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1日 17:56 1 cc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一期“艺行上海”以“英雄的丰碑”为主题,走访上海四⾏仓库抗战纪念馆,回望烽⽕岁⽉,致敬英雄丰碑。


活动邀请三位导赏嘉宾: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主任、一级美术师洪健和上海影协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分别从四行仓库保卫战历史回顾以及此题材美术、电影作品赏析等角度为参与者导赏。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探访:“八百壮士”守四行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通过实物、图文展板、巨幅绘画、雕塑、现代科技等形式展现了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纪念馆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加上序厅、尾厅共六个部分。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幅谢晋元家书雕塑。马馆长介绍,这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几日,谢晋元部队准备开进上海与日军作战时,谢晋元在无锡给妻子凌维诚写的家书,表达了他作为军人准备为国赴难的决心,以及请妻子照顾父母、孩子的托付。信笺虽短,但其间充溢的家国情怀令人感佩。


序厅另一面墙上是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其中提到“八百壮士”这个英雄群体,赞扬他们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在正厅入口处,马馆长提醒大家读一读墙上的“前言”,“八百壮士”的相关史实——“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血鏖淞沪”板块展陈的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宏观背景,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其中关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介绍还以多媒体形式生动呈现。“坚守四行”板块,主要展陈的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重要史实和细节。四行仓库的等比例模型格外引人瞩目,它还原了当时四行仓库周边及苏州河两岸的地理风貌、人文环境等。


“战火中的四行仓库”是马馆长重点介绍的一组展品,这是拍摄于四行仓库保卫战那四天四夜,以及守军撤退后一两天时间里的几组照片。一组远景照片的拍摄地点大多是苏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另一组是美联社记者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刚结束不久近距离拍摄的仓库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张是现存四行仓库战时图片资料中唯一从北面(即国庆路一侧)取景的照片。另一张仓库南立面的照片则与建筑设计图纸一起成为后来四行仓库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孤军抗争”板块主要展示的是四年孤军生涯。历史上四行仓库守军撤退是经西藏路桥,在胶州路余姚路的一处废弃兵营落脚,并在这里驻守四年。四年孤军生涯非常艰苦,没有任何军事支援,完全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在谢晋元带领下,部队的抗战信念依然非常坚定,被认为是当时“上海抗战的一盏明灯”似的存在。


在“不朽丰碑”板块,马馆长向大家介绍了“英名墙”,上面展示了目前已经找到的354位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英雄英烈的信息,以印有姓名、部队番号、职务等内容的胸标的形式呈现。马馆长表示,随着参战人员信息和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发掘更新,这面英名墙也会不断充实完善。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美术作品中的“四行仓库”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八百壮士》 黑白木刻 胡一川 1938年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油画 刘海粟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万里归国》油画 谭根雄



在导赏之后的沙龙活动中,洪健为“艺行团”介绍、赏析了一批四行仓库保卫战题材美术作品,例如胡一川的黑白木刻作品《八百壮士》,刘海粟的油画作品《四行仓库》,俞晓夫、周文红、门青的油画作品《壮士撤退》,谭根雄的油画作品《万里归国》,徐增英的套色木刻作品《国殇: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蒋铁骊的雕塑作品《战争与和平》等,让人感受到美术家们以静态的笔触、深刻的思考,将历史定格,以多元化的美术语言诠释了历史的悲壮与厚重。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洪健表示,在情感上,作为上海人,他为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感到光荣和自豪;在专业上,他的主要创作题材是城市建筑。两者相结合,四行仓库就成为他的重要创作主题之一。


他第一次画四行仓库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作,作品最近正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展出。在这幅画中,洪健运用一种很平面的手法,以横平竖直的画面呈现一种稳定性,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表现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刚结束那刻:部队已经撤出,建筑上留下的是烟熏火燎痕迹,苏州河岸边还留有一些倒伏的电线杆、铁丝网和沙包。他想勾画的是一个“静静的战场”。在人们一般想象中,战场应该是喧嚣的,但是洪健想用这样一种处理来表达上海人民对这栋特殊建筑的深藏心底的一种敬仰之情以及默默的祈祷。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洪健 国画 《四行仓库》



他第二次画四行仓库,是受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委约。这次创作使他对四行仓库保卫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感触。与第一幅作品不同的是,这次呈现的是四行仓库更有代表性的西墙,描绘一个刚结束战争的废墟般的战场:各种倒塌的房屋、电线杆,硝烟仍在弥漫。营造的是一种非常肃穆的战场环境,充分展示战争的残酷性。尤其是烟雾的处理,洪健借助水的流动性,以水冲的技法在纸上呈现烟雾滚滚的效果。在建筑的描绘上,则处理得非常写实,画作放大后,可以看到西墙上枪眼和炮洞的诸多肌理和细节。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光影中的“八百壮士”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接着,刘海波带来一场题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影片欣赏》的电影艺术导赏,他以1938年应云卫导演,阳翰笙编剧,袁牧之、陈波儿主演的《八百壮士》;1975年丁善玺导演,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的《八百壮士》;2020年管虎导演,杜淳、王千源、张译、姜武等主演的《八佰》;2008年李欣导演,成泰燊、戴逸辰主演的《对岸的战争》等影片为例,带领大家赏析了四行仓库故事在光影艺术中的多元演绎,看到了不同时代的电影人用镜头来诠释这场战斗的精神内核。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1938年版53分钟默片《八百壮士》是一部国共合作背景下的国防电影,主要讲述仓库抗敌、对岸观战、媒体报道、群众募捐、杨惠敏送旗等情节。影片主旨为歌颂八百壮士、动员全民抗战、鼓舞胜利信心、高扬国族意识。片中断壁残垣的战争现场、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均有亮眼呈现,社会各界纷纷募捐场面占据较大篇幅,带有鲜明的示范鼓动意味。受限于默片表达力,影片以群像为主,主角较为模糊。


1975年版《八百壮士》着力塑造谢晋元和杨惠敏两个超级英雄角色,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影片增加了谢晋元指挥铁拳行动的前史及日军登陆战等内容,也增加了两位主角各自的家庭亲情描写。与1938年版相比,比较完整地交代了四行仓库保卫战部队撤离的过程与原因。片中悲壮跳楼炸坦克、舍身护旗等高潮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版《八佰》全景式展示苏州河两岸多条故事线索,视野更为宏大。影片褪去以往电影作品中“超级英雄”光环,反以16个形色各异的散兵为主角,以回忆切入,大事件下的小人物视角颇具匠心。当然谢晋元形象也颇耐人寻味,面目从模糊到清晰,从摇摆到坚定,凸显其悲壮色彩。影片对国民党高层、各色军人,尤其是隔岸观火众生相的准确描摹构使影片具有一定批判性,观后令人反思。在电影工业支持下的宏大景观、逼真的战争场景再现,加之新闻纪录资料的使用和富有表现主义的段落,令影片在感官上超过前述作品。但几处对重大史实的虚构,如散兵的混入、传递电话线等被指突破合理虚构界限,引起争议。


刘海波还介绍了上海电影人在2008年拍的《对岸的战争》,讲的是公共租界里一个玩具店老板儿子眼中的这场四行仓库保卫战,小孩通过废弃的市政管道潜入四行仓库,很快跟士兵混熟,并亲眼见证了这场战争。影片创意很好,虚构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但由于低成本制作,服装道具场景等的呈现存在一些遗憾。由于影片采用了独特的儿童视角,建议中小学生有机会可以找来观摩。




从历史现场到艺术再现,“艺行上海”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此次“艺行上海”活动通过历史探访、美术赏析和电影解析三个维度,来回顾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悲壮的战役,不仅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的硝烟中提取永不消逝的精神力量。


参与活动的一位市民表示,在这个曾经硝烟弥漫的历史现场,带着对英雄的深深敬意,聆听历史专家和艺术家们的导赏,收获满满,这份历史记忆和英雄精神定将永远传承下去。



文编 | Ray

美编 | Yep

摄影 | 蔡晴

视频 | 金捷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