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韩国政府犯愁,特朗普张口就要4000亿美元,李在明到底签不签?关税一关还没过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2日 17:51 1 admin

根据环球网报道,距离美国对韩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的最后期限没多久了,李在明政府正为4000亿美元投资基金的谈判焦头烂额。 这场风波始于特朗普发布的那封公开信。信里写得直白:自8月1日起,所有日本、韩国输美产品都要多交25%的税,而且这税是“额外叠加”的——哪怕日韩企业绕道第三国发货,只要被美国发现,关税只会更高。更狠的是特朗普放话:要是日韩敢反过来加税,美国立刻在25%基础上再加码。

表面看,特朗普是在“谈公平”,信里还强调“贸易逆差威胁美国经济安全”。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哪是谈公平?美国算过账,日韩对美贸易顺差常年居高不下,光是韩国一年卖到美国的汽车、芯片、钢铁,就够填上不少逆差窟窿。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很明确:要么让日韩企业把工厂搬到美国,要么乖乖多交钱。

韩国政府犯愁,特朗普张口就要4000亿美元,李在明到底签不签?关税一关还没过

李在明(资料图)

对韩国来说,25%的税已经够难受了。汽车、半导体、钢铁是韩国出口三大支柱,去年这三个行业对美出口额占总额的40%。要是加税,韩国企业要么涨价丢市场,要么自己吞掉成本——前者可能导致订单流向日本或东南亚,后者直接压缩利润。

韩国代表团两次去华盛顿谈,美方根本没提减免关税的具体方案,反而甩出两份“清单”:第一份是开放农牧市场,要求废除30个月以上牛肉进口禁令、放宽水果检疫标准;第二份更离谱,要韩国政府牵头搞个4000亿美元的“制造业合作基金”,专门给在美建厂的韩企用。

4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韩国2025年国家预算才5000多亿,这笔钱占了全年财政支出的八成多。要是签了,韩国政府接下来两年的教育、医疗、基建预算都得勒紧裤腰带。更要命的是,这钱从哪来?韩国财政本来就因为尹锡悦时期的戒严后续支出捉襟见肘,现在要掏这么多钱,要么发国债拉高债务率,要么加税让本就不景气的内需雪上加霜。

韩国不是没想过反抗。产业通商资源部官员私下说,他们准备了“非关税壁垒放宽方案”——比如适当降低部分汽车零部件关税、扩大农产品进口配额。但美方根本不接招,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全程只盯着基金的事。韩国政府网站16日还专门发声明:“谈判内容不便透露,请勿过度猜测。”这模棱两可的态度,被外界解读为“可能松口”。

韩国政府犯愁,特朗普张口就要4000亿美元,李在明到底签不签?关税一关还没过

李在明(资料图)

再看隔壁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态度硬气得多:在国会拍桌子说“关税不合理,日本不会妥协”。

韩国国内也吵翻了天。农业团体最先坐不住:废除牛肉进口禁令?李明博时期就是因为这事儿,百万人举着蜡烛在首尔街头抗议,最后政府不得不赔钱道歉。现在再开放,农民肯定要闹,搞不好又要引发社会动荡。工商界也不买账:4000亿美元基金看着是“支持企业”,实际上是把钱送给美国建工厂,最后利润大头被美方拿走,韩国企业只赚点加工费。有经济学家算过账:要是基金落地,韩国制造业产值可能5年内下降15%,产业空心化速度比现在还快。

尽管日本和韩国同为美国的盟友国家,但在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的问题上,两国的应对措施都显得成效有限。日本方面已决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诉讼,指控美国的关税政策违反多边贸易规则。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历来对多边机制采取实用主义立场,WTO的裁决恐怕难以有效改变现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对美国农产品(包括牛肉、大豆)及工业设备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但由于日本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较低,这种反制手段的实际影响力可能较为有限。

最尴尬的是李在明。他上台时喊着“平衡外交”,既要跟中国搞好关系,又不想彻底得罪美国。可现在美国把关税大棒一挥,韩国根本没太多选择。现在距离8月1日没多久,韩国谈判代表还在跟美方“抠细节”:基金规模能不能少点?能不能分几年出钱?审批流程能不能快一点?但美方态度很明确:“要么签,要么加税。”

韩国政府犯愁,特朗普张口就要4000亿美元,李在明到底签不签?关税一关还没过

李在明(资料图)

这不是简单的“签不签”问题。对韩国来说,这是一场关乎经济命脉的博弈——签了,可能伤筋动骨;不签,马上要承受25%的关税重击。李在明政府能在这几天里找到第三条路吗?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