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在“窝囊游”中重新定义旅行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01:00 3 admin

缓速降落的蹦极,乘坐扶梯登山,轻松惬意的漂流……一段时间以来,低强度、高情绪价值的“窝囊游”,正在年轻人中流行。“窝囊”是他们的自嘲,但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年轻人让旅行慢下来,玩得更轻松、更深入的法宝,更是一次对旅行意义的再定义。

要理解这种“窝囊”,得先看看它所对照的“不窝囊”。曾几何时,理想中的旅行范式是探寻未知、感悟人生,比如靠自己的双脚去征服一座高山,或从蹦极点纵身一跃证明勇气,感受突破自我、超越极限的快乐;再比如“特种兵式”的旅行方式,用更短的时间打卡更多的景点,一路绽放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些勇于探索、精力充沛的旅行模式固然充满意义,但它也无形中设定了一种“功利性”标准,似乎只有跳出舒适圈、收获可见成果,旅行才是值得的。但是,快乐没有固定的标准,旅行的意义同样也不只一种面貌。

在“窝囊游”中重新定义旅行

乘坐扶梯登山一样可以看到壮美景色,在“魔毯”上顺流而下同样可以感受河水清凉。“工作已经很累了,出去玩只是在寻找一个放松的方式。”选择“窝囊游”的年轻人,实际上是拒绝“没苦硬吃”,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换取最大化的情绪价值回报。接纳自己对于高空的恐惧,接纳自己“不勇敢”的一面,他们恰恰是看到了自己心中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攀上高峰、跨越激流的“成就感”,而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缺乏的一种松弛,一种最简单的快乐。

从“特种兵旅游”再到如今的“窝囊游”,文旅市场的演变并非孰优孰劣的选择题,而是社会心态变迁的写照。“窝囊游”的兴起,至少提示了两个变化。一方面,交通与信息的便利,使旅游资源不再稀缺,以往去景点“好不容易来一趟”的紧迫感下降,慢下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面对学业、工作和人际压力,年轻人开始诚实地探索内心真实需求,旅游时不再执着于增长见识或社交炫耀,而是更注重身体舒适度与内心满足感。

“窝囊游”是年轻人的自主选择,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当一部分游客不再执着于旅游的形式,景区能否回归让游客感到快乐的初心,提供比拼体力、集邮打卡之外的玩法?一个成功的景区未必是人人喜欢的打卡地,但完全可以成为让目标群体远道而来、愿意驻足停留的安心之所。

在“窝囊游”的流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愈发多样化、细分化的文旅市场。面对更加“随心”的年轻游客,回归服务本质,精准满足细分需求,让各类消费群体都能找到适配的游玩方式,旅游市场一定能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刘祯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