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夜话园博 | 关于园博会那些主题词的背后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22:52 1 cc

【来源:温州日报】

夜话园博 | 关于园博会那些主题词的背后

2026年在温州举行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是“诗画山海 共享绿色生活”,它的背后有什么深意?请听“园博设计者说”第二期:《园博会的那些主题词》。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自诞生日起,便是一部行走的生态绿色发展年鉴。从园林专业的基石出发,它以草木为墨、山水作笺,将每个时代的绿色追求,凝结成鲜明的主题——如2007年厦门园博会,以“和谐共存 传承发展”入题,在凤凰木的绯云里,勾勒和谐社会初绽的新绿;2010年济南园博会,用“文化传承 科学发展”统领,描绘科学发展的生态长链;至2018年南宁园博会,关注“生态宜居 园林圆梦”,见证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年轮;2023年合肥园博会,主题是“生态优先 百姓园博”,则将目光回归到了生态与人本。

这些烙印在园博会史册上的主题词,恰似大树生根,既深深扎进城乡发展的历史土壤,又始终向着自然之道生长。每届园博会都用其独特的园林语汇,应答着时代的叩问。园博会不仅仅是行业最新技艺的展台,更是丈量国家绿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当钢结构遇见木构榫卯,当智慧系统邂逅传统技法,过去十四届园博会展园里,那些穿越交错的时空经纬,编织出的正是我们对“诗意栖居”的千年追寻。

当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最终落子在温州时,这座枕山面海的城市,将“诗画山海,共享绿色生活”的主题词轻轻揽入怀中。

夜话园博 | 关于园博会那些主题词的背后

“诗画山海”四字,原是刻印在浙江山水间的千年文脉。中国园林向来师法自然,而浙派园林的独特之处,正是其骨骼里流淌着的山水基因——不是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亦非皇家园林的庄严华贵,而是谢灵运笔下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在大自然空间里的惬意抒怀。

公元422年,这位山水诗祖沿楠溪江放舟,留下了“池塘生春草”的诗句,叩响了中国山水美学的门扉。这种源自山水的营造智慧,早已超越单纯的模拟自然。它不仅勾勒出华夏大地的地理轮廓,更沉淀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古人观山悟刚健,临水得柔韧,仁山智水,将天地大美化作立身处世的哲学。这种独特的山水观,滋养出自然山水式的园林,让叠石成山、引水为涧的传统营造技艺,成为崭新呈现的大地风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浙江的瓯江之畔,会发现温州这片土地,恰似铺展的青绿山水长卷。谢灵运在此写就的山水诗篇,也延伸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一脉。

而今,这座承载着千年山水美学的古城,正在为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注入新的生机,也让山水园林,在这里遇见了海。温州与海洋的羁绊,始于瓯江入海处的潮声。从“瓯居海中”的上古传说,到宋元时期朔门古港的千帆竞发,再至当代温商闯荡四海的足迹,海洋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所在。考古出土的海船上,至今可见当年远航的浪痕;国际贸易港的集装箱码头,正续写着新时代的海丝篇章。这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塑造了温州独特的城市品格。

再看去,“诗画山海”四个字,恰恰是中国园林千年文脉的当代表达。这种根植于山水哲学的美学体系,既非简单的景观营造,亦非纯粹的艺术创作。从山水诗篇中的美学启蒙,到海上丝路传播的园林智慧,中国园林始终是文明互鉴的特殊载体。这一次,也愿以此主题远航出海,驶向它最初的价值所在:不是争奇斗艳的炫技,而是以山水为媒,让不同文明在诗意栖居的追求中寻得共鸣。既留住本土文化的根脉,又纳入世界文明的风景。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传递,或许比任何形式的宣言都更具穿透力。

“共享绿色生活”,讲述的则是园林的使命与发展——绿色生活的真谛,终要落在百姓推门可见的生机里。当我们把目光从宏大叙事转向市井街巷,会发现“共享绿色生活”不仅是发展理念,更是让园林回归本真的必由之路——那些曾经围栏高筑的公园早已拆除界墙,那些转角的废弃地变身口袋花园,就连高架桥下的灰空间也爬满凌霄花。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李如生理事长近年来一直倡导“百姓园林”,便是以人民需求为核心,注重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园林建设理念。它强调园林绿化应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提质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从大型城市公园到街头小微绿地,从社区花园到慢行绿道,这些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园林空间,为园林专业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百姓生活场景。这,与“共享绿色生活”的办会主题不谋而合。

在城市更新的一个个案例中,我们目睹了绿色生活的真实模样:退休教师把宅前两平方米空地,改造成精巧的植物园;外卖小哥在等单间隙,为街角花箱浇水;孩子们用落叶制作生态画框……这些鲜活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共享不仅是打开物理空间,更是让园林基因融入生活肌理。“百姓园林”以普惠的姿态面向全体民众,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园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归属。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游乐设施中嬉戏玩耍,年轻人能够在运动场地挥洒汗水,老年人可以在休憩区域悠然聊天,残障人士也能在无障碍设施的帮助下自由活动。如此的“共享绿色生活”,彰显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由此看来,“诗画山海 共享绿色生活”的主题,既是对中国园林千年智慧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回应。本届园博会从设计理念到建造技术,从展园布局到市民参与,都在践行着这个双重使命。大家会看见园林的边界正在消融,这种从专业领域走向百姓生活的转变,正是“园博会”最生动的注脚——当园林智慧融入寻常日子,便是对“越来越好”最朴实的诠释——愿园林不再只是风景,而是成为生活本身,是瓯江两岸新发的芦苇,亦是百姓眼角漾开的笑意。

温州园博园设计师余伟

写于2024年8月12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