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8日 08:26 3 cc

来源:【中国吉林网】

近来提及秋色,社交平台上总有网友将长春与成都并列讨论。

一座是东北平原上的“森林城市”,一座是西南盆地里的“天府之国”。

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座城市,为何能在秋叶景观中形成奇妙共鸣?

答案藏在“落叶不扫”这四个字里。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在全国诸多探索季节性景观保护的城市中,长春与成都不仅率先以制度化路径留住秋意,更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让落叶从自然景观变成承载民生温度的城市记忆,为精细化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先看我们更熟悉的长春市。

2020年实施的《长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确立“落叶保护性留存”制度。

到了2025年,长春市进一步结合区域街路特点、建筑风格和两侧树种类型,精心打造了6条各具特色的落叶景观路,让秋日美景遍布城市角落。

你看,最近一段时间,走在春城大街上,54路有轨电车缓缓驶过,车轮与落叶摩擦发出沙沙声响,沿线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排队取景拍照,定格这份独特的北国秋韵;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盛北小街和天富路上,各类树木的叶片呈现出红色、黄色、橙色、绿色等丰富色彩,仿佛一幅绚丽的油画在街头铺展;

延安大街和虹桥街两侧,树木高低错落,缤纷落叶点缀其间,更显层次分明之美,行走于此,仿佛置身秋日童话;

泉眼大街两侧,高高低低、颜色鲜明的行道树随风摇曳,金黄的落叶不时飘落,让过往司机忍不住放慢车速,尽情欣赏这份秋日馈赠……

再将目光转向成都。

这座城市的“落叶不扫”同样始于民生共鸣。

2009年,网友呼吁保留银杏落叶的提议在网络发酵,成都市城管局迅速响应,出台《银杏等落叶人性化管理措施》,在锦里东路等12条街道试点“只拣不扫”。

环卫工人每日清理垃圾却留存落叶,让秋景与市民日常生活和谐共生,这一“听劝”举措不仅成为城市治理的经典案例,更开启了成都落叶保护的长效实践。

十余年来,成都将这份实践逐步固化为制度规范:

2010年明确“只要有条件的中心城区都可实行这一做法。”

落叶留存,如今已形成“定期捡拾、集中清理”的标准化流程,银杏落叶成为成都秋冬的文化符号。

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落叶小径上,老茶客的盖碗茶香与叶片沙沙声交织,构成最鲜活的民生图景。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新华社)

十余年政策的延续,让落叶保护成为城市治理的默认准则,这种“柔性制度适配温润民生”的特色,恰与成都的城市气质相得益彰。

纵观两座城市的实践,不难发现,其核心共鸣在于对“人民城市”内涵的共同诠释。

而长春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从来不止于“落叶不扫”的季节性守护,更渗透在城市更新、空间改造的每一处民生细节里。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比如,今年新民大街的换新开街。以“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为原则,项目从“市政提升、院落提升、建筑提升”三个关键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让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焕发新生。

再比如,时隔22年,作为城市地标的长春人民广场7月21日再次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广场不仅保留了市民记忆中的历史风貌,更增添了休闲座椅、主题咖啡馆等便民设施,让这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广场以更亲民、更温暖的姿态回归市民生活……

从落叶保护的制度化,到街道更新的人性化,再到广场改造的便民化,长春这一系列实践,其实都在无声印证着“刚性制度需扎根民生土壤”的治理逻辑:城市的每一项规划、每一次改造,最终都要落到“人”的需求上,唯有让市民在细节中感受到温度,才能让“人民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而成都以民意为源、实践为流,从网友提议到全城共识,落叶保护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样本,传递出柔性治理的温度。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两地路径虽异,却共同证明:

城市治理的高级形态,在于既能以制度刚性守住安全、整洁的底线,更能以人文柔性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如今国内也有上海等城市开始陆续推行“落叶不扫”,但长春与成都的领先之处,在于将景观保护升维为民生工程: 长春的落叶里承载着“建城为民”的治理温度;成都的银杏叶载着“听劝治理”的民意温度。

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因“落叶不扫”形成的民生共鸣,不仅勾勒出秋日最美的城市图景,更书写出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的时代答卷,为更多城市探索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文

罗浩/摄

初审: 郭龙 复审: 栾喜良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