成停车难、如厕难、排队时间较长等问题。

此外,免票景区的选择也需因地制宜。对于生态脆弱、位置偏远的中小景区则需谨慎。

其实,景区可以推出更多“宠客”方式来吸引客流,比如有的景区推出“晴天险”,游览遇雨可免费再游一次;河南老君山景区持续多年“一元午餐”,一样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实恵。

总之,无论是免票还是优惠,关键要实现公共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免门票不是简单的“让利”,而是通过公共资源的开放重构旅游产业链,让游客、景区、周边实现多方共赢。

沂山方面也表示,接下来景区将推出“沂山登山彩林节”“皇家御庙千年银杏季”等活动,结合免票政策持续拉动秋游市场。“沂山的秋景可持续至11月初,欢迎山东老乡错峰前来。”

放眼未来,提高游客的“复游率”,“一次购票,终身免费”只是第一步。各地及景区还可深度挖潜,推动差异化经营,在丰富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旅游线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唯有如此,才能让免票政策具有持久的引流价值,最大化地引客、聚客、留客。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