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十四艺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出彩出圈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4日 14:51 1 cc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十四艺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出彩出圈

游船畅游在红叶映衬下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江小三峡中。特约摄影王忠虎/视觉重庆

十四艺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出彩出圈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蚩尤九黎城庆祝传统节日踩花山节。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重庆坚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引领,不断放大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五年来,重庆新增文旅市场主体超6万家,总量突破20万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1255家,3家企业成功上市、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旅行社突破1100家,形成“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1452.72亿元

2024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52.72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8.48%。

1401.3亿元

2024年,我市旅游业增加值1401.3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9.3%。

两江奔涌,华灯初上。

伫立在弹子石广场,上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苍穹之上“挥毫泼墨”,绘出各种绚丽画面。科技与艺术、历史与现代、潮流与时尚……目之所及处,均能找到“最重庆”的表达。

城之立体、江之灵韵、山之映现,尽在其中!众多游客惊呼:“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一帧画面。”

“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此刻显得如此具象化、场景化、可视化。

近年来,重庆坚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引领,不断放大重庆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让充满活力的新重庆奔腾而来。

实施“1396”行动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跨越式发展

千山有径,一脉相连。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抓手,唱好文旅“双城记”,是使命所在、责任所系,更是机遇所在、未来所唤。

为此,重庆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工作总牵引,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全面实施“1396”行动,即提升打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核;提质建设千年成渝古道、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3条高品质文旅景观带;打造“两江四岸·山水都市”“英雄之城·红色记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乌江画廊·多彩武陵”等9条游线;实施“爆款”产品培育、文化标识建设、文旅产业升级、文旅消费提质、数字文旅建设、综合服务优化等6大工程,推动走廊建设实现“规划图到实景图”的跨越式发展。

聚焦市场联动,川渝文旅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实施川渝文旅市场一体化改革,通过规划、政策等协同,促进文旅“同城待遇”。比如,川渝联合颁布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携手保护弘扬川剧艺术;共推百万职工游巴蜀、成渝文旅年卡等,推行景区互惠、门票互免等政策,培育“成渝飞”航旅融合品牌,推出渝进蓉出、蓉进渝出联动线路。

聚焦项目共推,川渝文旅精品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实施长征、长江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大巴山旅游度假区等跨区域项目,共推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盐业遗产、蜀道申遗,积极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不断彰显。

聚焦服务共享,川渝文化交流提质扩面。近年来,川渝两地文艺院团每年互动演出110余场,川剧《江姐》、舞剧《杜甫》多次在两地巡演,深受群众喜爱。依托社保卡实现川渝63家景区刷卡入园、174家图书馆通借通还。以“成渝地·巴蜀情”为统领,联合开展巴蜀合唱节等各类活动近200场,吸引两地5800万人次参与。

聚焦品牌共塑,川渝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联合推出“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品牌组合,推广世界遗产、石窟艺术等十大主题游产品,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800余趟,去年超过1亿人次实现川渝同游、川渝互游,成渝双城游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众行者远,远行者恒。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昂首迈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产品创新 产业升级

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立身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万家灯火如满天星河,跨江大桥若游龙卧波,两江交汇恰似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交融的隐喻……这一“站立”的城市,可谓“一城千面”。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的璀璨历史,“一城山水满城灯,数尽夜景看重庆”的魔幻都市,“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的山水画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栖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民俗风情……每一张“面孔”,都是游客“最爱”的模样。

且挥万管玲珑笔,重绘江流重绘山。

这是重庆文旅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的结果。

近年来,重庆深化实施强基焕新工程,提升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红色旅游高地、遗产旅游胜地、世界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9家增至323家、旅游度假区从22家增至32家、新创建旅游休闲街区30家,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出游选择。

培育打造星级旅游饭店124家;洪崖洞、长江索道、磁器口、欢乐谷等景区“火爆出圈”;串珠成链打造“两江四岸·山水都市”“壮美长江·诗画三峡”等9大主题游线,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0条,获评全国精品旅游线路17条。

锦绣山河入梦来,“诗与远方”彰渝采。

全市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巫山五里坡,全球唯一可乘坐大型游轮游览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等,旅游产品体系完善、类型多元,形成了以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长江游轮、都市景观、民族风情等为引领的现代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52.72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8.48%,排名上升至全国第十三、西部第二;旅游业增加值1401.3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9.3%。

五年来,我市新增文旅市场主体超6万家,总量突破20万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1255家,3家企业成功上市、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旅行社突破1100家,形成了“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重庆的至臻风景,正时时新、日日新!

数字赋能 文艺攀峰

让“巴渝文脉”薪火永传

“数智”改变生活,也“形塑”文旅。

“订场馆、看演出、享阅读、赏民俗……这个平台就像一个‘文化百宝箱’,有什么文化活动一目了然。”提到“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市民陈女士赞不绝口。

陈女士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来自重庆以数字化为牵引,大力推进“数字文旅”建设的结果。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数智赋能文旅。依托“智慧文旅”行业大脑,聚焦“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服务供给精准触达”,打造了“渝快文化生活”“惠游重庆”等多个数字化综合应用场景,实现2万个公共文化设施、167个景区景点、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可查询定位、可评价反馈,已发布推送5.3万场次文化活动,提供演出、培训、讲座等“百姓点单”流动服务15万次,惠及3200万人次,切实让群众对身边的文旅资源可见、可感、可及。

与此同时,我市实施文物保护项目870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保存良好率91%,涪陵白鹤梁题刻、中国传统盐业遗产、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蜀道(重庆段)成功列入“申遗”预备名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滋养。

全市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150家,每年开展社教活动超过1万场次、接待观众超过4000万人次,让博物馆游成为一种时尚;成功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新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传承人记录工程,让非遗融入生活、引领国潮风尚。

我市还致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等设施1.5万余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73平方米,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就近享受到阅读、演出、艺培、展览等。

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年均举办演出、展览等活动4.9万场次,相当于全市平均每天都有134场文化活动,服务群众超8000万人次。

积厚成势,巴山渝水气象新、景象新、面貌新。

品牌宣传 市场治理

让“新韵重庆”走向世界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重庆扎实推动品牌宣传、市场治理,让“新韵重庆”走向世界,具体举措包括——

创新推出“雄奇山水·新韵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诚邀全球游客畅游巴山渝水,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组织开展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甲亢哥”重庆行、荣昌卤鹅哥文旅营销等现象级引流活动,持续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品牌节会,提升重庆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渝鄂协作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精品景区集群,组建长江三峡游轮旅游联盟,推出国际一流游轮旅游精品,协同建设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合力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渝鄂湘黔四省市协作共塑武陵山区域文旅发展品牌,联动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提升“乌江画廊”游船品质,打造乌江水上航线风景连廊;构建武陵文旅对外宣传矩阵,奏响“山水同源·武陵同梦”大合唱;渝鲁协作打造东西部旅游协作升级版,持续开展“双十万市民互游”“百万主播助力鲁渝文旅协作”等活动,联合推出两地精品旅游线路等,勾勒出一幅鲁渝文旅融合的新画卷。此外,我市深化与长江沿岸省市合作,完善文旅资源开发、内河游轮、保税购物、旅游线路开发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等。

迭代完善文旅市场监管体系,贯通“景区拥堵一件事”等快响机制;实施封路让桥、公共交通延时运营等措施,位居“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全国游客满意城市20强名单榜首,被央视誉为“最宠游客的城市”。

山奔绿浪,雄浑苍茫;水流碧玉,婉转荡漾……一个生动、立体的新重庆正款款走向世界。

西部领先 全国进位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历史辉煌,旧貌换新颜;蓝图壮阔,巨笔绘新景。

向新出发,未来已来。

新征程上,重庆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增强高水平文旅供给、丰富高品质文旅体验、促进高效能文旅治理,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西部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地,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十五五”时期,重庆文旅的重点举措包括: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势见效,着力赓续巴渝历史文脉,构建国际化旅游旗舰产品集群,推动文旅产业能级跃升,提质升级现代文旅公共服务,做优城市形象对外推广传播,提升文旅现代化治理水平等。

两江汇流藏气韵,生机盎然腾美誉。

奋楫扬帆,重庆文旅已踏上新征程。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