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借“苏超”引流 江苏发力三年文旅行动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1日 17:00 1 cc

从“村BA”到“苏超”,近年来,发迹于民间的体育赛事不断成为各地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借“苏超”引流  江苏发力三年文旅行动

童彤

走,去江苏看“苏超”。

今年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持续刷屏,不仅点燃了江苏本地民众的足球热情,更一度成为外省游客的热门话题之一。

江苏文旅更是抢抓热点,借了一把“苏超”东风,于9月4日发布《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围绕发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策划“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水韵江苏·风雅德比”创意融合产品,持续打造赛事“第二现场”,放大“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整合的链式效应。

火热的文旅市场让江苏不断收获可喜成绩。今年1—8月,江苏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游客消费分别增长10.43%和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从“村BA”到“苏超”,近年来,发迹于民间的体育赛事不断成为各地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符号。对此善加利用,正在为地方文旅贡献一波又一波驱动力。

江苏文旅结合“苏超”跨界引流,本意就是要从不断增长的赛事流量获得影响范围更大的文旅增量。例如,推出“水韵江苏·风雅德比”创意产品,通过“赛事+非遗”“赛事+汉服”“赛事+文创”的融合,让游客在观赛之余,沉浸于苏绣、昆曲、评弹的文化魅力中。

这种“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的闭环设计,势必进一步推动“苏超”从单一的体育赛事升级为“文旅综合体”,进而迸发“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链式效应。值得一提的是,借“苏超”引流,还只是江苏文旅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的有力切入口。

《行动方案》计划以“六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为骨架,构建起规模宏大、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体系。

通过多元供给破题,让文化体验“活起来”。比如用“演出+旅游”让昆曲评弹走进景区,用“展览+旅游”让书画文物活态呈现,用“地名+旅游”让金陵、姑苏的历史故事可感可触。如此一来,每一个前来江苏旅游的游客都可以切身感受“诗与远方”,从抽象概念变为可参与、可体验的生活场景。

对接消费升级,让市场活力“火起来”。如果说“苏超”或将成为江苏文旅的一大全新IP,对于历史悠久的江苏而言,其自身文化品牌本就丰富。一方面,江苏充分挖掘“传统IP”潜能,将《红楼梦》的金陵风月、《西游记》的奇幻故事转化为汉服旅拍、主题文创,让经典文化成为“潮玩”的底色;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兴场景”,60个首发消费场景与“烟火气”夜间集聚区让游客在秦淮河畔听桨声灯影、在市井街巷尝特色小吃,实现“聚人气”与“聚财气”的双重目标。

在充分发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策划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的同时,江苏省文旅厅还强调,今后将立足江苏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海特色优势,开发更多游船游、游艇游、邮轮游等水上休闲旅游线路产品,加快发展“太湖揽胜”水上旅游,努力打造“水韵江苏”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

可见,品牌化正在成为地方文旅充分挖掘流量的一大有力“抓手”。对江苏而言,借“苏超”引流,发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本质上是一场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深度融合探索,意在为今后形成“赛事—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筑牢基础。

诚然,这种“以热点引流、以文化赋能、以产业升级”的模式,亦将为其他地方文旅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从“赛事流量”到“文旅增量”,从“传统IP”到“新兴场景”,从“全域布局”到“科技赋能”,江苏正用实践证明,文旅高质量发展,既要守得住文化根脉,又要追得上时代潮流。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