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奶奶误将桶装的白酒当纯净水,给1月大孙子冲奶,妈妈:拖了4个多小时才打电话告诉我,连酒带奶喝了120ml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9日 01:54 3 admin

婴幼儿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有害物质的耐受能力极低,任何护理过程中的疏忽,都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日,贵州卢女士家中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便为所有家长与看护者敲响了警钟 —— 卢女士刚满 1 个月的孙子,因奶奶误将桶装白酒当作纯净水冲调奶粉,摄入含有酒精的奶液后出现身体异常,虽经及时治疗已无大碍,但事件背后暴露出的育儿安全隐患,值得每一个家庭深思。
一、意外发生:奶奶误认饮品,1 月大婴儿摄入含酒精奶液
卢女士的儿子出生于 2024 年初,2024 年夏初,孩子刚满 1 个月,因卢女士需返回工作岗位处理紧急事务,便将照顾孩子的重任暂时托付给了从老家赶来的婆婆。婆婆平日里在农村生活,对城市家庭中各类瓶装、桶装饮品的区分不够熟悉,但出于对孙子的疼爱,主动承担起冲奶粉、换尿布等日常护理工作,卢女士起初也十分放心。
事发当天上午,卢女士像往常一样出门前,将冲调奶粉的注意事项再次告知婆婆:“妈,冲奶粉要用客厅茶几上的纯净水,水温控制在 40℃左右,每 30 毫升水加一勺奶粉,您记得先放水再放奶粉。” 婆婆一边点头答应,一边将卢女士的叮嘱记在心里。
上午 10 点左右,孩子睡醒后开始哭闹,婆婆判断孩子是饿了,便起身准备冲奶粉。她走到客厅,看到茶几下方放着两个外观相似的透明桶装饮品,其中一个是卢女士常用来冲奶粉的纯净水,另一个则是卢女士丈夫前几天朋友送来的桶装白酒 —— 这桶白酒为透明包装,与纯净水的桶装形态相近,且都放在茶几下方,未做明显标识区分。
婆婆平日里很少接触桶装白酒,也未曾留意过家中有这样一桶饮品,便想当然地认为两个桶里装的都是纯净水。她拿起其中一桶(实为白酒),打开盖子后,并未闻到明显的酒精气味(部分低度白酒气味较淡,且婆婆年纪较大,嗅觉敏感度有所下降),便直接往奶瓶中倒了 120 毫升 “水”。随后,她按照卢女士的叮嘱,加入 4 勺奶粉,轻轻摇晃奶瓶使奶粉充分溶解,待她用手背测试奶液温度,感觉不烫后,便将奶瓶递给了哭闹的孙子。
孩子喝下含有酒精的奶液后,起初并未出现明显异常,只是喝完后很快便睡着了。婆婆以为孩子是吃饱后犯困,并未多想,还欣慰地给卢女士发消息说:“孩子刚喝了奶,现在睡着了,你放心上班吧。”
二、身体报警:婴儿全身泛红、精神萎靡,延迟告知错失最佳观察时机
当天中午 12 点左右,孩子从睡眠中醒来,此时距离他喝下含酒精奶液已过去约 2 小时。醒来后的孩子不再像往常一样哭闹要抱,而是显得格外安静,躺在婴儿床上一动不动,眼神也有些涣散。婆婆发现孩子的脸颊、脖子及手臂皮肤开始出现泛红现象,起初以为是婴儿床的被褥太厚,孩子热得发红,便将被褥掀开,给孩子换上了薄款衣物。
但换完衣物后,孩子的皮肤泛红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逐渐蔓延至全身,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始终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偶尔睁开眼睛,也显得毫无活力,连吃奶的欲望都没有。婆婆此时虽有些担心,但又怕卢女士工作分心,心想 “或许是孩子没睡好,再观察一会儿可能就好了”,便没有第一时间将孩子的异常情况告知卢女士。
下午 3 点左右,孩子的状态进一步恶化,开始出现轻微呕吐症状,将中午喝下的部分奶液吐了出来,且呕吐物中带有淡淡的酒气。婆婆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对劲,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觉得 “孩子可能只是消化不良,吐完就好了”,依旧没有联系卢女士。
直到下午 4 点,卢女士因担心孩子,主动给婆婆打电话询问情况,婆婆在电话中才支支吾吾地说出孩子的异常:“孩子中午醒后皮肤有点红,刚才还吐了点奶,现在精神不太好。” 卢女士听到 “皮肤泛红”“呕吐”“精神差” 这些关键词,顿时慌了神,她立刻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一边在电话中让婆婆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体温等情况,一边火速收拾东西,向公司请假后往家赶。

奶奶误将桶装的白酒当纯净水,给1月大孙子冲奶,妈妈:拖了4个多小时才打电话告诉我,连酒带奶喝了120ml


三、紧急就医:多方检查排除危险,及时干预助孩子脱离风险
下午 5 点左右,卢女士赶回家里,一进门便直奔婴儿房。此时的孩子已完全陷入昏睡状态,全身皮肤呈现出不均匀的潮红,嘴唇微微发紫,呼吸也比平时更加急促。卢女士伸手触摸孩子的额头,感觉体温正常,没有发烧,但孩子对她的呼唤毫无反应,即使轻轻捏孩子的脚心,孩子也只是微弱地动了一下,随后便又陷入昏睡。
卢女士见状,来不及询问细节,立刻抱起孩子,让丈夫开车,自己则在副驾驶座上紧紧抱着孩子,不断轻声呼唤孩子的名字,同时用手机搜索附近的儿童医院,联系医院急诊科预约就诊。
下午 5 点 30 分,卢女士一家抵达当地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看到孩子的状态后,立刻开启绿色通道,优先为孩子进行检查。首先进行的是生命体征监测,结果显示孩子的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正常婴儿水平,血氧饱和度略低于正常范围,皮肤泛红明显,精神萎靡,符合酒精摄入后的早期症状。
为进一步明确孩子摄入酒精的剂量及是否对肝脏、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医生随后为孩子安排了血液检查与腹部 B 超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为 0.03mg/mL(婴幼儿血液酒精浓度正常应为 0,此浓度虽未达到成人酒精中毒标准,但对 1 个月大的婴儿已构成明显刺激);肝功能指标暂时正常,未出现酒精性肝损伤的迹象;神经系统相关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 B 超检查显示,孩子的胃肠道无明显扩张、出血等情况,排除了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
结合检查结果与卢女士婆婆描述的 “误将白酒当纯净水冲奶粉” 的经过,医生最终确诊孩子为 “酒精摄入导致的急性刺激反应”。医生解释,婴幼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足够的乙醇脱氢酶,无法有效代谢酒精,少量酒精进入体内后,便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产生刺激,引发皮肤泛红、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针对孩子的情况,医生立即采取了治疗措施:首先通过静脉输液为孩子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促进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与排出;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缓解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安排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一次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经过约 6 小时的紧急治疗与观察,当天晚上 11 点左右,孩子的血液酒精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泛红逐渐消退,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能够睁开眼睛与卢女士互动,虽仍有些虚弱,但已脱离危险。医生评估后认为孩子病情稳定,可办理出院手续,但需回家后继续观察,若出现再次呕吐、精神差、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复诊。
四、后续恢复:9 个月后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事件引发育儿安全反思
出院后,卢女士辞去了原本的工作,选择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在后续的日子里,孩子未再出现因酒精摄入引发的不适症状,每次到医院进行的常规体检(如满月体检、3 个月体检、6 个月体检)结果均显示正常,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符合同龄婴儿的标准,神经系统发育也未受到影响。
截至 2025 年初,孩子已 9 个月大,能够独立坐稳,会无意识地发出 “爸爸”“妈妈” 的音节,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伸手抓握玩具,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健康状况良好,完全看不出曾经历过酒精摄入的危险。卢女士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心有余悸:“当时看到孩子浑身泛红、昏昏沉沉的样子,我真的以为要失去他了,幸好送医及时,现在孩子没事,我也放心了。”
这起事件虽以孩子康复告终,但背后暴露出的育儿安全问题却值得所有家庭重视。对于婴幼儿看护者而言,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1. 家庭环境需做好风险排查,避免相似物品混淆
婴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应将危险物品(如酒精、药品、清洁剂等)与日常用品(如水、食品、玩具等)严格区分存放,避免因外观相似导致误拿误用。尤其是瓶装、桶装的液体物品,应在容器上粘贴清晰的标签,注明物品名称、用途及危险性,方便看护者快速识别。例如,卢女士家中的桶装白酒与纯净水外观相似,且未做标识,才导致婆婆误认,若提前在白酒桶上贴上 “白酒,禁止给孩子饮用” 的标签,便可有效避免此类意外。
2. 看护者需明确育儿知识,及时沟通异常情况
婴幼儿看护者(尤其是祖辈看护者)应提前学习基础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常见危险及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哪些物品适合婴幼儿接触,哪些物品属于危险物品。同时,当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看护者应第一时间与孩子父母沟通,避免因侥幸心理或怕担责而延迟告知,错失最佳的观察与干预时机。卢女士的婆婆在孩子中午出现皮肤泛红时,若能及时告知卢女士,便可更早发现问题,避免孩子的病情进一步发展。
3. 父母需承担主要育儿责任,做好信息传递与监督
在婴幼儿护理过程中,父母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即使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全天照顾孩子,也需提前与看护者进行充分沟通,详细告知孩子的饮食、作息、护理注意事项及应急联系方式,确保看护者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同时,父母应定期回家观察孩子的状态,检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看护者的不当护理方式,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到位或监督缺失引发意外。
五、社会警示:婴幼儿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健康
卢女士孩子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日常生活中,因看护者疏忽导致婴幼儿受伤、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孩子误吞硬币、纽扣等小物品,引发消化道梗阻;有的孩子接触到未妥善存放的药品,导致药物中毒;有的孩子被热水烫伤、被尖锐物品划伤…… 这些事件的发生,大多源于看护者的粗心大意,忽视了婴幼儿护理中的细节安全。
婴幼儿作为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需要每一个看护者的细心呵护。对于家庭而言,应建立 “婴幼儿安全第一” 的意识,从环境布置、物品存放、看护流程等各个环节做好风险防控,将危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社会而言,相关部门可通过社区讲座、公益广告、线上科普等方式,向家长及看护者普及婴幼儿安全护理知识,提高全民对婴幼儿安全的重视程度。
如今,卢女士的孩子已健康成长至 9 个月大,活泼可爱的模样让人完全看不出曾经历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意外。但这场意外留给卢女士一家及所有家长的警示,却永远不会过时 —— 育儿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容不得半点疏忽,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