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缸山观“虎”记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7日 04:11 1 cc

【秦皇岛旅游新地标】

缸山,因远观形似一口腌咸菜用的大缸倒扣于山峦之上而得名。于我而言,它早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山。我曾在这片土地工作,那段与缸山相伴的时光,让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寸山石都饱含难以言喻的深情,它更像是承载着记忆、勇气与信念的精神坐标。

缸山群的自然奇景与历史谜踪

缸山的群峰,每一座都藏着独特的故事与风景。从东侧眺望,虎山(原称平顶山)上的巨石形似卧虎,虎首面北翘立,呈狂笑之态,威风凛凛间尽显壮美,仿佛千百年来都在守护着这一片热土。而从西侧抚宁坟坨方向望去,这处山峰又化作羊头模样,当地百姓称之为“羊头山寨、东老城”,一峰两貌的奇趣,更添了几分探索的魅力。

缸山观“虎”记

缸山远景图。

中峰旧称尖山,因山顶矗立的巨石形似巨龟,便有了“龟山”之称。那巨龟的长颈向东南方探头伸展,仿佛在静静俯瞰着山下的沧海桑田,见证着人间烟火的变迁,每次驻足于此,我都忍不住感慨自然造物的神奇。

南峰正面的石壁上,天然石纹勾勒出“士彬”的轮廓,站在远处眺望,依稀可见那挺拔的形态,“士彬山”的名号也由此而来。北坡还藏着一处玄山洞,洞口隐于林木间,仿佛藏着未被探寻的秘密,而这虎山、龟山、士彬山三座山峰,在缸山主峰上向下俯瞰时,愈发显得醒目秀美,构成了缸山最具辨识度的景致。

缸山主峰西侧的卧虎峰,形象逼真,更为引人注目。为探究竟,我们由“一棵松”处前行,翻山路崎岖,荆棘丛生。行至半路,放眼望去,有两座用石头堆砌的城墙赫然出现在眼前,且建在虎背上,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先民,在山坡险要处修筑了它们。城墙虽历经岁月侵蚀,砌石间的缝隙已爬满青苔,但整体轮廓依旧清晰,依山势蜿蜒而上,位置极为险要。

缸山观“虎”记

缸山一棵松的风景。

攀登时需紧贴岩壁,手脚并用才能向上挪动,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既惊叹于古人选址的智慧,也好奇当年修筑这城墙的目的,是为防御,还是为守护某种秘密?可惜始终未找到相关史料记载,这神秘的石砌城墙,反而成了缸山留给后人的一道历史谜题。

除了群峰与城墙,缸山的龙潭更是不容错过的胜景。从缸山中部横山段穿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深处走去,在一处陡峭岩壁上,“龙潭”二字清晰可见,那雕刻的字迹历经百年风雨仍未褪色。每到雨季,山间雨水汇聚,从岩壁顶端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飞珠溅玉般落入下方的深潭,水声震彻峡谷。清澈的山水顺着岩壁流淌,向南望去,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为巍峨的缸山增添了几分灵秀,这景致,我至今仍清晰记得——2018年8月1日那次登临,龙潭瀑布的壮美,让同行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赞叹。

雪夜拉练的缸山记忆

说起与缸山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儿时。在故乡的村头,只要向西眺望,就能看到缸山的轮廓,那时的它,是童年视野里最巍峨的风景,总让我心生向往。而真正与缸山“深度接触”,是1969年的正月十五夜晚——那年,我参加了抚宁县战备团组织的野营拉练,那是一段至今想起仍心潮澎湃的记忆。

那天夜里,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我们穿着厚重的棉衣,背着背包,扛着机枪,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从抚宁县城集结出发,途经昌黎县的张各庄,穿越缸山,最终抵达渤海公社宗杨村,并在东河南老炮台进行实战演练。

雪夜里的缸山,没有了白日的秀美,却多了几分肃穆与险峻。脚下的路被积雪覆盖,分不清哪里是山路、哪里是沟壑,只能跟着队伍的脚步,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雪花钻进衣领,冻得人瑟瑟发抖,但没有人叫苦——那时的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我们从龟山与士彬山之间的山谷穿越,那段路本就崎岖,积雪覆盖后更是难行,稍不留意就可能滑倒。队伍里的每个人都相互搀扶,前面的人小心翼翼前行,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脚印紧跟着,雪地里的脚步声、呼吸声,还有传来的鼓劲声、军号声,成了雪夜里动人的声音。当我们走出缸山,抵达目的地时,天已经蒙蒙亮,身上的棉衣被汗水和雪水浸透,手脚冻得麻木,但看着彼此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成就感。那段雪夜拉练的经历,让我对缸山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风景,更是磨砺意志的“战场”,也让我从此对这座山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后来,我在抚宁留守营区委工作期间,与缸山的联系更加紧密。那时,我们经常下乡到樊各南、樊各北、七里涧、山上营等村,每次下乡,几乎都会与缸山相遇。我们有时在大队办公室,有时在山坡上研究山林绿化方案,引导村民种植果树……看着缸山脚下的植被一天天变绿,果树一年年挂果,心中满是欣慰。那时的缸山,是工作的背景,也是责任的见证,它看着我们为这片土地付出的努力,也见证着乡村的变化与发展。

登峰砺志的感慨与信念

退休后,我对缸山的热爱丝毫未减,几乎每年春夏秋冬,都会来这里攀爬、观赏。但多是抵达“一棵松”处,或拍缸山倒扣、或拍卧虎山峰。而此次为探清卧虎峰的真貌,我与好友相约,再次踏上了缸山的征程,这一次的经历,更让我对“坚持”与“挑战”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们从熟悉的“一棵松”处启程,心中满是期待,可真正走进山林,才发现路途比想象中更为艰难。山间没有现成的路,只能在沟壑纵横的乱石与杂草间穿行。狗椒树密密麻麻,枝杈上的尖刺像小钩子,稍不注意就会钩住衣裳,甚至刺破手掌,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拨开枝叶。有时需要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石缝狭窄,只能侧着身子,双手紧紧抠住岩石的缝隙,脚下便是深不见底的深渊,那一刻,心中既有对危险的警惕,也有不服输的韧劲。

宋长万同志是爬山的行家里手,他熟悉缸山的每一处地貌,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走在最前面,为我们劈开荆棘开路。即便有他引路,途中依旧有几处惊险地段——有一段路几乎是垂直的岩壁,只能用手抓着岩壁上的石痕,脚踩着仅能容下半个脚掌的石窝,侧身缓慢移动,低头就能看到下方的深渊,让人手心冒汗。但每当想退缩时,看着前面长万同志的身影,听着他的提示与鼓励,便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行至中途,我们遇到了那两座神秘的石砌城墙,沿着城墙边缘攀爬时,更能体会到“险要”二字——城墙外侧便是悬崖,只能贴着内侧的石壁,一步一步向上挪。登上城墙的那一刻,视野豁然开朗,远处的群山与近处的林木尽收眼底,心中满是自豪。穿过城墙后,离卧虎峰顶越来越近,最后的路段虽依旧难行,但想到即将抵达目标,便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们上下山历时5个多小时,出发时太过匆忙,竟忘了带水和食品,中途只能靠身上仅剩的几块糖块补充体力。口干舌燥、双腿发软时,是眼前的美景支撑着我们——脚下的缸山,林木吐绿,野花点缀在山间,微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登顶后,南望是大海与蓝天交融,烟波浩渺,仿佛天地都在此处连成一片;北望是抚宁的城区,房屋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紫金山上的魁星阁映入眼帘,整个城区,一派绿意葱葱的景象。

随行的朋友特意在“一棵松”下侧的山峰处,用长焦镜头和手机记录下我们登顶的瞬间,那些画面,不仅是此次行程的纪念,更是对“坚持”最好的见证。

缸山观“虎”记

攀登到峰顶的快乐。

站在卧虎峰顶,迎风而立,心中感慨万千。这次登缸山的经历,让我再次想起那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山路的崎岖、险境的环生,就像人生中遇到的困难,看似难以逾越,但只要有坚定的定力,有不服输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一定能穿越难关,抵达心中的“顶峰”。

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缸山教会我的,不仅是欣赏风景的眼光,更是挑战自我、勇于登攀的信念。它让我明白,无论年龄多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就永远能在前行的路上,看到最美的风景。而这份从缸山身上汲取的勇气与信念,也将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永不停歇。

感谢长万同志一路引导、呵护、助力前行,圆了我缸山寻“虎”观“虎”之梦。(作者:聂春友 )

来源:秦皇岛日报

编辑:李志财

见习编辑:高春梅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