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村里有个馆】青山绿水,守一颗红心——访炎陵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11日 09:00 1 admin
【村里有个馆】青山绿水,守一颗红心——访炎陵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

7月10日,位于炎陵县十都镇青石岗村的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萌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邓正可

株洲市炎陵县十都镇青石岗村雾气缭绕的山坳里,一栋两层的泥黄色客家土屋安静独立,像翠绿襁褓紧裹着的婴儿。

土屋已上百岁,有左右两个大门,四扇斑驳的深褐色木门前的枕石已经破损。屋前一株数十米高的侧柏,默默记录着年岁。土屋前门的墙上有八个朱色大字:青石冈红色博物馆。

青山绿水间,流淌着红色记忆

“青石岗人赶集,大多去井冈山,而不是40公里外的炎陵县城。”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民间收藏家陈正球说。

站在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门前,八面山映入眼帘,山林间吞吐的云雾仿佛触手可及。走进博物馆,一段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轮廓愈发清晰。

青石岗村山高林密,洞穴、河汊众多,作为炎陵从十都镇方向进入井冈山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八面山哨口的第一门户,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之一。历经井冈山斗争、湘赣苏区斗争等,村里至今留存着青石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九曲水红军炮楼、鸡冠岩红军哨口、棚湾粮仓、蓝阿山红军住所以及红军药厂旧址等众多印记。

2015年,陈正球到青石岗村旅游时,发现了山间散布的大量红色遗迹,后来,他受到1968年在此地下乡的谭淑芳女士的日记启发,决定筹建一家民间博物馆,并着手搜集相关的物件。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屋后的红军张崇周之墓,是陈正球将博物馆选址于此的关键。

经市县相关部门核准,2022年,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户青石岗村。陈正球多年来搜集的钱币、武器、办公用品、书籍、生产农具、生活用品、民俗物品等300多组老物件,有了一个共同的家。“绝大多数的老物件是我购买的,一部分源于青石岗村民的捐赠。”陈正球说。

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祖上是烈士

博物馆共有5个主题展厅,从一楼正门进入,分别为序厅、红色金融厅、红色斗争展厅、红色故事展厅,木梯上楼,二楼为红色文物展厅。

一楼序厅正中,挂着一幅毛泽东组织座谈的油画。1928年,毛泽东从井冈山下来看望红军战士,在青石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祠堂)前,组织区委、区政府及赤卫队负责人座谈,指导革命斗争。油画下方陈列的是与油画同款的方桌和板凳。

作为油画背景的陈氏祠堂,距离博物馆只有几分钟的脚程。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屋,雕花门簪已斑驳开裂,堂内高悬的五块寿匾却字迹可辨,最早的可追溯到光绪九年。一方天井,引雨而下,地上的青苔和杂草,成为老屋后来的新“主人”。

在红色金融展厅,摆放着从德国进口的两台铸币机和一台印钞机,展厅右侧是铸币厂工人居室的复原陈列。井冈山斗争时期,后勤补给匮乏和金融秩序混乱,成为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考验。博物馆所在地就是当年的红军铸币厂之一。二楼展厅内,可以见到许多加戳了“苏维埃”三个字的旧银元。

红色斗争展厅,也有一幅油画,画的是朱德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井冈山的场景。井冈山斗争时期,青石岗周边的赤卫队员、革命群众配合红军战士,在酃县(今炎陵县)打土豪分田地,除了将土地和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外,其余部分先由赤卫队员运抵设在青石岗九曲水的红军粮仓,再定期运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楼展厅内就陈列着一块刻有“打土豪分田地,1928年”字样的青石板。

“目前,青石岗村有280余户人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祖上是烈士。《炎陵县志》记录的青石岗籍烈士就有50多位。”陈正球激动地说。从1928年到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青石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明光、政治委员陈湘达领着青石岗人民,守哨所、护炮台、治伤员、固粮仓、运物资、打土豪,前赴后继,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这里人口最少时,仅存60余户、300多人。

“这个捣药罐,就是我在红军洞中发现的,罐上刻有俄文‘苏维埃万岁’、五角星等,它曾是红军后方医院救死扶伤的见证者。”陈正球说,这个捣药罐是他必向参观者讲解的物件之一,另一个,是刻着“节约闹革命”字样的陶罐。

从青石江到青石岗

为什么村子叫作青石岗,博物馆名却用的“青石冈”?陈正球捧着一本书笑道:“其实这个村原名青石江。”

陈正球将手里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翻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八月三十日井冈山一战,湘敌始退往酃县,赣敌仍盘踞各县城及大部乡村。然而山区是敌人始终无法夺取的,这在宁冈有西北两区……在酃县有青石冈和大院区。”

“在炎陵客家话中,江与冈的发音都是‘gang’,青石冈就是毛泽东挂念的青石江。”后来,青石江改为了青石冈,也就是现在的青石岗村。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沿用过去的“冈”字,也让这段记忆有了更深的刻度。

从青石冈红色文化博物馆走出时,大雨骤降,八面山很快隐退于白茫茫的雾气中。山高风急,博物馆前坪的五星红旗,仍在雨幕中飞扬。

来源:华声在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