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北疆纪行:驶向秋深与北极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5日 14:55 3 admin

晚秋时节,当南方还沉浸在温暖与斑斓交织的秋意中时,北国的清晨已被彻骨的寒冷所笼罩。那空气,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淬炼,变得如玻璃般清冽透明。每一次呵出的气,都像是从身体里吐出的一团神秘白雾,在清冷的空气中久久不散,缓缓升腾,最终融入那略显灰暗的天空。

北疆纪行:驶向秋深与北极

我们挥别了满归——这座享有“北国红豆之乡”美誉,又荣膺“中国最冷小镇”之称的地方,毅然朝着中国地理标志中的最北之地——北极村进发。

车子仿若一条灵动矫健的游鱼,一头扎入大兴安岭那广袤无垠、连绵不绝的林海之中。此刻的大兴安岭,秋意已浓得化不开,大地全然被那满目璀璨绚烂的秋色所统治。举目四望,一片浩瀚无际的金黄汹涌而来,直入眼帘。在这金黄主宰的世界里,绿色已然变得凤毛麟角。

即便尚有零星绿意留存,那也绝非夏日里那般肆意张扬、铺天盖地的浓绿了。如今的绿,恰似被岁月这位技艺卓绝的画师精心调和过一般,融入了赭石与藤黄的色调,多了几分深沉内敛与厚重沧桑,少了几分鲜嫩娇俏与活泼灵动,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诉说着一个关于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故事。

在这金黄的世界里,白桦林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它们像是一群身着华丽金色盛装的舞者,每一片叶子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当微风轻轻拂过,叶片便簌簌地飘落下来,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寂静而又美妙的雨。这“雨”无声无息,却又充满了诗意,每一片飘落的叶子都像是一个灵动的音符,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最终缓缓地落在地上,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

与白桦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樟子松。它们依旧固执地保持着那一抹苍翠,宛如一群坚定的守护者,在这片金黄的海洋里傲然挺立。它们的枝干粗壮而有力,针叶茂密而坚韧,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樟子松投下的深沉影子,像是一把把利剑,划破了这金黄的宁静,为这片秋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在阳光的照耀下,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时而拉长,时而缩短,仿佛是在与时间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大兴安岭的晚秋,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处景色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岁月的沧桑变迁。这里的秋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这片林海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时光的脚步声,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我们沉醉在这美丽的秋色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只愿与这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继续驱车前行,道路两旁的景色不断变换着。偶尔会有几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它们那敏捷的身影在金黄的草丛中一闪而过,给这片寂静的林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远处的山峦在秋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山峦上的树木像是一条条彩色的丝带,缠绕在山间,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了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这些光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欢快地舞蹈。此时的大兴安岭,就像是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忍不住停下车子,走进这片林海,去感受那清新的空气,去聆听那鸟儿的歌声,去触摸那飘落的叶子。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和好奇。

内蒙与黑龙江的交界岭,宛如一条神秘的分界线,静静地横亘在这片斑斓多姿的秋色之中。当我们的车子缓缓驶近,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的梦幻世界。道路两旁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精心描绘过一般,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依旧葱茏,各种颜色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山梁的走势十分平缓,它没有那种高耸入云的险峻,也没有那种陡峭嶙峋的气势,而是以一种温和、舒缓的姿态向远方延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若不是那两省交界的门楼上醒目的字眼和矗立在公路边上庄严肃穆的界碑,我们似乎还沉浸在那迷人的秋色里,没有醒悟过来这里已经是进入黑龙江地界了。那门楼上的字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宣告着两个省份的不同与独特。而那界碑,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边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当车轮缓缓碾过省界,一种微妙的变化便从脚下悄然传来。平整光滑的柏油路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布满补丁的水泥路。那些补丁,形态各异,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灰色的,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有白色的,仿佛是新添的一抹亮色。它们有方的、圆的,犬牙交错地分布在路面上,仿佛一件穿了许多年的厚棉袄,肘部、肩头都打了密密的补丁。虽然从美观的角度来看,这条路并不起眼,但它却透着一种抵御严寒的扎实。每一个补丁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这条路曾经经历过的风雨和沧桑。

车子在这条布满补丁的水泥路上“咯噔、咯噔”地前行,那声音有节奏地回荡在空气中。这声音不像抱怨,倒像一位本地老者,用他苍凉而平缓的语调,开始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他或许会说起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热闹,那些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他或许会说起这里的冬天,那寒冷刺骨的风雪,如何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他或许还会说起这里的未来,那些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梦想,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们坐在车子里,静静地聆听着这“咯噔、咯噔”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之中。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着,农田、村庄、山峦,一一从眼前闪过。偶尔会有几只飞鸟从天空中掠过,它们的身影在这片秋色中显得格外灵动。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它既有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又有人文的厚重与温暖。

随着车子的前行,我们逐渐深入到黑龙江的地界。那布满补丁的水泥路虽然有些颠簸,但却让我们更加贴近这片土地。我们看到了路边的村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我们还看到了田野里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富饶和生机。

在这“咯噔、咯噔”的声音中,我们仿佛与这片土地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我们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这片土地故事的倾听者和见证者。我们知道,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未知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还有许多美好的风景等待着我们去欣赏。而那布满补丁的水泥路,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延伸。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总有一些地名,如同璀璨星辰般,早早地镶嵌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漠河,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学地理书里就已烂熟于心的地理名称。当我们乘坐的车辆行驶在这条颠簸的路上时,那一下又一下的晃动,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彻底摇醒了我脑海中关于漠河的所有记忆。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些关于漠河的文字描述,此刻都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能触摸到它的温度,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北极星广场,毋庸置疑,堪称这座边城的心脏所在。它恰似一个拥有强大吸引力的巨大磁场,轻而易举地将人们的目光与脚步紧紧吸附。同时,它亦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天际线。

北极星广场雄踞于城市的最高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着这座漠北城市的全貌。那高高矗立的北极星雕塑,正对着城市的中心大道,仿佛在与城市的核心脉搏同频共振。

当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踏入广场的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尊高耸入云的北极星雕塑。它宛如一位不怒自威的守护者,在秋日澄澈明净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清冷且坚定的金属光泽。那熠熠生辉的光芒,仿若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向世人庄严宣告着这里便是“神州北极”。

这尊雕塑,已远远超越了普通艺术作品的范畴,它是漠河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深刻代表着漠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我静静地伫立在雕塑下方,虔诚地仰望着它,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与伟大精神。

站在广场之上俯瞰,下方的街道宽阔而整洁,宛如一条条精心编织的丝带,轻盈而又坚韧地将城市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些街道规划得方方正正,犹如棋盘一般规整有序,每一条街道都像是城市脉络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与梦想。

一条蜿蜒的河流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将这座城市巧妙地分为南北两部分。河道里的树木,早已被秋天这位神奇的画师染上了金色。那金黄的树叶,像是无数只金色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在正午太阳的映照下,这些树木越发显得秋意浓浓。阳光洒在树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给整个河道都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点点银光,与岸边金色的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街道整洁有序,布局规整,宛如精心绘制的画卷。街道两旁林立的许多建筑,似是落成不久,彰显着年轻的活力与朝气,不难看出这是一座因旅游而蓬勃兴起的崭新城市。

街道上,除了往来穿梭的游客与车辆,行人稀少。他们迈着从容闲适的步伐,仿佛时间在这片土地上也变得温柔缱绻,放慢了匆匆前行的脚步。在这里,听不见大城市里喧嚣忙碌的嘈杂声浪,看不到车水马龙的拥挤纷扰,唯有静谧与祥和萦绕四周,宛如尘世中遗落的一方净土,让人浮躁的心神瞬间安宁下来。

我怀揣着一颗好奇之心,悠然漫步于街道之上。目光如同细腻的笔触,细细勾勒着街景的轮廓,用心去捕捉、去感受这座焕发出崭新面貌的城市所独有的氛围。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笃定,我缓缓穿过每一条街道,心中满是感慨。

这座城市,虽无大城市那般繁华喧嚣的盛景,却拥有着别具一格的韵味与魅力。它恰似一颗刚刚被擦亮的明珠,浑身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只因它在中国地理版图上被特殊标注,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地理意义与深厚的文化价值,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星辰,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当午后三时的钟声敲响,我终于抵达了北极村。秋日的太阳宛如一颗被岁月打磨过的金球,斜斜地挂在南方的天空。那光线变得金黄而绵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为整个村子勾勒出一层温暖而柔和的轮廓,将村子完完全全地笼罩在一种温暖的慵懒氛围之中。

此时,村子里游客众多,然而他们的喧闹声似乎也被这迷人的光晕所软化。那喧闹声仿佛被一层轻柔的纱幕所过滤,变得不再那么刺耳,而是多了几分和谐与宁静。

我融入熙攘的人流之中,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开始了对这“北之极”的细细寻访。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琴弦上,奏响着探索与发现的乐章。

北极村,虽不似那些拥有千年底蕴的古老村落般饱经岁月沧桑,但其诞生与发展却与近代中国对边疆地区的考察、开发和建设进程紧密相连,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其命运与国家的边疆事业紧紧系在一起。它的“成名”历程,堪称一个典型的“因名得利”范例,犹如一颗在时代浪潮中逐渐崭露头角的璀璨明星。

北极村所处之地,原本是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畔的一片广袤原始林地。站在这片土地上,隔江便能望见彼时的沙俄(今俄罗斯),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在江面上涌动。

这里最早的定居者,主要是依靠渔猎维持生计的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同胞。他们以坚韧的毅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这片原始林地里繁衍生息。而后,来自关内闯关东的汉人也陆续迁徙至此,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清代,这个村庄拥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漠河乡”或“漠河村”。此名源于那条穿境而过的主要河流——漠河,它就像一条生命的脉络,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见证了村庄的岁月变迁。

历史上北极村一直是漠河县(现漠河市)下辖的一个边境村落。由于地处偏远,且常年遭受严寒气候的侵袭,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寂寂无闻,只是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北疆,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坚守在这片广袤而寒冷的土地上。

北极村命运的转折点,源于一次意义非凡的科学考察和一次极具远见卓识的命名决策。

20世纪80 - 90年代,随着现代地理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测绘部门对国土进行了精确测量。测量结果确凿地证实,漠河乡的北极点(北纬53°33′30″) 恰好位于这个村庄附近,这里无疑是中国境内无可争议的地理最北点。这一科学发现,赋予了此地独一无二的地理标志意义,仿佛为它贴上了一张闪耀的标签,使其在地理版图上脱颖而出。

1997年,为了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标识,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繁荣,当地政府做出了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将原名“漠河村”正式更名为“北极村”。“北极”二字,相较于“漠河”,更具冲击力、想象力和旅游吸引力,它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符号,瞬间将“中国最北”的概念具象化、品牌化,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一夜之间声名远扬。

更名之后,北极村宛如一艘扬起风帆的巨轮,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航道。

政府和旅游部门围绕“北”这一核心概念,精心规划、系统建设。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北邮局、最北一家、最北哨所、北极广场等一系列“最北”景点,都是在更名后陆续拔地而起的。这些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极村的土地上,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找北”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诉求,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游客们纷至沓来。他们怀着对“天涯海角”的向往,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踏上这片土地,希望能在中国的最北点留下自己的足迹,感受这份独特的地理魅力。

曾经寂静的边境村庄,迅速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北极旅游的代名词。

北极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它原本只是一个名为“漠河村”的普通边境村落,因被科学证实地处中国版图的最北端,于1997年通过行政手段更名为“北极村”。此后,以这一品牌为核心,大力开展旅游开发,最终成功转型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北极旅游目的地。其历史,是一部从地理发现到品牌命名,再到旅游创造的现代发展史,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书写着北极村的辉煌与荣耀。

北极广场,堪称北极村的精神灯塔,是其灵魂的栖息港湾。一座巨型石刻“北”字拔地而起,仿若一柄直破苍穹的倚天利剑,以不容置喙的雄浑气魄,庄重宣告着此地极为重要的地理意义,似在向天地宇宙昭显它身为“中国最北”的卓然地位。

广场地面之上,一幅中国地图镌刻其中,线条清晰流畅,轮廓分明有致。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精准勾勒出北极村于祖国广袤版图中的具体位置。游人至此,皆停下匆匆步履,或静立凝望,或徘徊沉思,仿佛试图凭借双脚去丈量自身与天涯海角之间那遥不可及却又充满魅惑的距离,深切感受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独特体验。

广场一侧,“金鸡之冠”雕塑傲然耸峙。其造型抽象却刚健雄浑,恰似一只振翅欲破云霄、直上九天的金鸡。在澄澈似琉璃的秋空之下,雕塑闪耀着熠熠华光,仿若灵动鲜活的神秘符号。它象征着这片土地于祖国版图上的独特轮廓,寓意着北极村如镶嵌在金鸡冠顶的最璀璨明珠,散发着独一无二、摄人心魄的耀眼光辉,在时光长河中诉说着自身的不凡。

循着如丝带般逶迤蜿蜒的木栈道,人们悠然朝着江边踱步缓行。江风轻拂,似在低语诉说着岁月与山河的故事。

行至黑龙江畔,138号界碑霍然入目。它仿若一位忠诚不贰的卫士,静穆且坚毅地矗立于此,任岁月流转、风云变幻,始终岿然不动。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其碑身虽无高大雄伟之姿,却似背负着千钧重担,以一种无声却掷地有声的威严,昭显着国家主权的神圣不可亵渎,宣示着疆域界限的不容分毫侵越。

人们纷至沓来,于此驻足。他们神色庄重,缓缓举起相机,将这一神圣时刻永久定格。此刻,肃穆与崇敬之情在他们的神情间弥漫开来。仿佛在这一方小小的界碑跟前,他们真切地感悟到了国家尊严的厚重深沉,清晰地感受到了肩头责任的重若千钧。心灵,在这一瞬间接受了庄严的洗礼,宛如历经风雨雕琢的璞玉,愈发澄澈而坚定,闪耀着信仰与担当的光芒。

极目远眺,目光越过浩渺的江面,对岸便是俄罗斯的伊格娜恩依诺村。稀疏错落的房屋,恰似散落在大地之上的璀璨珍珠,隐隐绰绰地掩映在五彩斑斓的林带之中。那林带,红如炽火,似要燃尽世间的阴霾;黄若纯金,仿佛洒落了满目的希望;绿如玉璧,宛如镶嵌着生命的灵动。色彩交织融合,宛如大自然倾尽心血精心绘制的锦缎,华美而绚烂。那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犹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异国风情画卷,散发着令人心醉神迷、魂牵梦萦的独特魅力,引得人们沉醉于这跨越国界的宁静与美好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江风猎猎作响,仿若一双无形却温柔的手,轻轻撩动着游人的衣袂。它又宛如一位神奇而神秘的使者,穿梭于界河两岸,吹拂着这两岸共同享有的深秋。在秋风的轻抚下,树叶沙沙低吟,似在诉说着古老而悠远的岁月故事;江水泛起层层涟漪,如岁月的皱纹,见证着两岸的和平与安宁,诉说着时光深处的宁静与祥和。

毗邻七星广场之处,便是声名远播的最北邮局。这是一座极具古朴韵味的木刻楞房子,那抹清新的绿色门面,宛如春日里的微风,给人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

邮局内熙熙攘攘,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神情专注,埋头于成沓的明信片之上,一丝不苟地为其盖上“最北邮局”的纪念邮戳。手中的邮戳一次次落下,那清脆悦耳的“咔哒”声,仿佛并非简单地落在纸张之上,而是重重地印刻在一段珍贵无比的生命历程之中。

这“咔哒”作响的盖戳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盖下的不只是邮戳,更是盖在了一段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上。每一次盖戳的动作,都宛如为这段独特的旅程按下了一个深刻而难忘的印记。它将那份“找到北了”的喜悦与自豪,从无形的情感化作有形的证明。游客们带着这份证明,把它寄给远方思念的亲友,让他们一同分享这份来自最北之地的欣喜;也把它寄给未来那个回忆这段美好时光的自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住这份珍贵的感动与回忆,让这份喜悦与自豪在时光里熠熠生辉。

沐浴着秋日的夕阳余晖,我信步游走在村落之中。举目四望,各类“最北”景点随处可见。然而,刻意的打造与过度的商业化气息相互交织,使得这座借“北极”之名精心营造的人造景点,仿佛与真正的“北极”精神相去甚远,甚至与“村”的质朴韵味毫无关联,纯粹沦为了一处徒具旅游功能的场所。

其实,许多人内心都明镜似的,此番前来并非是为了进行真正的地理探寻,不过是一次象征性的打卡之旅罢了。但当目光触及那满眼的深秋景致时,心灵仿佛找到了栖息之所,得以在这片刻间放松下来。抛开那些刻意设置的标示,单从自然环境这方面来看,这里无疑是一个赏秋休闲的绝佳去处。

然而,当我避开那些喧嚣热闹、浮于表面的符号,独自踱步至北望垭口广场时,才真切地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灵魂脉络。

此处视野极为旷达,黑龙江那壮观的大拐弯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江水宛如一条墨色的绸带,在大地上蜿蜒流淌,温柔且坚定地环绕着苍茫大地,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故事。

夕阳西下,那绚烂的余晖将云层染成了瑰丽的紫红色,如梦如幻,仿佛是天空中打翻的调色盘。对岸的山峦在余晖映照下,化作了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勾勒出起伏的轮廓,更添几分神秘与静谧。天地之间,一片浩瀚的沉寂弥漫开来,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

那份立于祖国最北端所独有的苍茫与孤远之感,在这一瞬间变得无比清晰、无比真切,如同一把重锤,重重地敲击在心头,让人深刻体悟到了自然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深沉情感。

暮色缱绻,如一幅轻柔的纱幔,缓缓笼罩了北极村。我悠然漫步在村落的街巷之中,周遭的灯火恰似夜空中散落的星子,在夜幕里渐次亮起。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多是酒店、宾馆、民宿和餐馆,它们于夜色中氤氲出温暖而热闹的气息,仿佛是北极村在寒夜中燃起的热情篝火。

我们并未前往七星广场的篝火晚会投身狂欢的浪潮,而是在邮局附近寻得了一家与北极村渊源颇深的“五十三度半轻居酒店”,将其定为此次北极村之行的栖息之所。

回首这一路的旅程,来时那条颠簸起伏、布满补丁的道路,恰似岁月镌刻的痕迹,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沧桑;漠河街角老人那安详平和的面容,宛如一泓清泉,流淌着生活的宁静与从容;北极广场蕴含的庄严宏大,仿若历史的巨钟,敲响着时代的厚重与威严;最北邮局传递出的温情脉脉,犹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游子的心房;界碑旁弥漫的肃穆氛围,好似一座沉默的丰碑,彰显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耀;还有垭口之上那无尽的苍茫之景,宛如一幅雄浑的画卷,铺展着自然的壮阔与雄浑。这些景象相互交织、彼此融合,共同勾勒出我对“北”的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北”,它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终点,而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抵达。在历经那些符号化的喧闹与繁华之后,我最终收获的,是面对广袤无垠的自然和厚重深沉的边关时,内心深处悄然滋生的那份沉静与敬畏。这份沉静,宛如深邃幽谧的湖水,波澜不兴,却蕴含着无尽的深邃与宁静;这份敬畏,恰似巍峨耸立的高山,庄重威严,彰显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2025年9月23日晚草成于漠河市北极村五十三度半轻居酒店,9月24日晚修改于漠河市北红村民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