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沿着黄河看忻州】水泉村:农文旅融合激活“长城游”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8日 12:51 1 cc
【沿着黄河看忻州】水泉村:农文旅融合激活“长城游”

夏日的偏关,长城遗址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

【沿着黄河看忻州】水泉村:农文旅融合激活“长城游”

偏关县水泉村。本报记者 冯晓磊

在水泉村的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内,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沿着修缮一新的1650米战备地道缓缓前行,触摸着明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历史脉络。地道内光影交错,斑驳的砖石诉说着边塞往事,而地道外的水泉村也借势走出了一条“以景带村、以村兴产”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集“军事体验、非遗展示、民俗互动”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由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及总长4500米的战备地道组成。2022年,当地投资2983万元推进景区建设,今年引入山西红门口旅游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市场化托管,投入240万元升级游客中心,计划投资5000万元用于景区提升改造并推出低空飞行、挠羊大赛、开城迎宾仪式、红门互市集市、非遗展示、骑马观长城、大型情景剧等新业态——低空飞行体验将让游客从空中俯瞰长城雄姿,“挠羊大赛”民俗赛事重现古代边塞竞技场景,大型情景剧《红门往事》则以光影技术演绎长城脚下的商贸传奇。

“以前地道就是个‘老土洞’,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能看演出、逛集市,周末游客量比去年翻了两番,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创业了。”村支书白秀贵说。

文旅火起来,产业活起来。依托“企业+农户”模式,水泉村培育出“梁作”小米、偏头羊肉、红门口胡油、糜米月饼等地方农业品牌,积极开发“水泉堡”黄酒,推出了地方小戏“庆丰收扭秧歌”、民俗歌舞“欢迎锣鼓”、“明代打夯修长城歌”等10余项文化产品。更令人期待的是,投资1000万元的水泉堡人文历史元宇宙项目已签约落地,未来游客可通过VR设备“穿越”到明代红门互市,感受晋商发源地的繁华盛景。

另外,依托水泉党性教育培训中心,当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党建培训,弘扬红色文化,厚植发展基础;“爱心善举积分制”则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参与景区卫生维护、非遗展演可兑换积分,换取米面油等生活物资。62岁的村民牛三如笑着说:“在景区当管理员,每月能挣2000多元,家里的土特产还能卖给游客,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长城脚下打卡地”,水泉村以“绿色文旅”为笔,以“红色党建”为墨,在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一幅“景村共生、产旅融合”的新画卷。如今,“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的品牌名片越擦越亮,这座长城边的小村落正朝着“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阔步前行。(乔龙飞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