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9日 16:12 4 admin

清早,出门左拐,行七百余步到公交站,恰好一趟563路直达香山的公交车,进站了。#香山公园打卡记#

初时乘客不多,尚有余座。后次渐渐客满,客满仍每站上人,直到塞满,几乎一车都是去植物园和香山的老年游客(年轻人都上班呢),估摸一下,这一车人的年龄加起来总得有好几千岁。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底站离香山公园东门不远,下车走过一条买卖街,便来到大门口。乌泱乌泱的人群,围着大石头拍照打卡,我瞅空举着手机,越过人头拍了一张“香山”石。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勤政殿在就香山公园东门处,是游香山必经的打卡景点。殿前有一彩绘牌坊,正反两面分别书写“锺灵毓秀”和“香远益清”。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勤政殿原是清乾隆年所建,乾隆爷在皇城周围的三山五园度假时,不忘政务,相继每个地方都建了“勤政殿”。可惜,在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把这里烧了个精光,2003年勤政殿重新复建。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大殿内高悬乾隆题匾“与和气游”(复原的?),意思是:皇恩浩荡如同祥瑞之气,无处不在。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勤政殿最出片的,是门口左右各有一棵元宝枫,入秋后正值青黄相交、红色点染。元宝枫的叶片分三瓣,像一只只漂亮的“元宝”故而得名。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往年打卡勤政殿


就在昨晚,我还是没想好这趟爬香山,究竟走哪条线?

香山公园常规有三条线,从东门进分别有北线、中线和南线,目标都是海拔575米的香炉峰。南线和中线路途比较平缓,北线台阶多,但距离香炉峰相对较近。

前两年来香山,上上下下的,三条线都走过。#香山红叶#

早晨在公交车上晃悠了一个多小时,我就琢磨今天怎么走,最终决定这趟“玩儿着”爬香山,我哪条线都走,找以前没看过的景儿,边走、边爬、边看景点,反正条条山道都能登顶。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香山公园是成熟的游玩景区,山路上每隔一段,都会有路标指示方向。别看山路弯弯绕绕,有了路标就不会迷糊。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过了勤政殿后,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景点是“致远斋”,这是一片建筑群,致远斋里面还有一院儿,一湖池水两座建筑,“韵琴斋”对着“听雪轩”。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泉水入池,声如琴音;松下听雪,悄然无声。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十月下旬,红叶还不多见。偶尔在树丛中看见一株红叶树灼灼其华,总会引来游客争相拍照。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香山的红叶,以黄栌、红槭、槲树为主,在深秋季节渐次泛起红黄之色,点缀山林,形成“香山红叶”艳映京城之景。只是此刻,时节尚早,红叶还未成气势。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走到玉华寺时,已经10点多了,寺中有茶座,从包中取出茶水点心,简单打个尖儿。

我带的大保温杯能容一升水。早晨,我撒入一撮茶叶冲了满满一杯热水,终于在出行日实现了茶水自由。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玉华寺的一片建筑,想必也是重新复建的,寺中并无供奉。吃好喝得,我试着往里走走,深处颇为寂静,对着灿烂的阳光我拍下了“邀月榭”。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香山上“阁”多,“亭”也多,有人说香山上有亭39座,我也不知道真假。虽然这几趟香山之行,我都没“放过”路边的那些亭子,可还是没有“数”完。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来秋”亭是我今天看到的第一个亭子,从这可见秋色已至。

为了寻找“多云亭”,我多走了不少弯路。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多云亭”地点比较背,沿着山路七拐八绕,终于在一处小山头上看到了它。多云亭是八角攒尖顶的建筑,亭前没有匾额,景点牌上介绍它是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地。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亭子四周被玻璃门窗封闭,透过玻璃向里看,两排桌椅相向安置,桌上按照当年原样摆放着办公用品。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阳光穿过玻璃投射在桌面上,光影掩映着旧时的工作景像。

乾隆皇帝在香山建了静宜园,我们看到的景点都属于静宜园的范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静宜园遭英法联军焚毁。到了民国时期,在旧址一角修建了香山慈幼院。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小白楼,原中共中央图书馆

香山慈幼院是民国时期,由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创办的幼儿救济机构,民国后期,规模扩大后搬迁到市区。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小白楼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进驻香山后,就用了慈幼院的这片建筑做为办公地。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思亲舍,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居住地

距多云亭不远的“小白楼”和“思亲舍”都曾经是慈幼院的建筑,后来,中共中央图书馆和中央宣传部分别在这里办公和居住。

在香山南线上的“双清别墅”,就是当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双清别墅前的池塘边有一株大银杏树,这个时节拍照也非常出片。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双清别墅,图片来自网络


“致佳”亭和“玉乳泉”在一块儿,一方泉水潺潺地从石隙中流出,汇聚成池,又顺着细渠一直往下。不知这股泉水,最终是否会流入韵琴斋的那处池塘中,变成了“琴音”?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玉乳泉处有一亭,叫做“鹦集崖亭”,重檐四角的结构,与别的亭子不同,这座亭子不是供游人休息的,亭中布列着假山叠石,好像是为这些石头建了一个亭子。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静宜园所有景致,都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仅存基础。我们今天看到的都不是当年的静宜园,而是香山公园在近几十年渐次修复。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阆风亭”正对着登“山神庙”的小径,乾隆皇帝当初为静宜园的每一处景观命名时,都颇费了一番心思。“阆”的意思是地势高广,“阆风”意喻临风而立。阆风亭是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建筑,建在视野开阔处,站在亭中可远眺山景。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而对面小径上的那座山神庙,当年乾隆爷在这修庙奉祀山神,是为了祈福禳祸,最终也在列强的一把大火中自身不保。站在这里,山的视线更为开阔,面前的山脊线一层一层徐徐展开。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伸出头向上望,已经能看到香炉峰上的重阳阁了,那里热热闹闹的人声也隔空传过来。

加油!目标可望。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中午时光,太阳照射在山道上,形成强烈的光影。山道上落满了干透的柏枝和柏籽,一路踩过去,脚底下哔哔啵啵发出轻轻的脆响。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香山栽种最多的应该还是松和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明清的皇家园林中,松树和柏树占比最多。

这是为什么呢?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松柏(一般是油松和侧柏)是非常适宜在北方栽种的树木,做为北方树种当然更适宜北方气候,因此,也是明清皇家园林中的首选树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松柏的树龄比较长,从北京前朝留下来的许多松柏古树便可知一二,更何况又是长青之树,因此,松柏也用来体现统治稳固、千秋万代。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乾隆帝在修建静宜园时,在道路两侧和寺庙庭院之中,都种植了松柏。解放后香山对外开放,从曾经的皇家苑囿变成人民的公园,园林工人对留下来的松柏进行维护,并重新扩大了种植面积。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终于,在路上遇到一片漂亮的红叶,捡起来捏在手中,边爬山边欣赏,果然只需要有一片漂亮的红叶,放在哪儿都能出镜。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沿着防火墙(又或者是静宜园曾经的墙垣)一直往上爬,这条路我前年曾经走过。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那次,我在这条道上碰到一位很能爬山的老哥,他是河北人,六十多了,从小既爱爬树更爱爬山。他的同伴跟着走了一小段山路就不愿意爬了,说在门口等他,于是他一个人继续向上。老哥只简单地带了一杯水和一块面包,我分给他一个桔子。

讲真,老哥的腿脚真是快,我反正是跟不上。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站在开阔处看风景,往下看随处可见亭子,我也不知道哪一个亭子我看过、哪一个亭子没见过。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南线的静翠湖边有一株特别火红的秋树,三年了,好像也没见它长粗,静翠湖上的荷叶瑟缩成一片,聚在湖面一角举着残破的伞盖。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翠微亭就离静翠湖不远,边上有一棵大银杏树,深秋的季节它还绿着,跟双清别墅的银杏树相比,它就显得特别年轻。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双清别墅的银杏树,早已经在秋风中迫不急待地变黄了,临水而立,通黄的树叶与池中的红鱼交相辉映,池边有一座六角的亭子,名叫“双清亭”。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也许,在1949年的春天,百忙之中的主席也曾站在这里凝神,那时,银杏树叶可能刚刚发芽,正待生机勃勃地成长,就如当时的中国,未来的一切,都将是打破旧时代的一个新开始。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绚秋林亭与唳霜亭相距不远,看名字就知,都是赏秋佳地。还记得唳霜亭边有几株珍贵的白皮松,与深色的秋林相衬,树干更是如霜般雪白,可惜,经年的旧照都已经被我删除了。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终于在午后时分,爬到了距顶峰还有一百多米的休息区。到了午餐时间,找一个空位放下包,从包里掏出我带的午餐,一块稻香村的紫菜蛋糕,一只鸭腿,又捧出我的大水杯。你不知道,能坐在山上喝一杯热茶,是何等惬意。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吃过午餐继续爬山,最后一百多米,向着顶峰冲刺!

这一百多米的山路就比较陡升了,几乎全是台阶,海拔在脚下的台阶上迅速升高。

有游客一边爬一边说:怎么吃过饭以后反而爬不动了呢?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其实她不知道,进食后,身体会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消化系统进行工作,用于消化分解胃里的食物。那么此时流向下肢肌肉的血液量相对不足,肌肉无法得到充足的供氧量因而无力。

这都是正常现象。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此时,登峰在即,山势已经到了绝对高度,远处的北京城区赫然在望。

当年,乾隆爷登高站在香炉峰时,不知道向下看到的是什么?是小山与河流还是宫府大院?几百年过去,小山与河沟已经夷为平地,北京城在不断变大长高。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登上香炉峰,一人多高的香炉石刻矗立在眼前。所有登顶的人,大约都想在此留影纪念,年年来,年年这里都围着一圈人排队打卡。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我曾经举着手机,从人缝中拍过香炉石刻,我也曾举着香炉石的文创雪糕,远远拍过香炉石刻。今天不吃雪糕,我举着半道上捡的那片红叶,在香炉石刻这里打了个卡。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香山重阳阁,重檐庑殿顶的结构,上、下两层设有阶梯回廊。站在这里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可以俯瞰北京城,天气晴朗视线清晰的时候远眺更佳。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重阳阁的一楼是文创商店,二楼便是登高远望、观赏风景处,中国古建筑中“阁”的作用,也正是用来登高望远。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重阳阁

登重阳阁不远还有两个景致,一个是观景台,据说可以看到西山落日,但我每次来都是旺季,便也不过去了,想必它与重阳阁一样,都是站满了人。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还有一处景致就清静很多,就是离它一百多米的踏云亭,听这名字便知应是一处好景致。

踏云亭建在香炉峰角处,十字歇山式建筑。正午的阳光照射在亭子处,四周天色清朗,山峰连绵。

至于面前和远方的山究竟是谁,我可分不清。北京周围有燕山山脉,还有太行山的“尾翼”。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站在望京楼拍到太行山

前些日子登百望山时,就看到了太行山脉。而香山则是属于北京西山的一部分,整个西山景区非常大也非常多。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北京西山真是好,有山有水有风景。所以,皇帝们也大都选择在这里建造皇家园林,用来休闲度假。皇帝爷们在紫禁城住着,没有自然景致可赏这得多憋屈,所以清代在京城附近相继建了“三山五园”的皇家休闲胜地。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

“三山”指的是西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指的是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和畅春园。皇帝们一年中长时间住在这些园子里,同时也在这些地方处理政务,这样就可以理解每处园子都有“勤政殿”的原因了,每处“勤政殿”都是皇帝的行政事务中心。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在“踏云亭”小憩片刻,做了点儿上述遐想,便背包下山打道回府。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下山不想走大台阶了,选了条废腿不废膝的路,就是从香炉峰下面的盘山公路,沿着消防通道一直走到北线的碧云寺。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这条道跟前面景区的山道相比,颇显孤寂,除了少量的下山游客以及车辆偶尔开过,时常近两小时坡道大部分时间前不见来人,后不见随从。四周除了山景更是没有任何人工景点。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穿过一片山村,快到碧云寺了,因为碧云寺后面的金刚宝座塔已经赫然在目了。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村中街角见几位老人坐在一处聊天,他们世代居住在山与寺之间,过着平静的生活,帝都与他们的关联度并不高,无论是远离京城的“皇帝远”还是守在这里的“皇帝近”,他们都是边缘人。不过在这“三山五园”拥有一处祖产,还是挺豪横的呢!

一路瞎想着,就来到碧云寺跟前儿。

香山附近有诸多寺庙,香山寺和碧云寺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依山而建,顺着山势叠起。

而碧云寺更是有个特殊之处。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碧云寺始建于金,明代宦官魏忠贤拓建寺庙,曾把这里做为家庙以葬身家,乾隆年在寺后建起金刚宝座塔(北京唯二)。

与众不同的是,碧云寺中还有一座孙中山纪念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曾在这里停灵,后灵柩迁走之后,在寺中建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出了公园往公交车站走,香山公园的东门是大部分游客所经之路,门前的买卖街也热闹非凡。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而与之相比,北门的煤厂街却冷清得多,路上遇到一间旧书坊和一家新华书店,进去消磨了些时间,从旧书坊淘得两本旧书耗次7元。


以我4次经历,带你打卡北京香山,北京的朋友请补充

回程时,在公交车上看到金黄的夕阳渲染着香山的景色,那片红叶的余温还留在掌心之中。

#北京香山#​ 香山的秋色,虽尚未到极致,但我沉浸于每年秋天爬香山的登高望远,也许我无缘看到漫山红叶的香山,但每一次来,既有登顶的成就感,又收获了满格的豪情,就这样享着受略带疲劳的惬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