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6日 00:54 1 admin

秦岭横亘在中国腹地,八百里山势如巨龙盘踞,主峰终南山更是《左传》记载的“九州之险”。这里岩石坚硬,岩浆活动频繁,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

谁能想到,就在这片连古人都叹为观止的天险里,中国人硬生生“掏”出了一条穿越山脉的超级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过去,秦岭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墙,从西安到陕南的柞水县,得绕着146公里的盘山公路走,弯道接着弯道,司机得全神贯注开3个多小时。

山里的百姓想送点特产去西安,光在路上就得耗大半天,物流成本高得让不少好东西不得不烂在山里。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想改善状况,就必须得修路,到这儿问题就来了:秦岭那么多山峰,挖哪个不是挖?为啥非得在终南山这块硬骨头里挖隧道?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秦岭是东西走向的细长山脉,设计团队找遍全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垭口修短公路。要打通南北,只能往山里“钻”。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就这样,在2001年1月,上万建设者带着工具走进秦岭深处,一场持续六年的攻坚战开始了。

开工第一天就遇上了麻烦,秦岭的地质太复杂了,像个“天然地质博物馆”。

有的地方岩石碎得像饼干,一挖就可能塌方;有的地段地下水藏在岩层里,一锄头下去就喷涌出几千立方米,工地转眼变成“水帘洞”,工人得边排水边施工。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更难的是隧道太深,深处空气稀薄,工人们背着工具开挖时,还得扛着氧气瓶才能正常呼吸。

加上终南山是生态保护区,不能随便炸山开路,每一次爆破都得精确计算炸药量,生怕惊扰了山里的生灵。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要在18公里的山体里挖通隧道,传统方法根本行不通。上万建设者琢磨了很久,盯上了隔壁120米远的西安-安康铁路隧道。

这条已贯通的铁路隧道成了“平行导坑”,能提前探测地质,还能从多个方向同时施工,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长隧短打”的妙招。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他们把18公里的隧道分成四段,四家施工队各管一段,像接力赛一样往前挖。

为了保证对接精准,工人们每天用GPS定位,激光导向仪架在100米外实时校准。

最后四段隧道合龙时,误差最小的地方只有3毫米,最大也才2厘米,这精度让国外专家都竖起大拇指。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六年时间里,工地上的灯光从没熄灭过。上万建设者轮班作业,有人在井下扛着钻机打眼,有人在控制台监控数据,有人顶着高温检修设备。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2007年1月20日,隧道正式通车,双洞全长36040米,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这条隧道花了40亿,每米造价8.8万元,每公里更是高达8860万元。

但这钱花得值,它创下的“世界之最”能列满一张纸:世界口径最大的通风竖井、最完备的监控系统、最先进的灯光设计……每一项都藏着建设者的巧思。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通风是长隧道的大难题,尤其公路隧道里车来车往,尾气聚集很危险。

建设者在隧道上方打了三个深661米的竖井,直径11.5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

竖井连着地下风机厂房,像三个巨型风扇,能根据车流量调节送风量,遇火灾还能快速切断风路阻火。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开车进隧道的人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惊艳:每隔5公里,头顶就有蓝色、红色的荧光灯组成“天空”,白云、朝霞、晚霞轮番变幻。

这是亚洲首创的特殊灯光带,是设计团队找了39名中欧司机做模拟试验,从五个方案里挑出的最优解,专门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隧道入口和出口的灯光也藏着学问,刚进洞时灯光亮,慢慢变暗适应洞内环境;快出洞时又逐渐调亮,帮司机眼睛适应外界光线,减少“黑洞效应”带来的危险。

10米一盏的诱导灯、40米一盏的安全疏散灯,在黑暗里连成两条光带,指引着方向。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安全保障更是密不透风,全隧道装了288台监控摄像机,单洞72台,每125米就有一台,连车轮溅起的水花都能拍清楚。

每隔250米还有事件检测器和火灾报警器,一旦有异常,中央控制室10秒内就能收到警报,应急系统立刻启动。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通车那天,柞水县的百姓特地赶来围观。过去从西安到柞水,146公里盘山公路得开3个多小时,遇上雨雪天还可能堵车。

现在走隧道,60公里路程40分钟就到,时间直接缩短了2.5小时,司机们再也不用在悬崖边绕弯了。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物流车司机感受最深,以前拉一车陕南的核桃去西安,光油钱和过路费就占成本的三成,山路颠簸还容易掉货。

现在走隧道,油耗降了一半,当天就能打个来回,商洛的猕猴桃、柞水的木耳很快成了西安超市里的常客。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老百姓的生活也变了样。柞水人去西安看病,不用天不亮就出发;孩子去西安上学,周末回家更方便了。

有人开玩笑说:“以前觉得西安远得像外省,现在逛完大雁塔,晚上还能赶回家吃晚饭。”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这条隧道不只是西安到柞水的捷径,更是陕西“米字型”公路网的关键一环。

它串起了包头到北海、银川到武汉两条西部大通道,让黄河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圈的货物、人员往来更顺畅,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力一下子强了不少。

隧道通车后,商洛的旅游火了,柞水的民宿多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家创业,大山里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现在,每天有上千辆车穿过终南山隧道。

司机们或许不知道,头顶661米的竖井正在默默送风,身旁125米的摄像头守护安全,脚下的路面每米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汗水。

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到,秦岭不再是天险,而是南北相通的纽带。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这条用40亿、六年时间、上万人力“掏”出来的隧道,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中国人“逢山开路”的勇气写照。

从“九州之险”到“天堑通途”,它让秦岭两侧的人们走得更近,让山里的资源走得更远,更在世界基建史上刻下了“中国精度”的印记。

如今再看终南山,山脉依旧巍峨,但隧道里的车灯如流萤穿梭。这道贯通南北的光,照亮的不只是路,更是三秦大地的民生与希望,是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在群山间写就的奇迹。#夏日旅行攻略#

6年耗资40亿,上万人把秦岭“掏”了个洞,造出亚洲第一隧道!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