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一城清水绘就高原生态底色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7日 10:16 1 admin

湟水河畔,绿廊蜿蜒,移步换景,清新的空气伴着骑行身影,一路心旷神怡;

北川湿地,碧波映城,秋色连波,水天一色的画卷中,市民游客流连驻足,由衷赞叹西宁之美;

从昔日“水少、水浑、水脏”的旧貌,到今日清水畅流,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正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城市彩带”与“高原明珠”。

一城清水绘就高原生态底色

今日之西宁,水韵灵动,城景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渐次铺展。

一城清水绘就高原生态底色

“十四五”期间,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奋力推进安澜水网、供水水网、生态水网和智慧水网建设,加强湟水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重点水利工程为西宁注入水动力

深秋的大通县桦林乡层林尽染,大河滩水库碧波荡漾。这座投资3.716亿元的水利枢纽已完成下闸蓄水,进入试运行阶段,水库建成后,可有效防止洪水灾害,保障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湟中区的田间地头,变化同样令人欣喜。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让41个村庄的河道重焕生机。曾经淤塞的沟渠如今清水潺潺,新修的生态护坡上草木葱茏,不仅打通了河湖“毛细血管”,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与此同时,药水河幸福河湖建设正稳步推进。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总投资1.41亿元的项目已全面开工,通过河道扩宽、水系连通、岸线整治等系统性治理,将全面提升干流防洪能力,筑牢水安全屏障。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浪滩、浪水、浪河山”的幸福河湖新名片,实现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多赢。

从南川供水工程筑牢城市发展根基,到大河滩水库守护一方安澜,湟中水系连通润泽万千农户,再到药水河幸福河湖建设,“十四五”期间,西宁市以重点水利项目为抓手,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一批批重点水利工程的扎实推进及陆续投用,让水安全更有保障、水资源更可持续、水生态更加优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水动力”。

小流域治理治出绿水青山

荒坡变梯田,浊水变清波,村庄迎客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惠民工程。

“经过治理后,我们村原来的1200亩老旧梯田变成了现如今的稳产高产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大通县景阳镇寺沟村书记马国祥高兴地说。曾经,寺沟村南山的梯田田面窄小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如今,改造后的梯田宽阔平整,配套的生产道路和排水设施一应俱全,蓄水保土和增产能力大幅提升。每到油菜花开,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走进村里,青山绿水间,花灌木点缀,生态停车场、湿地与溢流堰跌水景观相映成趣。“从前河道垃圾遍地、河水浑浊,现在水清了、岸绿了,村民也开心了。”蜿蜒的仿木桩、层次分明的网箱、刚劲的钢混渠,与两岸景观植物共同勾勒出生态宜居的画卷。

寺沟村的蜕变并非个例。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湟中区2024年度田家寨三期项目区专项建设工程仅用53天就完成主体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新修梯田800公顷,修筑田间道路24.033公里,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转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年保水量达54万立方米,保土量3.24万吨,惠及7个行政村。

“十四五”以来,西宁市聚焦黄河(湟水)流域主战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累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项目34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0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72.5%提升至74.5%。通过打造湟源县池汉素等示范工程,带动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连续4年平均减少50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显著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路径,成功实施大通庙沟、景阳镇等省级示范项目,构建起“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治理样板。

深化河湖长制 共护碧水清流

秋日的湟水河畔,天高云淡,晨光为水面镀上一层碎金。城北区祁连路西社区党委书记、社区级河长妥香珍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堤岸上。她手持垃圾夹,拎着垃圾袋,目光仔细地掠过岸边的草丛和河面,从金海湾桥头到银苑小区这熟悉的巡河路程,她已用脚步丈量了11年。“这些年河道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的护河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妥香珍说,不仅是河湖长,辖区居民、网格员、幸福专员发现问题都会反映,爱河护河的意识真正深入人心,形成了保护合力。

近年来,我市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河湖长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将75条河流、24座水库及其他人工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实现涉水区域全覆盖管理。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密集调度、带头巡河,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格局。各级河湖长扛牢主体责任,加密开展巡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基层河湖长“多长合一”,1202名河湖长累计巡河超14万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此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清除垃圾及固废16万吨,河湖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记者手记:

从湟水河畔的绿意盎然到北川河湿地的鸟语花香;从重点水利工程的势如破竹到小流域治理后的田园新景;从1202名河湖长的默默守护到全民爱河护河的自觉行动……西宁用实践书写了一份出色的治水答卷。今日的西宁,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丰硕的治水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这座幸福之城增添了最动人的生态底色。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