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我和杰伦合影”,正视AI生成明星亲密照的风险 | 新京报快评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3日 23:56 3 admin
“我和杰伦合影”,正视AI生成明星亲密照的风险 | 新京报快评

看似“好玩”的新生事物,实则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我和杰伦合影”,正视AI生成明星亲密照的风险 | 新京报快评

记者使用AI生成的明星亲密合照。新京报资料图

文 | 苏士仪

“我和杰伦、彦祖合影了”“抱歉,他非要搂我”“让我离肖战更近一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近期,社交平台上兴起一股“炫耀”明星AI合影的热潮。照片里,有人精心营造与明星的暧昧场景,修图痕迹真假难辨。

记者注意到,明星AI合影已遭到粉丝群体抵制,声明禁止将艺人的图像、视频、声音等资料“投喂AI”。不过,一边是抵制的声浪,一边则是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求攻略”。而记者测试豆包、即梦、可灵、通义、Vidu五款支持多图参考的模型产品发现,生成明星合影门槛并不高。

毋庸讳言,这些与明星的AI亲密照合影,在社交平台上热传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一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误导其他公众。逼真的AI合影,若未标注AI生成标识,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不少公众信以为真。

何况,不少时候,公众刷短视频时,其注意力其实很难在一条短视频上停留过长时间,因而自然也难以看完那些藏在视频画面犄角旮旯中的提示信息。这种“信息接收不完整”的特性,会进一步放大这种误导性。

另一方面,此举则可能涉及侵犯明星个人的权益。如有法律专家就认为,这类AI合影可能涉及侵害艺人肖像权和名誉权的风险,就算只在朋友圈、群聊等私域范围传播,侵权风险依然存在。

进一步看,此举其实也为谣言的生成和传播等制造了相应的空间。试想,一旦这些内容被不法分子利用,如以截图等手段去掉AI生成标识进行二次传播,那么,不法分子会否将这些照片用来传递假信息、制造谣言尤其是黄谣,也必须引起相关方面警惕。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各方都必须面临的严峻现实。像这波用AI生成明星合影的浪潮中,记者测试的五款产品,均能实现拥抱、亲吻等亲密动作,甚至还能达到男艺人裸露上半身的效果。此外,“投喂”未成年艺人图片给AI软件之时,同样没有限制。可见,看似“好玩”的新生事物,实则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使用门槛越来越低,诸如此类的问题愈发多见。从前两天的“用AI流浪汉骗老公”的整蛊,到此番“AI生成明星亲密合影”,都是例证。对此,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都不能为了“好玩”或者流量,而忽视了他人的基本权益。

AI生成明星合影行为不能失控。除了监管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注相应风险外,还需要用户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尤其是在AI技术愈发普及的当下,哪些行为可能造成个人隐私风险,哪些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等,都有必要予以关注。

与此同时,AI软件、社交平台要在制作、识别、传播等层面强化内容的分类。在落实“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等要求的基础上,不妨“向前一步”,进一步强化AI生成内容标识的显著程度。像社交平台在发现可能对他人权益造成侵害的AI生成内容时,有必要保持审慎态度,不能默许,甚至为此类内容的传播推波助澜。

当然,在社交平台成为信息传播重要渠道的当下,如何引导公众树立“合理使用AI”“恪守AI使用边界”的意识,离不开平台的主动为之。换言之,平台有必要提升针对AI科普内容的流量权重,以尽可能帮助公众了解“AI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AI使用须有边界,针对“AI生成明星亲密合影”等现象的防范和治理,也要有前瞻性考量。唯有多措并举,方能尽可能降低AI生成内容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