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18:59 1 cc





如今作为一名铜陵人,对犁桥这个名字十分熟悉。熟悉它是因为犁桥建立了水镇景区。犁桥水镇景区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很快成为铜陵文旅的名片了。随着游人的增多,有些去过犁桥水镇景区的人说犁桥水镇全是仿古建筑,没有任何历史感。甚至有些铜陵本地人也说犁桥以前就是个圩区并没有什么老街。在犁桥水镇景区没有开发建设之前,我对犁桥这个地名也知之甚少。大家有些质疑也很正常。作为本地历史文化爱好者,喜欢去从史料中寻找答案。于是我翻开铜陵县志寻找犁桥的历史。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清代乾隆铜陵县志记载铜陵八大市镇)


犁桥原名:“犁耙桥”,最早记载于明代嘉靖年间由李士元修沈梅篡的铜陵县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汉字,但是确定了犁耙桥这个名字最少有500年的历史了。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

(清代乾隆铜陵县志记载犁耙桥具体位置)


犁耙桥这个地名究竟何时起的呢?带着疑问我去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据史料记载,铜陵在宋朝以前的圩区属于滨水之处,长江进入汛期后经常内涝,导致这些区域被水淹没,没有办法居住以及从事农业生产,再加上当时人口少,也不需要冒险去滨水区修筑堤坝开垦圩田。宋代建立后,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快速增长,北宋时期我国人口突破一亿人,当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了解决人口吃饭问题,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开垦荒田。铜陵在这时期开始修建长江大堤,在堤内再筑坝圩田,堤坝之间有河沟,用于灌溉以及排涝,河沟之间有桥梁连接,此时犁耙桥建立,极大地方便人们在圩区耕种。清代乾隆年间铜陵县知县李清岩编写的铜陵县志记载得更加详细,确定了犁耙桥的具体方位。犁耙桥在县东三十里,在仁丰中圩南,再兴圩北,跨大河居两镇间往来要街,贡生查凤翔等倡建。经过宋代,元代,明代以及清代早期发展,犁耙桥已经成为铜陵县八大市镇之一,并在镇上建立社仓(指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两间,位于查宅南。同时期大通镇以及顺安镇也同样建立社仓两座,可见当时犁耙桥古镇的人口规模可以和大通镇以及顺安镇比拟。我国古代地名通常根据古代山,水,以及大姓居住地起的。先有犁耙桥后用桥作地名,犁耙桥很可能建于宋代,经过元明两朝使用,清代原址重修。综上所述,犁耙桥起源于宋代,发展于元明,建镇于清代早期,铜陵古镇之一。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

(犁桥水镇景区的石牌匾墙)


今天犁桥水镇景区的建立,重现了当年犁耙桥古镇的繁华。有过之而无不及。犁桥水镇的成功离不开铜陵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更离不开铜陵一位资深收藏家朱国正先生。犁桥水镇的一砖一木一瓦都倾注了他的收藏心血,不仅保护了徽派建筑,还传承了徽派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走进犁桥水镇,仿佛穿越到了五百年前的犁耙桥古镇。瞬间把我带到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画面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让我流连忘返。景区内让我驻足时间最长的景点莫过于石匾额墙,从明代到近现代时间跨度长,内容繁复,实属罕见。期待有一天能够把每块石匾额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破解出来。

犁桥水镇的历史渊源

(犁桥水镇景区的石牌匾墙)



作者:陈延宝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